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日前,知乎上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33岁的程序员小马,详细描述了自己突发“急性会厌炎”后的救治全过程。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1)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2)

在前后两个多小时里,他从嗓子不舒服、吞咽唾液时有撕裂感,到很快出现呼吸困难,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后被医生给救了回来。

“急性会厌炎”到底是种什么病,竟然这么凶险?今天就带领大家来好好学习一番~

急性会厌炎,是能要人命的急重症!

首先,我们要知道“会厌”是什么?

会厌,是咽喉要道的重要关卡,一般我们自己是看不见的,得借助喉镜观察。平时会厌是张开的,空气可以自由出入气道。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3)

咽喉的侧面观和上面观

但当我们吞咽时,会厌会机智地盖住气管,以防食物不慎进入气管(气管和食管毗邻)。

急性会厌炎就是会厌及其周围组织(包括会厌谷、杓会厌襞等)的急性炎症病变,以会厌高度水肿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吞咽及呼吸困难,以及全身中毒症状。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4)

Q1

急性会厌炎是如何引起的?

1

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在过去,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是乙型流感嗜血杆菌,但当针对该病原菌的疫苗问世以后,由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导致的急性会厌炎已逐渐减少。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5)

其他的致病病原菌包括: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病毒也可以导致该病,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还可有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会厌炎。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6)

2

创伤

热损伤(例如食用高温食物、吸入高温蒸气等)、机械损伤(异物如鱼刺导致的外伤、医源性器械损伤等)、化学损伤(刺激性有害气体、刺激性食物等)、放射线损伤等都可引起会厌黏膜的炎症和水肿。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7)

3

变态反应

由于饮食、药物或粉尘等过敏原引发的全身变态反应,可能会引起会厌区黏膜的高度水肿。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8)

4

临近器官的急性感染

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鼻炎等周围器官的急性炎症可以蔓延侵犯到会厌黏膜,引起会厌的继发感染和炎症水肿。

Q2

急性会厌炎有哪些症状?

1

局部症状

01

咽喉疼痛,咽喉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疼是急性会厌炎最常见的表现,并伴有明显的吞咽疼痛。

02

吞咽困难,因剧烈的咽喉疼痛和会厌的水肿,导致吞咽困难,有吞咽梗阻感。重症者常饮水呛咳,张口流涎。

03

说话含糊,因会厌肿胀,患者多有咽喉阻塞感,导致发声含糊不清。

2

全身症状

轻症者全身症状不明显,重症者多有发热、寒战,体温38℃左右,少数可高达40℃以上,还伴有头痛、乏力、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3

呼吸困难

急性会厌炎会厌粘膜充血水肿增厚可达正常时6~10倍,肿胀的会厌向后下移位,极易堵塞气管引发呼吸困难或突然窒息。

呼吸困难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主要为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吸气性喉鸣。重症者呼吸困难出现早,进展迅速,数小时内可以引起窒息。

此外患者往往躁动不安,呼吸节律变浅变快,可出现三凹征,即呼吸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向下凹陷。由于成年人比儿童呼吸道较宽敞,所以儿童症状往往会发展更加迅速,更加严重。

Q3

急性会厌炎如何治疗?

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的急重症,怀疑急性会厌炎的患者,都应当立马去医院就诊,一旦确诊,大部分患者需住治疗院。

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随时做好建立人工气道的准备。具体有几下几点:

1

药物治疗

01

全身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积极控制感染和炎症。部分患者可能担心使用激素会有副作用,但是此刻,保住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02

局部给以抗生素加激素喉部雾化吸入治疗,使局部肿胀减轻,缓解炎症。

2

手术治疗

什么为急性会厌炎最常见原因(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什么病)(9)

01

若药物治疗后呼吸困难改善不明显,需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包括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

02

切开排脓术。如有局部脓肿形成,应切开排脓,以及时控制感染,并可减轻毒血症,缩短病程。

Notice

急性会厌炎,重点在预防!

急性会厌炎病情凶险,后果严重,所以,积极预防它的发生才是上上之策。我们可以做到:

1

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2

对于会厌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如扁桃体炎,鼻炎,要及时治疗,防治感染蔓延到会厌。

3

管住嘴,入口食物应少辛辣,忌高温,过敏食物少吃。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