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话。究竟怎样理解?中学时学了个力学的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是“反者道之用”最简单的例子。打了一巴掌,别人的脸有多痛,自己的手就有多痛。要把卫星送入太空,火箭反向的推动力就要足够大。

“反者道之动”是老子道德经最主要的论点,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事物相对而生,相反相成,对立统一。道德经中出现了大量相对立的概念,诸如刚柔、 损益、强弱、 大小、生死、难易、祸福,等等,对立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也就是说没有“坏”就没有“好”,没有“弱”就没有“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反听之术的感悟(正话反说与正话反听)(1)

“反者道之动”也意味着事物往往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有时候正的会变成反的,对的会变成错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过这些变化通常都是“物极”才会“必反”,“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个脑洞开的有点大,老子居然以这种方式打破了是非界限。“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讨论是非难免会惹上是非。所以我们把口子开得小一点,讨论一下正话反说与反话正说。

在“反者道之动”的思想指导下,老子发展了一套特殊的语言艺术,叫做“正言若反。”正面说的话好像又是反的,就是倒过来说,说反话,从反面看好像也有点道理,于是在正与反之间架构了联系的桥梁,形成了超越正面或反面的悖论。

比如说“大音希声”和“大象无形”,真正了不起的音乐没有声音,至高无上的形象是没有形象。说是悖论,其实就是自相矛盾,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声音,声音都没有了又哪来的音乐?这样的表述其实是有玄妙的,没有声音当然就没有音乐,但有音乐的时候有时“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别有忧愁暗恨生。”

贝多芬也可以作为大音希声的一个注脚,贝多芬是在完全失聪耳朵全聋的时候才创作了他最伟大的《英雄交响曲》。但他从来就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如果他没有音乐天才,就不可能在“希声”的情况下创作“大音”。

大象无形也是如此,并不是说没有形象就是最好的形象,而是山水画中的留白,可以给大家无穷的想象,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正言若反的语言艺术对中国的语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但也产生了更多的歧义。悖论产生了否定,也产生了否定之否定,究竟是否定还是否定之否定,有时真的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文字狱盛行的年代,被人误读、误解也会招致杀身之祸。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机锋处处,学会正言若反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化解尴尬的僵局,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正话反听和反话正听,听懂“话中有话”和“言外之意”,准确领会对方的潜台词。

反听之术的感悟(正话反说与正话反听)(2)

正话反说

出来混,不同圈子有不同圈子的规则和潜规则,也有各自的套路和切口,很多正话反说,尤其是给领导提意见,表面是批评,其实是表扬:

“不注意休息,不注意身体,经常熬夜”,其实表扬领导工作努力;

“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尤其是不能与女同事打成一片”,其实证明领导没有花边新闻;

而批评某人“认死理,不会变通,不注意工作方法”,其实表扬他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坚持原则。

批评要得罪人,如果一定要批评,就把批评演化成表扬,这叫会做人,会说话,拍马屁不落痕迹。谁会真正无情地指责顶头上司?又有几个领导真正喜欢听批评的意见呢?

反听之术的感悟(正话反说与正话反听)(3)

反话正说

如果正话反说是正言若反,那反话正说就是反言若正了。反话正说有时会有一种特殊的讽刺意味,言外之意若隐若现,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境,不同的人会解读出截然不同的意思。

你可以夸一个人“很聪明”,但如果表扬一个人“精明”便要十分小心,分分钟会理解成讽刺该人工于算计,爱算小账,不肯吃亏爱占便宜。

一个霸道、独断专行、说一不二的企业领导,得罪不起的员工会以敬畏的口吻,称许他们的领导“有魄力,敢担当,敢拍板。”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肯定的赞扬,如果真的被某人怀疑有什么别的其他的意思,也可以断然否认。时过境迁,则会被解读出“乱决策乱拍板”,“不听取不同意见”意思。淫威之下的凡夫俗子,也只能如此自存自保。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敢与不敢真的是两难。敢的时候一定要敢,不敢的时候一定不能敢,当仁不让。

反听之术的感悟(正话反说与正话反听)(4)

反者道之动判断形势

“反者道之动”真的是深入了国人的骨髓,无处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既然正话反说与反话正说无处不在,如何理解别人说的话便成了一个问题,有时正话正听,有时正话反听,有时反话反听,有时反话正听。

“反者道之动”提醒我们留意字面背后的蛛丝马迹,折射现实反映真相,字里行间往往会透露深深的忧患和真实的现状。

要学会“听话”,学会解读,“努力”的是还没有做到的,“坚持”的是已经出现了一定偏差的,“强调”的是做的不够好的,拼命说“好”的一定是因为有人说不好,要“提高”的是还没有做到的……

比如说一个企业强调要提高执行力,这个企业的执行力肯定成问题的,决策不能落实,令行不能禁止。“一定要让大家讲真话”,反映很多人并没有讲真话。“一定要充分地讨论”,这话至少说明目前还没有充分地讨论。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中国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领会反者道之动,听懂复杂的声音,认识真实的世界。

可惜,增加了沟通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