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理财的收益率(你搞清楚理财收益率了吗)(1)

1、

小长假,有人会做一次复盘,计算一下过去5个月的收益,比如我。

说到收益这个问题,由于今年多多写过好几次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对比,有读者朋友问:多多,银行理财产品比货币基金收益高,我的钱不急用,放银行理财是不是更好呢?

这问题嘛,答案还真不一定。

举个栗子:

如果有一款期限为3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5%的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与一款7日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的货基宝宝(比如余额宝),该如何选择呢?

乍眼之下,当然是选前者,反正对流动性没要求,定期存个30天,收益也该比后者高。

但这么算的朋友会忽略了产品预售期这个问题,比如:

一般银行理财产品会有一个产品预售期,3~7天左右(有的会更长)。

假设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5%,期限为30天,预售期为5天,如果在开售的第一日买入,那么实际的收益率则变为4.07%,和4%的货基宝宝收益没差多少,更是比不过收益更高一些的货币基金,也没有那么的灵活。

但如果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5%,期限为91天(如上图的产品),预售期为5天,如果在开售的第一日买入,那么实际的收益率则变为4.5%,所以预售期对期限越短的定期产品杀伤力更大。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么就选封闭期限长的定期理财,要么就考虑选择货币基金的流动性。

2、

类似于预售期,还有很多封闭期与计/加息期不完全对应的理财产品。

好比投资P2P的时候,往往也要等满标了才开始计息的,也就是说时间成本又增加了,还要收取几项手续费,说好的预期高收益其实没那么高。用回以前的例子:

小A看上了一P2P平台上一款31天的产品,预期利率为24.50%。他在去年8月1日向平台充值1000元,缴纳0.5%的充值费(5元),所以余额只剩995元。由于该标的尚未满标,因此当天还没开始计息,直到8月4日(周五)满标,而网站规定该标要从下一个工作日起息,因此实际的起息日要从8月7日开始算。

31天(9月8日)后,995元的本金和20.7元的利息如约返还到小A的账户中,他决定把这笔钱提现出来,而按照网站的规定,提现申请将在下一个工作日受理,碰巧9月9日又是一个周末,因此要到9月11日他的银行卡才能完整收到995 20.7-1(提现费)=1014.7元。

这时候,如果小A误以为本次投资的年化收益率为=[(20.7÷31)*365]÷995=24.50%,那就错了,因为他忽略了期间所投入的实际时间和各种费用。

我们重新计算一遍,从8月1日到9月11日,小A投资的

实际收益其实为20.7-5-1=14.7元;

实际天数为41天;

投资资产是1000元

所以本次投资他的实际年化收益率=[(14.7÷41)*365]÷1000=13.09%,远远小于该标的一开始标示的预期年化收益24.50%。

因此在投资的时候我们还有必要考虑各种费用成本与时间成本。

大家还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买的定期理财产品(如银行定期理财、P2P、黄金定期),到期后如果忘记把钱取出来,那么钱就会白白地在账号里待一段没有利息的时间,有些产品比较人性化的会帮你自动转为活期,享受活期利息,不过也是很低的。所以我们要时刻留意一下产品的到期日,好早作准备下一步的投资计划。

顺便提一下,余额宝从5月27日起开始限购,个人购买额度降到了25万元,对于普通人来说,好像影响不大吧~当然,也还有其他替代品大家可以参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