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经历代专家考证认为是大禹肇其端,开明继其后,李冰总其成史载,大禹为鲧(音gun)之子,姒(音si)姓,名文命,号高密(一说字密),出生于古汶山郡广柔县(包括今汶川、茂县、都江堰市及北川在内,一说:“广柔,隋改曰汶川”)因平治洪水有功,舜帝禅位,开创夏朝,世称夏禹死后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是其首功大禹是中国古代勤政爱民的典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江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禹治水治的是哪条江河
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经历代专家考证认为是大禹肇其端,开明继其后,李冰总其成。史载,大禹为鲧(音gun)之子,姒(音si)姓,名文命,号高密(一说字密),出生于古汶山郡广柔县(包括今汶川、茂县、都江堰市及北川在内,一说:“广柔,隋改曰汶川”)。因平治洪水有功,舜帝禅位,开创夏朝,世称夏禹。死后葬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是其首功。大禹是中国古代勤政爱民的典范。
相传,尧、舜、禹为中国上古三大明君。帝尧时,洪水滔天,天下百姓生命倒悬,深陷于愁苦之中。尧帝命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的办法,“逢洪筑坝,遇水建堤”,“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反使人民受到更大灾难,因此被“摄行天子之政”的舜诛杀于羽山。
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前后,接受尧帝提拔的舜命鲧之子禹继续治理洪水。据《史记》记载:“禹为人敏给克勤,其悳(音de)不违,其人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大禹的言行为天下的标准);亹亹(men门)穆穆,为纲为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虽然接受了舜帝治水的命令,却没有贸然行事。他首先认真总结父辈治水的教训,总结治水的成败得失。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的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
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而只采用“堕高堰库”,筑堤截堵的办法,一旦洪水冲垮堤坝不仅前功尽弃,还会造成更大灾难的教训,确立了一条与前人的“堵”相反的叫作“疏”的方针。顺应天地自然,高处培土,低处疏浚,成沟河,除壅塞,开山凿渠,疏通水道,增开人工河道等方法,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历时十三年,终于“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川”,把华夏大地上的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当时的洪水灾害:“以告成功于天下”。
相传,大禹到了30多岁还没娶妻,在涂山(其地说法不一,有今安徽省蚌埠市、浙江省绍兴市和重庆市等)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为了治水,便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回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回家去照顾。第三次,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这就是传颂至今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第一个功绩是“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他在岷江出峡处附近(今都江堰市境内)进行疏导,在岷江东侧今成都平原上依水度势,开凿一条叫沱江(大约在今柏条河走向上)的新河分流减灾,消除了成都平原的水患。大禹是第一个治理岷江的伟人,都江堰人为了感谢大禹治水的功绩,在玉垒山下修建了“禹庙”供奉大禹。
大禹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有一次,看见一个人穷得把孩子卖了,禹就把孩子赎了回来。见有的百姓没有吃的,他就让后稷把仅有的粮食分给百姓。禹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躯体干枯,脸庞黧黑。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终于治水成功,根治了水患。刚退去洪水的土地过于潮湿,禹让益发给民众种籽,教他们种水稻。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京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原朝政和教化。
由于禹治水成功,舜帝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并向天地万民宣告成功和天下大治。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禹在天下的威望达到顶点。万民称颂说:“微禹,吾其鱼乎!”(如果没有禹,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舜帝称赞禹,说:“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同汝)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腴,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啊禹!你是我的胳膊、大腿、耳朵和眼睛。我想为民造福,你辅佐我。我想观天象,知日月星辰、作文绣服饰,你谏明我。我想听六律五声八音来治乱,宣扬五德,你帮助我。你从来不当面阿谀背后诽谤我。你以自己的真诚、德行和榜样,使朝中清正无邪。你发扬了我的圣德,功劳太大了!)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遂即天子位。”(舜帝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将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之位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期结束,禹避居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阳城朝见禹。于是,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舜帝的儿子)于唐(今山西太原),分封商均于虞(今山西平陆东北)。改定历日,以建寅之月(十月)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登上天子之位的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帝禹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禹继帝位不久,就推举皋陶(陶,读音yao,二声,尧)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禹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十年,帝禹东巡狩”(禹在位第十年南巡)。过江时,一条黄龙游来,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禹仰天叹息道:“我受命于天。活着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们何必为这一条龙担忧?”龙听到这一席话,摇摇尾巴,低下头就不见了。帝禹到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诸侯。前往朝见并献上玉帛的诸侯竟达万名以上。“至于会稽而崩”(大禹在位十五年后逝世),后来葬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终年一百岁(据《史记集解》中谈到大禹逝世时所引:“皇甫谧曰:年百岁也”)。
转自:每日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