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现代社会,朋友圈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社交的场合,不同的人朋友圈内容也大相径庭,但只要你的朋友圈有女性,你或多或少都会看到这样的话,“我要忌口减肥了”“糟糕,我这个月又变胖了”。

甚至自从唐朝以丰满为美的说法传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向往着生活在唐朝,这样许多女性觉得就不用为体重发愁了。

女人怎么看自己的心理年龄(女人的身材和外貌)(1)

当你仔细观察那些朋友圈后,会惊奇地发现,那些整天叫嚷着要减肥或正在减肥的女性,其实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身形体态都是在健康标准线上的。许多男性会感觉很迷惑,难道有一点肉不好吗,难道非要瘦成纸片人才行。

究其原因,归结于社会在这方面的审美价值受到了消费价值的错误引导,让很多人陷入了形体焦虑而无法自拔。

工具的进化

所谓需求决定市场,而市场引导需求。

女性对于体重的关注可以很好的在体重测量工具的发展上体现出来。从最开始单纯测量体重的磅秤,到后来的体脂体重秤,再到后来一系列指数,以及足以让外行人一脸懵逼的各种测量工具。

人们不断地开发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衡量规范一个人的身材是否达到标准,让个人的审美被各种各样的数据捆绑,最终传统的审美被各种数据规范的审美所取代,而许多人也在对数据的追寻中迷失了自我。

女人怎么看自己的心理年龄(女人的身材和外貌)(2)

将形体等同于品格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现代社会,人们逐渐将对体重的评判和他人的人格划上了等号。

比如,人们赞美那些身材标准的人,认为他们对自己严格,有自律性,会想当然地安上可靠的标签;却对身材发福的人横加指责,认为他们没有毅力,管不住自己的嘴也无法坚持减肥。在各种事上都没有恒心毅力,认为他们连自己的身材都管理不好,更别说做成什么大事了。

但有研究表明,就一个人的肥胖与否本身,也是受到基因影响的,所以这种判断标准明显是不够科学客观的。

女人怎么看自己的心理年龄(女人的身材和外貌)(3)

数据显示,亚洲的女人在形体方面的焦虑程度要远远大于欧美女人,不仅在身材方面,还包括外貌和打扮方面,亚洲女性也表现得更加不自信,自我评价过低。这一点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毫无疑问是与文化和价值观挂钩的。

而在现实情况中,很许多人想的相反,对于身材、外貌的焦虑感强烈的人,往往是相对拥有高颜值和好身材的人。

这样的人往往拥有对外界评价的高敏感度,她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社会整体审美价值、文化氛围、审美流行等都对她们会产生更明显的影响,让她们对美有一种极致的追求。

女人怎么看自己的心理年龄(女人的身材和外貌)(4)

焦虑是对自己或关系亲密他人的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的一种烦躁情绪,相比男性而言,焦虑本身更容易发生在女性身上,而形体焦虑更是其中代表。

持续的形体焦虑也容易上升到对生活和个体的焦虑,焦虑的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而个体长时间处于这种焦虑的影响下,也更容易产生自卑和一系列生理问题。

女人怎么看自己的心理年龄(女人的身材和外貌)(5)

消费定义价值

现代社会,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商品,往往会倡导一些迎合自己商品的价值观。而这种歪曲而片面的价值观会使很多人陷入各种误区和恐慌中,导致很多人用消费来定义自己的价值。

有一种典型的消费宣传,提倡及时行乐,鼓励我们不要攒钱,而花在许多高档商品、奢侈品上,还美名其曰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是享受生活。

而这种消费观念在美容护肤化妆品等女性产品中表现得格外明显。

当女性把大量的开销使用在这些商品上时,潜意识也接受了这些商品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即女性一定要美,而什么才是美呢?自然是商家宣传的,肤白貌美、纤腰细腿、唇红齿白、长发飘飘。

女人怎么看自己的心理年龄(女人的身材和外貌)(6)

于是就在这样的消费引导下,大家的审美价值不仅逐渐被改变,甚至开始有趋同性。很多女性甚至选择去整容,一个个把自己整成统一型号的美女,之前大家吐槽韩国美女都一个样,就是如此。

其实,这是典型的缺乏自信,对外界的影响过度依赖,企图满足他人的标准以塑造自己自信的表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牺牲自己健康和自我为代价,未免牺牲过大。

真正的美应当是从内而外,独一无二的,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外界标准下的“美丽外表”而已。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