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1年江苏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建设冷库总容积61万立方米,年可冷藏保鲜约90万吨农产品。

考察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江苏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不断增强)(1)

图自视觉中国

据了解,江苏参与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经营主体数共359个,其中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占比分别为20%、55%、25%。经营主体在开展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产品特点、市场和储运实际需求,配备了必要的清洗、分级、包装等设施设备,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契合了农产品跨地域、大流通、反季节消费的需要,同时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借助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载体,江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股权量化的有效形式,将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成为服务农户、畅通产销的增收平台,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既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也实现了农产品溢价增值,农产品流通损耗降低10%以上,产区择期错季销售能力显著提高,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议价能力。

2021年,江苏在邳州市、东台市、徐州市铜山区、南通市海门区4个县(市、区)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4个整县推进试点县不仅建设了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还因地制宜建设产地低温配送中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形成了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为核心的产地冷藏保鲜服务网络,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如东台市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田头市场 批发市场”模式,全面构建“1 5 N”(1个低温直销配送中心,5个龙头企业,N个市场主体)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形成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新机制。徐州市铜山区在大彭镇权寨村,依托徐州伊柯低温科技仓储冷链设施建设“铜山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总投资1100多万元。邳州市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邳州白蒜”主产区宿羊山镇特批建设用地144.05亩,全镇18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建设18家冷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打造农产品冷藏保鲜物流基地,建成将直接带动大蒜产区60多万农民增收。南通市海门区积极建设1个10万立方米的区域性农产品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和1个3万立方米的区域性果品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建设冷藏保鲜成网成链。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吴琼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编辑: 田墨池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