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双照街道大王村与互助村之间,为汉昭帝刘弗陵与上官皇后的合葬陵园。两座封土,东西相对,很像是两座独立的陵园。清代,将东侧的汉昭帝平陵误认为汉哀帝义陵,将西侧上官皇后的陵墓误认为汉平帝康陵——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1)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1978年和1980年,咸阳市博物馆派人对这里进行两次考古调查,判断曾经认为的“汉平帝康陵”和“汉哀帝义陵”分别是汉昭帝平陵和上官皇后的陵墓。

1956年8月6日,这里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作为“西汉帝陵”的组成部分,平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7月9日至10月26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平陵进行勘探,发现东侧的“上官皇后陵”有四条墓道,而西侧的“汉昭帝平陵”只有一条墓道,东侧的陵园规模也比西侧的陵园大。由此判断,东侧的陵墓应该是汉昭帝平陵,西侧的陵墓应该是上官皇后的陵墓。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2)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3)

汉昭帝平陵和上官皇后陵坐落于咸阳二道塬靠近边缘突出的平地上,两座封土东西相距约700米,被俗称为“东陵”和“西陵”。如今,宽阔的咸平路从两座陵墓中间穿过,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平陵陵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2022年4月16日,我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来到平陵。首先,沿着咸平公路西侧的小路,自东向西穿过大王村,来到上官皇后陵北侧。随后,经过崎岖的土路,绕到陵墓的南侧,这里竖立着三块石碑,分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碑和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平帝康陵”碑。

站在南阙门遗址上,向北仰望上官皇后陵墓的封土,规模比东边的汉昭帝平陵大一些,可能是由于经过后人修葺的缘故。上官皇后墓封土呈覆斗形,高度约30米,底部边长约160米,顶部边长约45米。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4)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5)

这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竖立于2014年8月,上面写着“汉昭帝上官皇后陵”几个大字;这里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竖立于1981年10月1日,上面写着“汉昭帝刘弗陵——平陵”几个隶书大字。

在上官皇后陵墓南侧的正中间,竖立着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石碑。这块青石碑为圆首长方形,由上、下两段拼接而成,插在长方形的青石底座中,高度约3米,宽度约0.8米。在石碑的表面中间,书写着“汉平帝康陵”五个隶书大字,左侧刻着“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谨书”“咸阳县事孙景燧立石”。

过去,这块毕沅碑的上半段脱落,散落在旁边的田野之中,表面字迹磨损比较严重。这块石碑的下半段一直竖立于此,表面字迹保存相对比较完好。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6)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7)

离开上官皇后的陵墓,我向东穿过咸平公路,前往东边的汉昭帝平陵。这里陵墓的封土呈覆斗形,南侧中间坍塌得非常严重,高度约32米,底部边长约170米,顶部边长约40米。随后,沿着田野里狭窄的土路,穿过一片茂密的小树林,便到达汉昭帝平陵的封土脚下。

在汉昭帝平陵封土南侧的中间,竖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和一块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碑。这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竖立于2014年8月,上面写着“汉昭帝平陵”几个大字;这里的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碑表面破损严重,一个字也没有保存下来。根据我的猜测,这块石碑表面,曾经应该写着“上官皇后陵”几个大字。

据说,这里曾经竖立着一块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汉哀帝义陵”石碑,跟西侧上官皇后陵墓前方竖立的“汉平帝康陵”石碑相似。可惜,这块石碑早已不知去向。或许,深埋于土中?或许,已经被砸毁?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8)

清代立绘(寻访清代竖立的)(9)

唐代以前,人们明确认为这里是平陵。宋代以后,对西汉帝陵的位置已经不太清楚。清代,毕沅将汉元帝渭陵误认为是汉昭帝平陵,在《关中胜迹图志》中记载:“昭帝平陵在咸阳县东北一十三里。”同时,将汉昭帝平陵误认为汉哀帝义陵,将上官皇后陵误认为汉平帝康陵,在《关中胜迹图志》中记载:“哀帝义陵在咸阳县西八里”“平帝康陵在咸阳县西二十五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