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可以长期么(可能和你想得不太一样)(1)

文/中旅义工支教官网


三个半月的支教,解决了学校缺老师的燃眉之急,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和快乐,却也颠覆了他对支教的认知。这次短暂的支教他意识到,原来孩子们需要的东西比我们能给予的要多很多,原来支教并非如我们预期那般充满意义,原来有些乡村教育中有些缺失是更迫切和需要的。

毕业后工作第二年时,李翔看到支教信息,与家人商量后,便毅然决定要去开启这段人生旅程。他非常希望能在这段时间去好好沉淀一下,人生中有这样一段与山区孩子们共同学习的经历,是非常难得和宝贵的。他所支教的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他和另一位老师带六年级的一个班。这个班在他来之前,已经因缺老师而缺课很久了,他的到来让孩子们的课程没有落下很多。而每个人教授好几个科目,每天四到五节课,对于没有教授经验的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他说那时每天要备课到很晚,每节课都在锻炼和提升,慢慢的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他变得更加游刃有余更加自信了。

支教可以长期么(可能和你想得不太一样)(2)

孩子们缺少关爱和引导,没有向上的动力。

孩子们基本是留守儿童,家里的物质条件差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家人的关心,来自爷爷奶奶的或其他亲人的沟通都是简单粗暴的,经常会被批评指责,缺少关爱、尊重、鼓励、支持和正向的引导,这些对他们的性格养成和学习动力都带来了影响。调皮,不认真,不积极,基础差,认知低,满足于现状,没有向上的动力,很多问题比想象得要复杂,而这些问题可能是比知识缺乏更重要的更难解决的问题。一个班级大约只有10%左右的学生是相对认真的愿意学习的,而大部分是相反的,甚至沉迷快手抖音等娱乐消遣,贪玩不学习。在支教一段时间发现这些问题,努力尝试却无法改变后,他开始怀疑自己,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甚至想放弃,支教其实有很多可能性是和自己之前的预设所不同的,或许是自己对支教的期待过高而带来的心理落差,孩子们大都没有什么梦想,甚至不知道梦想是什么,他们没有预期中那般渴望老师和渴望知识,自己能带给他们的真的太少。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的到来至少没让他们缺课,短暂的支教对他们的影响很难预料,只能努力做好能做的,带来更多积极的正面的东西,至少不该自己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他调整了心态,将平凡单调枯燥支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享受当下和孩子们共度的时光,尽全力给予他们所需要的,这时它更能沉浸在支教本身去思考很多。

支教可以长期么(可能和你想得不太一样)(3)

四川雅安幼儿园支教

除了常规课程外,他们需要的更多。

对于乡村教育,李翔有很多的思考和想法是非常有价值的,他说出了常规课程外,还有很多教育是非常缺乏的,但又是他们最需要的。目前乡村教育受人力财力物力所限,大多只能开设一些常规课程,如语数外音体美。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这些都是基础和必备的一些知识,可是与城里孩子所不同的是,他们中很多没有完成全部学业就主动或被动选择和父母一样出去打工了,还有一些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以及缺乏生理常识,早婚早育,很早就进入了家庭。他说到乡村教育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需要有些调整和改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多途径和渠道带给那些孩子们他们目前最需要的东西。需要有办法促进当地的发展,让父母回归给予更多的陪伴;需要有更多经验丰富有教学手段的老师,包括儿童心理学的老师能给予心理支持;需要有更多必备知识的传授,如性教育、法律知识,让他们能更了解自我和这个世界;需要有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课程,能结合他们的天赋,开发他们潜能;需要有一些技能培训,这或许能成为他们未来的生存之本。

这是人生一次短暂但有意义的旅行,李翔的采访让我听到了关于支教不同的声音,感受和思考了更多。除了支教带给孩子们的知识和陪伴,支教带来的这些感悟本身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如果能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带来一些实际的改变,推动乡村教育不断向前发展,那便是这次旅行最大的意义。

支教可以长期么(可能和你想得不太一样)(4)


-END-

志愿者:李翔

记者:风

编辑:老王

(图片来源:中旅义工支教官网,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