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奥斯卡颁奖季的热门影片,《JOJO的异想世界》以小朋友JOJO的视角讲述了二战时期在纳粹德国,他眼中所见亲身经历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二战背景下,十岁男孩jojo和母亲生活在一起。jojo是一个拥护希特勒的狂热份子,在他想象的世界里,希特勒是他的朋友,陪伴他帮助他和他一起做很多无厘头的事情,像他一样天真可爱。而事实上,jojo的妈妈(斯嘉丽 饰)秘密为抵抗军工作,而且在家中偷偷藏着一个犹太小女孩......


JOJO的成长日记(JOJO的异想世界just)(1)


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Jojo Rabbit)明刀明枪地以“反憎恨(的)讽刺剧”作为宣传标语,明显地是在搭时事课题和当今好莱坞主流意识的便车。影片推出后,大体上评价不错,不少人将之视为来届奥斯卡热门电影之一,但也有批评的声音。虽是以二战时期充满种族仇视的纳粹德国(也或许是德国占领下的奥地利德语区)为背景,但因为以儿童为视点,及大体上采取描绘小男孩乔乔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和事件的互动的手段,因而一定程度架空了战时的肃杀氛围与克难生活。所以首先不要将对严肃的战争正剧片的要求(通常着力于描写战场上或战时平民生活的残酷现实,和/或对战争及驱动或包装战争的权力、贪婪、偏见与仇恨的深刻审辨)强加在此片,以为故事不够惨,批判不够凶,就浪费了其题材。跟多数德意志民族小孩一样,他自小就被洗脑,崇拜希特勒及反犹太人。但影片没有把他的相关精神面貌、言语及行为描写成“小大人”的模样,而是从儿童的逻辑和世界观出发,营造出整部电影的奇幻、童话式的风格――即儿童对世界的认知的具象化。其中,电影作者对原著小说最重要的改动,就是安插由导演本人饰演的老天真、滑稽版希特勒。这就是片中乔乔的小脑袋瓜里幻想出来的人物,其言论和观点其实是乔乔对纳粹思想和政策的孩子气理解。


JOJO的成长日记(JOJO的异想世界just)(2)


JOJO的成长日记(JOJO的异想世界just)(3)


JOJO的成长日记(JOJO的异想世界just)(4)


JOJO的成长日记(JOJO的异想世界just)(5)


这位希特勒甚至可以被视为乔乔内心世界里的替代父亲。在小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渴望一个能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的父亲,来引导自己去认识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因为他所接受的教育,领袖成了父亲的替代形象,尽管那是用自己的童知童趣来塑造的一个怪里怪气的形象。

可是,在这几乎每个出场的主要成年男性角色都是纳粹分子(包括那个已经开始暗中怀疑纳粹思想而两度暗助乔乔的德国军官)的片中世界里,最终让乔乔跨过成长的门槛的,是两个主要女性角色――暗中支持地下反抗组织的母亲,和躲在家里令乔乔从又惧又恨,到心旌搖曳的犹太少女,以女性的温柔和坚韧,开启了乔乔心中的“第三把声音”――家、良心和自由的呼唤。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会感觉肚子里有蝴蝶在飞舞。”

战争时代,爱能教你宇宙星河和人心万物。

“Find a lover,make him suffer,and trust without fear."

很感慨电影的最后,导演呈现给观众的话。

”Just keep going, no feeling is final."

如果电影有意义,那这就是它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