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

《土地管理法》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土地分类的衔接。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二级二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采用数字编码,一、二级采用两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一二级。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2)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3)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4)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5)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6)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7)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8)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9)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0)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1)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2)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3)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4)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5)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6)

“三调”分类

土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类以及利用类型学习笔记)(17)

知识点二:主要类型土地得特征

(一)商业服务业用地的特征:收益高,集中分布在城区人流量大的区域,市场活跃,价值量大,附属设施较多。(二)居住用地的特征:开发量大,分布广,主要集中在城区,而且也具有一定收益性,市场活跃。(三)工矿用地的特征:宗地面积大,收益小或收益不明显。(四)仓储用地的特征:颁在城市郊区及经济开发区。(五)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特征: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六)交通运输用地的特征:除交通站场外,多呈线状分布。(七)农用地的特征:就是耕、园、林、草的特征。

知识点三、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

(一)从土地利用效益的角度来考虑,土地利用方式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a.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指依靠外延扩张,通过增加土地面积来满足获取土地收益的方式。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的标志是土地的投入和单产都很低。

b.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一指依靠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来提高土地收益的利用方式。为了协调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目前各国都提倡集约型利用方式。

(二)土地利用方式或按土地利用类型分,如耕地、园地、林地的利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