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一个非常畸形的价值观,那就是以物质作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如今这样能够拥有完全统一的价值观,那么多的人都将物质当做了人生唯一成功的追求。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当你懂得了“舍”时,你就会“得”到更多。人生时刻需要抉择,我们要学会在舍与得之间寻求生活的从容,感悟生命的真谛,做一个豁达和智慧的人。
《不生气的智慧》由杨俊梅、许可二人合力编著,通过古、今、中、外事迹案例告诉我们“不生气的智慧”。遇事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远离嫉妒怨恨,做人以和为贵、切忌口无遮拦,要心胸豁达、嘴角上扬暖心微笑。
克己制怒,远离嫉妒怨恨。易怒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我们常常会因为愤怒而丧失理智,犯下不可补救的错,承受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们需要冷静、理智,用强大的内心去战胜愤怒的恶魔。
心平气和才是修身的王道。怒火是生命的刽子手,遇事万不可大动肝火,如果不节制地发泄愤怒,就会让本来美好的生活化为一片荒芜。唯有巧妙地浇灭或利用这团火,才能让生命在拥有宽度的同时也收获长度。
古代清朝政治家刘墉曾说过:“能成大事业的人,都善于舒散心情,他们多半有着豁达的胸怀和开朗的性格,能够在繁忙激动之后,放松自己,享受宁静,静观外界的发展,筹算未来的进度,并恢复元气和冲力”。
心平气和是一种能量,可以唤醒驾驭自我的理智,清醒地明辨一切,抛开生气、愤怒、焦躁、悲愁,作出最正确的选择。所以说,唯有心平气和才能有助于修身、养性。
原谅别人的口无遮拦。张娜拉曾经做客一档韩国综艺节目时称:“中国人的钱太好赚了,我只要缺钱就会去中过拍电视剧。”当时她的这番言论经过报道,就有许多中国人非常的愤怒,称其就知道“圈钱”,网上也煽起一股“倒娜”风潮。虽然事后张娜拉积极道歉,但是依然被内地许多电视台封杀了。
口无遮拦不仅影响自己,还会伤害他人,就是一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如果他人对自己口无遮拦,那么咱就大度点,不与无口德的人一般见识。因为他的人生终究会败在他那张没有门的嘴上,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远离这类人就好了。
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人活一世,不必太计较怨恨得失。即使有人伤害了我们,也用友好的态度去对待他,就会化解仇怨。化解了怨恨,心中才会平静,才会释然。有人伤害你时,或心中对谁有怨恨时,请说:“愿我生生世世,常与你为善友。”
不要做“暴躁”的奴隶。达尔文曾说过:“脾气暴躁是人类最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一步。”
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暴躁是走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引发怨恨的前奏,唯有心平气和、宽宏大量才能实现人格与情绪的双赢。
暴躁就像人见人怕的洪水猛兽,只有平和大度才能将其拿下,暴躁之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无法取得身心的自由与快乐,戒掉暴躁,挣脱捆绑,寻回真正的自我。
懂得放下,才是最大的收获。所爱之物,应该给自己带来愉悦的心情才对。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无论是人是物,看得太重,都只会让自己活得很苦、很累。
有着钢铁帝国之称的卡内基曾说过:“带走我的员工,给我留下一座工厂,不久之后工厂就会长满荒芜的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都留下来,我们很快又可以建起一座新的工厂。”
有一种态度叫宽容,有一种宽容叫放下。放下了、退让了,才能舍小谋大,以退为进。
人活一世,如果做不到完全与世无争,至少也可以学着放下一些东西,看淡一些东西。放下不是放弃,看淡也不是漠视。只因生活原本就是如此:懂得放下,才能拥有;懂得看淡,才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万事和为贵,恶语伤人六月寒。家和万事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气相处也是成功人生的不二法门。面对语言的刀子,我们躲闪不及,只因为脆弱的身体和心灵承受不起那突如其来的伤害。身体的伤口可以愈合,心灵的伤口却难以弥合!说话之前请三思,杜绝中伤、诽谤、咒骂的恶习。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没有永远白付出的情,也没有永远白得的恩。谁也别把谁当傻子,谁也别觉得谁聪明。柏杨曾在《认真检讨自己》中说到:“要别人看得起,就要具备别人看得起的条件 。要别人尊重,就要有被尊重的表现。只怪别人掩鼻,却不医治自己的口臭,结果只有更增加别人的厌恶”。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你待他人好,他人自会对你以礼相待。用尊重、和气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会像鱼儿生活在水中一样,自由自在快乐轻松。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就会像沐浴在阳光下的小草一样,焕发出生命的翠色!
给别人留后路就是给自己退路。凡事留余地,做事不做绝。当一个人把别人逼上绝路的时候,也就注定了自己灭亡的那一天,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给别人一条活路,也就是给自己一条路,正如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顺畅而宽广。和气为本,宽容为旨,会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淡定从容。我们走的路不仅需要自己开辟,偶尔也需要别人的帮助,给别人多一条后路,我们就会多一条退路,至少我们的心灵之路永远有一个通向安宁的出口!
管不住自己的嘴无异于自掘坟墓。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亚洲首富马云曾说:“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
女作家靳佩芬曾说过:“旧式大家庭里常因为人多嘴杂,彼此之间堆满了猜嫉和嫌怨。往往养成人们尖酸刻薄,睚眦必报的习惯”。 永远不要低估语言的威力,它既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重塑一个人。所以,说话时少一点刻薄、多一点温暖,少一点打击、多一点鼓励,要知道恶毒的语言就像家鸽一样,迟早是会飞回来的,语出伤人就是伤害自己。
豁达之心常在,微笑不只是在开心时。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记住了不该记住的,忘记了不该忘记的。用豁达之心面对一切,抛下沉重的心情,轻装上阵,在轻松愉悦的旅途中享受人生。
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像冬日里的火把一样暖人心扉。生命诚可贵,快乐价更高,正视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不悲观、不绝望。
羡慕我那份知足常乐的傻劲。五月天的一首《知足》唱出了多少人的无奈和心声:“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觉得足够……知足的快乐让我忍受心痛。”
知足是衡量人生是否快乐的关键所在,“当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学会知足,才是摆脱阴郁,走向幸福的第一步。毕竟,知足,才能常乐!
世上之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坦然面对他人的批评和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卸去灰色的情绪,用美丽的心情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美好。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就像孔子说的“大德无损,小节有亏可也”的道理一样,吃亏是福,糊涂更是福,唯有如此才能让婚姻走得更长远,才能家和万事兴。难得糊涂不是真糊涂,只有洞察人生世事的智慧之人才能深明其中的含义。
香港女作家亦舒曾说:“做人糊涂点好,钱财是身外物,稍后你会发觉,世上最常见的是名与利。最难得的是良辰美景”。
《莫生气歌》中有这样一段字字珠玑的话:“有缘千里来相会,相扶到老不容易。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暗生闷气有谁知,气出病来无人替。怒发冲冠更可惧,心平气和病不欺。事事不可皆如意,难得糊涂要铭记”。
生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童佳倩与刘易阳的爱情经不起生活的质问和考验,婚姻走到危机四伏的境地,他们离婚了!他们的生活出现的一个大口子,给他们带来了撕心裂肺的疼痛!离婚以后他们各自从离婚的伤痛之中走出来,迎来了全新的生活,给各自的生活找到了最好的出口。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生活的每一面都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给我们一个“惊喜”,让我们措手不及,难以招架!但是面对这一切,不要着急,不要心慌,随时保持微笑,因为那只是生活的裂缝,有了这些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我们密不透风的生活!
只要活着就没什么大不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是上帝放在我们手中参与世界的唯一的入场券,不管我们的生命中出现多么宝贵、多么让人舍不得的东西,当它们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都要坚强微笑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要我们还有呼吸,我们就可以再次站起来,创造新的生活。
《泰坦尼克号》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活着,不管是面对亲人的伤逝,还是爱人的离去,我们都要坚强地活着。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千万种可能。死了,就只有灰飞烟灭的一种可能。
人生就应该像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切都是光明的,一切都是淡然的,一切都是快乐的,一切都是温暖的。只要活着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天,用微笑面对每一天!
真正杰出的思考者并不是孤立思维特质的产物。没有优秀思维特质的人,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而自己却时常觉察不到。这些人的思维特质是不严谨的,当他们无意识地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观点、相信那些可以令自己舒服的观点、相信那些可以符合自身利益的观点、相信那些满足自己自私需求的观点时,这些人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者了。
思维谦逊:努力发现自己对未知知识忽视的程度。简单地介绍思维谦逊就是:思维谦逊就是要认识到自己对未知知识的忽视程度。因此,思维谦逊要求个体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中心导致的自欺行为(认为自己比自己实际知道的要多)。这意味着个体要对自己的偏见和观点的局限性有所了解。
与思维谦逊相反的就是思维自负,即认为自己知道了实际并不知道的事情。思维自负的人缺乏对自欺行为和观点局限性的认识,他们常常声称了解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思维自负的人常常也会成为自己偏见的受害者。
当我们谈论思维自负时,并不一定就是指那些外表上看起来自以为是、高傲自大的人。
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知道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我们都有错误的信念、偏见、错觉和谬见。当这些错误信念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思维是“欺骗性的”。
我们总认为自己是谦虚的,但往往我们是很自负的。我们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还忽视和掩盖这些局限性,这带来了大量的痛苦和时间浪费。
思维谦逊对于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维者十分重要。要成为公正的思考者,就要了解自己缺乏哪些知识,这种了解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提高我们的思维。它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偏见、错误信念和不良思维习惯能够导致学习缺陷。
思维的勇气:培养自己敢于挑战大众信念的勇气。具有思维勇气就意味着个体能够公正地面对各种意见、信念和观点,即使这会让你感到痛苦。它可以让你准确公平地评判与你意见相左的信念。
思维的勇气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帮助你判断在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仅仅是主观喜好的结果。具有思维勇气的人知道有时候社会传输给我们的结论和信念也是错误的。
为了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一个人不能只是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所有东西。要具有思维勇气,要了解那些被社会认为是危险和荒谬的观点常常包含着一些真理,而群体普遍认同的观点也可能包含错误。要做到公正地思考,我们必须培养思维的勇气,必须不畏惧不遵从大众观点可能受到的社会严厉惩罚。
与思维的勇气相对的是思维的懦弱,是害怕自己与他人观点不同。如果缺乏思维勇气,我们就不敢对那些我们认为是危险荒谬的意见、信念和观点进行认真思考。
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个人信念来定义自己,界定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形成信念的过程来做出关于自己的定义。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批判性思考者。
思维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学习理解相反的观点。现在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公正思维的必要特质:思维同理心、换位思考。
思维的换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他人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准确地再现他人的观点和推理,从他人的前提、假设和观点进行推理。这一特质要求个体积极回忆自己坚持错误的情况,也要求个体有能力辨别在当前情况下也可能会犯类似的错误。
与思维换位思考相对的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即以自我为中心来进行思考。当我们从自我中心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和情感。
很不幸,自我中心倾向是我们思维的自然本性,我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们的痛苦、需要和希望都是最重要的,他人的需要无关紧要。
我们不会主动地从反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会主动从那些可能改变我们自己观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又如何能够公正地对待他人呢?
公正的思维需要努力置身于他人(或其他有知觉的动物)情景,思考他人观点。这需要我们尊重那些孕育出不同观点的背景和环境。人类思维的方式源于人们生活情景,源于不同的背景和情况。
如果我们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我们就不能公正地评判他们的观点和信念。但是,从他人的观点思考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很难获得的技能。
思维正直:用同样的标准评判他人和自己思维正直是指尊重严谨的思维,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例如,在寻求证据的时候,要求对手证据的标准,我们自己也应该做到。我们要经常练习为他人辩护,这要求我们承认自身思维和行动的不一致性,并识别出自身思维中的不一致。
思维正直的反面就是思维虚伪,是指一种不诚实、自相矛盾的思维状态。因为思维的天性是自我中心的,是虚伪的,它会为我们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进行辩解,使之合理化。
自我内部需要塑造一个积极的形象,对于自我中心思想来说,诚实的表象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常常将虚伪隐藏起来,即使我们要求他人的标准更加严格,我们也认为自己是公正的。即使我们声称遵守某些信念,但却常常言行不一。
假如我对你说我们两个的关系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是,你却发现我在重要的事情中对你撒了谎。我表现得很虚伪。
然而,在自我中心思想中,我会为自己的撒谎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我会为自己辩解道:“她最好不知道这件事,这件事会让她难过,也不利于我们关系的发展。毕竟这件事也不是那么重要,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很明显,如果我们用不一致的标准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我们就无法公正地对待他人,虚伪的实质是不公。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思想和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我们就不能对自己的道德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就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歪曲其他的观点。
思维自主:重视思考的独立性。思维自主意味着坚持用合理的标准进行思考。这意味着自己要对事物进行思考而不是不加判断地接受别人的观点。
思维自主的思考者在决定接受或者拒绝某观点的时候不依赖于他人。只有证据证明他人的观点是合理的时候,他们才会接受他人的观点。
在形成观点的过程中,批判性思考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对环境和事件进行思考。他们拒绝不公正权威的影响,能够认识到合理权威的贡献。他们仔细地建立自己思维和行动的准则,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人提供的准则。
与思维自主性相反的是思维遵从和思维依赖。思维自主是很难培养的,是因为无论是在知识领域、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总是被动地接受社会现实,自主性思考几乎肯定不会得到社会权威认可的结论,只有简单地遵从社会期望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才能被社会接受。
因此,大多数人在思维和行为上都是因循守旧的,像镜子一样接受周围人的价值和信念系统,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力,成为思维遵从的思考者。
只要人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的文化价值观,只要人们没有经过自己分析就遵从别人的信念,人们的思维就不是自由的。
真正杰出的思考者并不是孤立思维特质的产物。没有这些优秀思维特质的人,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而自己却时常觉察不到。这些人的思维特质是不严谨的,当他们无意识地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观点、相信那些可以令自己舒服的观点、相信那些可以符合自身利益的观点、相信那些满足自己自私需求的观点时,这些人就不是一个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者了。
不要因为过度追求成功而厌恶了平凡,看不见本该看见的人生美好,痛苦灾祸皆源于此。道家思想一直强调无为的智慧,就是让我们去除妄念,因为当一个人妄念出现的时候,必然会将自己的妄念付诸行动。
在事物的发展规律过程中,所有的过度追求会带来问题,轻则因为过度追求让自己走上弯路,重则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物质很重要,但是并没有重要到能成为人生的全部,物质只是幸福生活的某一个支点,一定不是全部主宰。
我们很难改变别人,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别人;我们更不要抱怨别人,我们只有通过让自己变得更杰出来征服别人。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改变别人是很困难的,即使改变了别人,你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多反省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还应该做得更好,你就能够改变自己,使自己得到进步。
其实很多夫妻、朋友间的争吵,不也正在于我们总想去改变别人吗?古人讲: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人最应该反省的是自己,人最应该改变的也是自己。
你只有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地改变自己,你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更杰出,你的生活世界也才有可能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我喜欢下面这个故事:美国有位牧师,第二天要去进行一次隆重布道演讲,但踌躇再三,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讲题,偏偏他的小孩又在边上捣乱。
他就拿了一张世界地图,几下将它撕成碎片,交给小孩,说:“如果你能将这张地图拼好,我给你两块钱。”
小孩高高兴兴地就拿过去了。牧师心想:这张地图够孩子忙上几个小时了,自己也正好准备一下演讲。
岂料过了不到几分钟,小孩就兴高采烈地跑出来,说地图已经拼好。牧师接过一看,果然一张完整的世界地图又呈现在眼前,他奇怪地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拼好了呢?”小孩回答:“地图反面是一张人头像,我把人头像拼好了,地图也就当然拼好了。”
牧师一听顿然醒悟,他终于找到布道的题目: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就是对的。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你感觉自己做事不成功,做人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你首先要好好检讨的是自己,自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果你感觉你的世界不对,那只是因为你自己不对;你感觉自己不成功,不快乐,不幸福,那不是世界不好,只是因为你还不够好。
比如你生病在病房住了几个星期,病好后出门,看到蓝天、白云、绿草,是否会觉得心情开朗呢?生命突然间变丰盈了。
世界变了没有?没有变,世界还是照旧。是谁变了呢?是你变了,是你的心境变了。所以一切的改变,首先都来自于你自己的改变。
你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改变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快乐,不够成功,不够受欢迎,那你就得想办法改变自己。
一个人既想改变生活状况,又不去努力改变自己,那像什么呢?我告诉你医生对于精神病人的定义: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却妄想有不同的结果。
要想有不同的结果,就得有不同的做事方式;要想有不同的生活世界,就得有不同的自己。要想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生活中有一些平凡人,即便平凡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幸福和愉悦,看到人生的美好,但是有一些人即便富贵,但是内心煎熬,活得嘈杂和痛苦。
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接受不了平凡,而且还将平凡看作是灾难,忽略了正确追求物质的过程。
当自身的才华和德行配不上自己期望的高位时,这时的过度追求便为妄念,所以对于人生最好的平衡,是将对外的眼光转化为对内,从自己的才华与德行上逐渐累积和沉淀,从而达到自己期望的状态。
有一个作家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小有才华的人,因为他的才华让他看见了月亮的光,但是又够不到月亮的光,而且又忍受不了当下,所以产生了痛苦。”
对于每一个追求富贵的平凡人来说便是如此,当他看见了富贵的光之后深受诱惑,忍受不了平凡,所以痛苦因此而生。
《道德经》中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堵住欲望的孔窍,关闭欲望的心门,终身没有劳烦之事;开启欲望的孔窍,增添纷杂的事物,终身不可救治。
当外在纷繁的事物撩起内心的欲望时,就谈不上理智的面对人生,便难以接受当下的平静,将平凡的生活视之为灾难。
生活的是否舒服的状态并不是外在给予内心的满足,而是内在对于外在的审视和平衡。
《菜根谭》有这样一句话:衮冕行中,着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着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故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在达官贵人的行列之中,如果出现一个手持藜杖隐居山中的高人,便可以增加高雅风韵;在渔人樵夫往来的路上,如果有一个穿着朝服的达官显贵,反而会增加庸俗的气息,所以浓艳比不上清淡,庸俗比不上高雅。
真正的愉悦不是因为活在富贵中,而是因为身在其中,心能超然;真正的俗气并不是因为行在路上,而是身处平凡中,未能放下富贵心。
有这样一句话: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生活本身很简单,平凡即是福气,有一份淡薄的心思便能看见身处平凡的美好,一个人面对诱惑时没有过多执念,没有画地为牢,保持清醒和善良的心,平衡物质在人生中的关系,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一种智慧。
人生身处平凡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受平凡,只有先接受某一种状态,才能谈得上改变某一种状态。
如果你真的想“走到”月亮上面去,最好的方式并不是被妄念控制自身,而是从脚下去积累,当你积累的足够高时,月亮自然也就出现在你的面前了。
所以想要追求某一些状态,从脚下开始,这就是对于平凡和富贵最好的平衡。
被称作“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一生,写成家书告诫家族子弟,其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他认为,懒惰、骄傲和娇奢不只是个人衰败,更是家族衰败的重要原因。想让家族兴旺,那就得做到勤勉、谦虚和勤俭。
颜之推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天下的事情被困难绊住脚的只有十分之一,而被懒惰绊倒的有十分之九。很多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困难,而是懒惰。
富兰克林小时候家境贫寒,辍学到哥哥的印刷厂里帮工,他老老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不偷懒,迅速掌握了一手出色的印刷技术。后来他自己开印刷厂,经常工作到半夜,不排好版就不离开店铺。
有一次,他排好版,却一不小心全部弄乱了,富兰克林没有一丝犹豫,马上重排,熬了整整一夜。邻居谈及富兰克林的勤奋,就会频频点头夸赞。
他的朋友曾说:“富兰克林是我见过最勤奋的人,我从俱乐部回家的路上,看见他还在工作,而早上起床的时候,他又开始工作了。”
勤奋是成功之本,富兰克林的勤奋工作不仅让他提高自身能力,而且还广受好评。
勤奋的人,能够让别人看到潜力,哪怕现在小白一个,也要用勤奋去赢得实力。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可是跑遍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一无所获。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去。
那时正好是冬天,他冒着风雪,天天跑到图书馆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用了18天终于被他完整抄下来。
侯宝林只上过3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艺术造诣深厚,他成了有名的语言专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正聪明的人会用勤奋浇灌机会。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仗着自以为的“聪明才智”,做事变着法偷懒,走捷径获取高回报,看似此刻赚到便宜,实则为未来埋下炸弹。现在偷的懒,今后都会为之买单。
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勤奋都会是自己最大的底气。唯有勤奋,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有续航或翻盘的可能。
张廷玉说过,“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盛气凌人、骄傲自满的人容易发生灾祸,而谦虚的人踏实低调做事,常常会有福气,做事情也会很顺利。
曾国藩一开始不是一个谦虚的人。年轻时为人傲慢,修养不好。他考上进士之后,因为他是同学中唯一的进士,又点了翰林,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刚到北京头几年经常跟人发生冲突。
有一次跟同乡郑小珊因意见不合吵起来,隔着桌子就要动手,被周围人拉开之后还彼此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而且还问候人家祖宗。这事传到其他人耳朵里,都认为这个人风评不好,不宜交往。
之后曾国藩立志当圣人,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和脾气。在日记中把这件事反省了一遍,撂下笔,马上就向郑小珊道歉。郑小珊很感动,本来俩人都有错,结果曾国藩主动道歉,于是两个人把酒言欢,尽释前嫌。
从那以后,曾国藩与人相处越来越会替他人着想,朋友也越来越多,在士林中名声很好。这也是曾国藩升迁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人傲慢无礼,大家都会远离和孤立他,有突发事件找不到人帮忙,陷入孤立无援,离衰败就不远了。
一个人谦虚谨慎,待人和气,愿意亲近他的人就越来越多,就会不断积累自己的福报,被引荐的机会就越多,人生路也会越走越宽。
稻盛和夫说过:“往往越是了无成绩的人,越是自以为是、态度傲慢、爱自我表现。如果一个人因为谦虚谨慎而遭人藐视,那么藐视者才是真正的愚蠢之人。”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越是身居高位,越谦虚。成功者所到达的山峰并非踩着他人的肩膀往上爬;真正的成功者虽有强大的竞争力,但其本心是不骄不躁。傲慢会蒙蔽人的双眼,谦虚才让人“拨开云雾见青天”,看到自身不足之处。
谦逊的人明事理,知进退,摆低姿态,保有宽容之心,一定事业亨通,富贵安享。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国人倡导的人生之道中,向来认为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可能有的人以为这句话对于奢侈过度解读了,偶尔一点点奢侈也没什么坏影响,实则不然。
奢侈就像聚宝盆里破了一个洞,从洞里源源不断地流出你的财气,最后聚宝盆变废铁。
海曲县最大的粮商张文久每天都会约上几个好友去仙客来酒家喝六粮春酒,但却常常买了酒又不喝完,剩下的酒直接弃之。
王运泽是其父亲的朋友,见张文久如此奢侈,劝道:“成由勤俭败由奢,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如此折腾。”
张文久总说:“运泽叔,没事,您侄子的生意大着呢,再怎么花也花不完。”
如此奢靡浪费几年,加上又遇小人,张文久从此家道中落,昔日好友闭门不见,只能乞讨为生。
这日,张文久来到酒店门前,摸摸空瘪的衣袋,只好摇摇头。欲转身离开,王运泽看到他就邀请其进院,并把他几年前剩下不要的酒还给他。
看着陈酒,张文久用颤抖的手抚摸着这些酒坛,眼前浮现出昔日种种……他扑通一声跪下。
王运泽将其扶起,说:“贤侄,我给你这些酒不是让你喝的,而是让你把它们卖掉,换成银子,重新再来。你报答我的最好方式就是知错能改,从此勤俭持家,也算没辜负你父亲临终时对我的嘱托……”
张文久用其中一坛酒换了二十两银子,并用这银子开了一家小小的粮店。他时刻牢记王运泽的教诲,从此勤俭持家,踏踏实实做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个人过于奢侈,不知节制,家产败光的速度比他挣得还多,表面看是慷慨,实则是衰败的迹象。纵有万贯家财,也难逃日暮途穷。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俭以养德。”德可以正已身,更能旺家运。
过去,我们穷,提倡节俭,现在,虽然富了,仍要节俭。唯有勤俭,才能守住家底,守得幸福。
怠惰因循、骄傲自满和穷侈极奢,是人性的弱点,事业衰败、家业荒废皆源于此。
想要做人上人,唯有勤勉;想要左右逢源,唯有谦卑;想要守住幸福,唯有勤俭。
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反省,远离陋习,我们的人生和家庭才会越来越顺。世殊世异,唯“勤”“谦”“俭”不移!
俗话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意思是: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为何那么说呢?因为想成大事的人,心中肯定有一定的想法,眼光跟见解。想做一件大事时,如果听这听那的意见,思想就会出现动摇,这样会影响你的决定,所以应该相信自己原本的决定。
成大事不谋于众的原因还有就是,避免一些机密泄露出去。很多重要的计划跟决定,多个人知道就多一份的危险。特别是别与自以为是的小人商量。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是谋事的另一种情况。
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去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
年轻女子练习瑜伽,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第二是人多心杂,也会出现走漏风声、葬送机会的坏事。秦孝公时,商鞅就对孝公讲一番道理:“对于一般人,事情开始的谋划,和他们谈不拢,只能成功之后和他们共同享乐。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于俗人,欲建立大功大业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议。”
一般来说,胸怀大志的人由于人生目的和知识见解与普通人有很大距离,有些事他不和普通人商量,应当说是正常的。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对于其它人虽然不与人商议,在他本人却必是深思熟虑的。
另外,他必须确实具有成大事的谋略和能力,他心中的计划还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仅仅是自以为了不起,自大狂妄,那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有,即使愿望是好的,行为有人支持,但计划脱离实际,虽然雄心勃勃,也必须放弃幻想。
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情景。当时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秦国的大臣都不太支持。商鞅就对孝公讲一番道理:“对于一般人,事情开始的谋划,和他们谈不拢,只能成功之后和他们共同享乐。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于俗人,建立大功大业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议。能使国家强盛,旧的章法便可换一换。”
当时有个叫甘龙的大臣立即反对,他说:“一点也不对,旧法度官吏熟悉,民众习惯,大家一起正好相安无事。”
商鞅回答说:“平庸的人安于现状,平常的读书人局限于自己的见闻,这两种人只能守着现在的摊子,实在不值得跟他们谈现实和他们知识之外的事。有智慧的人可以为国家制订新的法规,平庸的人只能看守现存的局面;贤明的人能更改制度,无能的人只能拘泥于现状。”
商鞅这一套见解可能太狂了点,但确实是既深刻又合实际,说出了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道理,又合实际,所以他在秦国的变法就成功了。
一般来说,胸怀大志的人由于人生目的和知识见解与普通人有很大距离,有些事他不与普通人商量,应当说是正常的。正因为这样,社会才会进步。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起义前当长工时说:“伙计们,将来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陈胜说的是实话,表明他不甘做奴隶,要做一番大事业!
长工伙伴讥笑他,他叹道:“唉!小燕雀哪里晓得鸿鹄远走高飞的志向呢!”陈胜这里表现的就是一种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情绪,因为他和他的长工伙伴在这一点上谈不到一起,只有各走各的道。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对于当事人来说,虽然未与人商议,在他本人却必是深思熟虑的。另外,他必须确实具有成大事的才干和能力,他胸中之谋还必须合乎事物发展的道理。如果仅仅是自以为了不起,不知天高地厚,那只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心急于攻,得子而失势: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往往因为急功近利,表面上看暂时得到了一寸一卒的胜利,实际上是破掉了好不容易做成的局,无异于杀鸡取卵受林而猎。 02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考虑方向性问题,往往需要把自己层层撕开来剖解,这本身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劳心劳力,伤筋动骨。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更容易用各种忙碌来掩盖心底的恐慌。但,方向错了,战术多么精彩绝伦,所得结果,都会与初衷渐行渐远。
话说出口之前,话是你的宝藏。话说出口之后,你是话的奴隶:我们常因多言而懊恼,却从不因寡语而后悔。
“一米宽,一公里深”的专业度:专业深耕需要抱持这样一份态度,持续“深耕”。
只有你真正自信时,你才有可能真正谦卑:所有谦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有着很高程度的自尊自信。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并对自己感觉良好。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与人过多商量,反倒麻烦,不能理解,七嘴八舌,动摇意志,丢了时机。
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显”是人的本性,而能藏而不漏者,要么是虚怀若谷的境界高人,要么是胸有成竹的谋大事者。不能轻易小看一个可以把姿态置于低处的人。
智商并不代表智慧,一个善于权谋之术,能够在某一个圈层获得利益的人,未必能够在自己的人生获得一个良好的结局。
聪明可以让一个人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利,而智慧才能让一个人在人生漫漫长路上得以善终,而与智慧相伴的,一定是以德行为基础的人生作风。
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个局,善良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
一个人如果利用小聪明来获得短暂的利益,他的眼光如果全部执念在利益上面,一定会触犯了道德和良知的底线。
当一个人不能守住这个底线,一味的争执利益时,必然会丧失德行,然而,人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财聚人散,人聚财来,没有以德行为基础,他的所有拥有,一定会在人生的某一天消失殆尽。
有这样一句话叫先做人,后做事,很通俗的一句话,其中包含的就是“德”与“利”的较量。
民国时期的上海大佬杜月笙,一代枭雄,从一个街头混混“水果月生”混起,一跃成为上海滩叱咤风云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褒贬不一,他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贩卖禁烟,行事手段狠毒,使人望而生畏,但是他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也是不遗余力,为了抗日也倾囊相助。
有人说杜月笙是一个“人精”,其实他的“精”不仅仅是在于对利益的追求,而是在于追求利益的同时,能守住自己人生的忠义气节。
从他对于工人的维护和对于抗日的倾囊相助,都可以明显体现。
而到了人生落幕之时,更是撕毁了过亿借据,都是别人曾经相欠于他的。
杜月笙的这个举动,让我想起《道德经》的那一句话: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调和大的怨结,必然有遗留的怨恨,怎么能称得上是妥善的解决办法呢?因此圣人保留借据的存根,却从不向人索取偿还。
杜月笙的聪明不仅仅是聪明,而是一种智慧,因为某一些事情上顾及了忠义,又涵盖了德行。
在某些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但是在关键时刻也顾全了大义,而他所换来的结局,就是即便身逢乱世,顺时可以叱咤风云,但是逆时也能得以善终,而且自己的子孙也都有一个好的结局,这就是德行给一个人带来的最终作用体现。
有德行的人,都会有一种宽容和奉行。宽容的是与人的关系,奉行的是天道,因为在自然天道面前,所有怨恨激起的同时,越是调和,积怨越是更深。
而真正的智者,则明白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与人相处,不会刻意的苛求利益保全,即便有一些纠葛,也能奉行上善若水的姿态,看似自己吃一些亏,但是实则也是给自己留了后路。
什么是智慧?就是聪明加上德行,又比别人多想了一步,而这也是天道的规则,虽然看似有一些刻意而为之,是其背后以善良为基础的识大体。
《菜根谭》说: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自然界的气候规律,是气候温暖的时候催生万物生发,气候寒冷时万物萧条沉寂。所以一个人心气孤傲冷漠,只会受到同样冷漠的回报,只有充满生命热情而又乐于助人的人,他得到的回报才会深厚,福祉才会绵长久远。
还记得《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吗?《东山再起》的典故出自于谢安身上,一个有德行的人,即便当时落寞,后来也会有再起之时,他的人生一定会再现风起云涌之澎湃。
同一时期有一个人叫谢据,他年轻的时候跑到房顶上去熏老鼠,后来这件事情一直被人嘲笑,他的儿子谢郎,不知道是自己的父亲做的,听别人说起有个痴呆的人做了这个事情,还一起跟着嘲笑,还不止一次。
谢安知道了,就借着和谢朗聊天的功夫,对他说:“别人总拿这件事情诋毁你的父亲,还说是我和他一块干的。”
谢朗听了才知道事情的原委真相,一个月躲在家里都没有出门。在这件事情中,原本是谢据曾经爬上房顶上去熏老鼠,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他的儿子谢朗不知道实情,跟着笑话。
谢安知道之后,就故意说自己也受到这个笑话的牵连,目的是提醒谢郎,这件事情和他的父亲有关,而谢安这样的教育方式,堪称得教之经典。
而最令人敬畏的是,谢安在这一件事情中,用自己的面子当“垫脚石”,在没有影响谢据的尊严,又没有直接指出谢朗的误解的基础上,解决了这一个误会,这样的德行背后,或许也是谢安能够东山再起的根基。
所以,善良的人永远是人生最后的赢家,因为他以德行为基础,奉行的是必然天道的法则。共勉!
作者;青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