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博物馆102件故宫龙泉青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清代龙泉瓷底足特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代龙泉瓷底足特征(102件故宫龙泉青瓷)

清代龙泉瓷底足特征

龙泉青瓷博物馆

102件故宫龙泉青瓷

11月2日起正式观展

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

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观展

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揭开“国宝”的

神秘面纱!

第十八期 梅瓶龙泉窑青釉刻划缠枝牡

龙泉窑青釉带盖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15.6厘米 口径7.4厘米 足径7.4厘米

壶盘口、短颈、溜肩、腹修长微鼓、圈足。腹部一侧置曲流,流上置云板与颈相接;另一侧置曲柄。肩部刻弦纹两道。底部无釉,胎呈朱褐色。附平顶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莹亮,有开片纹。

龙泉窑青釉三连杯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高1.8厘米 口径7.5厘米 底径5.4厘米

杯直口、弧腹、圈足。3个小杯呈“品”字形分布,口沿处以“Y”形泥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通体施青釉,釉层较厚,釉色偏灰,釉面布满细小开片。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中发现的龙泉窑青釉刻划凤纹盖盒,盒内的三连杯与此器造型相似,但装饰与釉色均更显精美。

龙泉窑青釉刻划折枝花纹凤尾尊

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九年

高29厘米 口径13厘米 底径9.5厘米

瓶撇口,长颈内收,鼓腹,圈足外撇。除足底外,内外均施青釉。口沿下方有3道弦纹,颈部刻有两两相对的两组图案,分别为卷草与波浪纹。颈部与腹部之间有一道明显的接痕。腹部一面刻划一组花卉纹,另一面刻划“大清光绪癸未……十一月廿九日”,因此,这件凤尾尊具有明确纪年。

器物造型较规整,但施釉不甚均匀,刻划纹饰与文字亦均较为随意,体现出清代晚期龙泉窑的生产状况。

龙泉窑青釉镂空刻划竹纹香墩

高5.8厘米 口径10厘米 足径4.4厘米

香墩平口,圆鼓腹,圈足。除底心无釉外,通体内外施青釉。器内塑有一方形插管。外壁一周镂空雕刻竹纹。这种外壁镂孔、内有胆的瓷器烧造工艺,在汝窑、南宋官窑均有发现,从工艺的角度说明了从汝窑到南宋官窑再到龙泉窑的发展关系。

龙泉窑青釉模印八宝纹高足碗

高9.7厘米 口径12.6厘米 足径6厘米

碗敞口、深弧腹、高足。内外及足内均施青釉。外壁光素无纹饰,内壁模印八宝纹。

高足碗是元代开始流行的器物,韩国文献称为马上杯。在元代龙泉窑产品中也较为常见。相似器物在甘肃汪世显家族墓等元代纪年墓葬、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山东菏泽元代沉船等均有发现。这类器物在高丽青瓷中也有烧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