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贺岁档电影,看的还过瘾么?
别看现在贺岁档热火朝天,其实在1997年,我国内地才出现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
贺岁档电影业内共识为从11月20日左右开始一直到春节长假结束,以影片大规模上映为开端。
《甲方乙方》改编自王朔小说,用逗乐的方式表现出进入新世纪前,都市男女彷徨的生活状态。
贺岁档之父冯小刚,你真的了解他么?
壹 半路出家
冯小刚祖籍湘潭,生于北京,相当红色。
他半路出家,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后,才进入影视圈。
80年代冯小刚转了几个剧组,做了些美术活。真正发光发热,离不开一个人——王朔。
王朔与冯小刚有点相似,都是部队转业,身上都带着点痞气。
1991年王朔与冯小刚等人搭档,为《编辑部的故事》编剧。
吕丽萍 X 葛优
冯小刚的大银幕处女作《空中小姐》,也仰仗于王朔的两篇小说《永失我爱》,《空中小姐》。
毕竟九十年代,王朔也算是位“网红”作家。
这部电影讲的故事目前看来相当俗套
至此,冯小刚的商业片大潮也就袭来。
1997年《甲方乙方》,王朔小说改编,内地第一部贺岁片,贺岁档期票房成绩第一。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简单而不失情感,一代金句。
票房3600W
《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更是拍一部成一部,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也不排除这是剧本的成功,还有葛大爷的神·助攻。
《不见不散》
不同于王晶的纯商业片,这段时期的冯氏喜剧是想表达一些内容的。
世纪之交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新旧(中外)文化如何碰撞,是冯小刚惯用的题材。
讽刺与荒诞并齐,用另一种角度看民生。
《没完没了》
新世纪到了,冯导还这么玩么?
贰 世纪初是的,他还这么玩。
进入新世纪后,按照熟悉的套路,冯小刚出了很多标准的冯氏喜剧。
《大腕》,《手机》,《天下无贼》。
可自拍完傻根之后,固守成规的冯氏喜剧一下就打住了,这时间发生了啥?是套路不管用了么?
或许他也想转换风格,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2002年张艺谋《英雄》大成功,驱使几名内地牌面导演都埋头于宏大历史观电影,这个阶段,知名导演都讲究一个“国际范”。
《英雄》——张艺谋
用“形式美”冲上世界,是新潮流。陈凯歌的《无极》,张艺谋意图突破自己的《十面埋伏》个个如此。
《无极》
《十面埋伏》
可惜,这类片子并不符合原产地观众的口味,倒是在国外口碑不错。
《十面埋伏》国内外风评比较
这类电影都有相同的特点,美术,摄影极佳,故事情节内核空洞。冯小刚的《夜宴》犯了一样的问题。
再然后,让葛大爷演皇帝,念台词就跟讲冷笑话似的,属实不搭!
当然无论怎么评价,我还是认为以上的几部电影都被严重低估了。
国内口碑不佳,《夜宴》却靠海外销售就收回成本。冯小刚放言,国内的每一分钱票房都已经是利润了。
中国风大片儿,老外还是吃这套的
冯小刚变了,他不爱笑了...
不接触市井题材的冯小刚再次埋头于大历史题材。《集结号》,《唐山大地震》,转型的相当成功。
旺盛了这么久,是时候来个惨败了。
叁 败刘震云与冯小刚的搭档,最知名的当属《手机》。可惜后续合作的两部,没有复刻出之前的成功。
《1942》
《我不是潘金莲》
一部票房惨败,总亏损三亿以上,导致华谊股价暴跌。(《1942》)
另一部讽刺官场,全程炫技,色调摄影美术绝佳,可惜时圆时方的构图让人们有些摸不着脑袋。(《我不是潘金莲》)
注:这部电影是赚钱的,只是在大众口碑扑街
在转型的那段时间,标准冯氏喜剧还是拍过三部。《非诚勿扰I 、II》成功了,或者你也可以把它认作成海南旅游的宣传片。(专指第二部)
至于《私人定制》就跟拍了玩似的,耍了多少次《顽主》,十多年过去了,还玩,你甚至感觉不出一丝诚意。
不过除了《私人定制》这部电影,冯小刚是没有拍过标准意义上的烂片的。
2017年的《芳华》,叫好又卖座。
冯小刚搭档严歌苓怀了波旧,属于父辈母辈的铮铮岁月,依然能赚取我们的眼泪。
韩红看了影片粗剪后对冯小刚说:
哥,不用原来那版,我给你重新录,把之前的技巧全扔了,录一版最诚恳的。
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部分坐在影院中的人都可以平静看完的,一部好看的,关于控诉集体主义的,受年代车轮碾压的青春芳华故事。
肆 怼到死上文都是以中立的角度来介绍,甚至还带了那么些捧的味道。
但这一单元,就得扒一扒他了。冯小刚从业以来,圈内人送外号“小钢炮”,怼人怼地怼空气。
这届观众不行
自家老婆徐帆落选金马奖,他在微博炮轰评委团主席黄建业“假装内行”。
怼万达不给《我不是潘金莲》排片
对于《私人定制》的发声
往日的微博画风时不时就要带点火药味
这番说辞不禁让人想到他在电影中饰演的两个角色。《功夫》中的鳄鱼帮老大,《老炮儿》中的六爷。
最近的微博平静了很多,原因大家也都清楚。
看着这月份的电影,不知道冯小刚会不会怀念他垄断贺岁档,力战群雄的曾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