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西走廊,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道,古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经过。这个长约1200公里、宽约数公里至一百多公里的地理大通道,将东西方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今天我们不讲河西走廊,讲讲乌鞘岭这个极为特殊的地方。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1)

乌鞘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东西长约17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主峰海拔3562米。乌鞘岭虽然不高,尤其是在西部高峰林立的地区,这样的高度实在太普通了。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2)

但是乌鞘岭极为特殊,首先表现为气候恶劣,年均气温在零下2.2摄氏度左右,山上光秃秃的,当地民间百姓称之为“和尚岭”。史料记载乌鞘岭“盛夏飞雪,寒气砭骨”,以前开车的司机过乌鞘岭都得准备棉衣。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3)

更为特殊的是,乌鞘岭就是一座天然的界山,集各种分界线于一身。这里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地带,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带,是季风区和非季风的分界,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界,还是北部内流河和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岭。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4)

乌鞘岭南北两侧海拔在2000米左右,到了这里地势陡升,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长途跋涉,最后一丝也被陡升的乌鞘岭挡住,对乌鞘岭以北地区的降水量影响巨大。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5)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但凡这种集各种分界线于一身的地方,战略位置都是极为重要的,如阴山山脉等等,乌鞘岭也不例外。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6)

乌鞘岭南靠青藏高原,东临黄土高原,北面则是祁连山与腾格里沙漠,是扼守河西走廊的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7)

汉朝时霍去病带领一万精锐骑兵,自陇西出塞,越过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一路往西突袭,如秋风扫落叶,横扫整个河西走廊,斩杀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霍去病令人在令居(今永登县西北)以西筑长城,经庄浪河谷跨越乌鞘岭。明朝时,为防御北方蒙古势力,也在此修建长城,至今仍可在乌鞘岭看到汉明两代长城遗址留存。

河西走廊的东段门户(河西走廊的门户)(8)

在古代翻越乌鞘岭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今,兰新铁路和G30连霍高速都有隧道直接穿越乌鞘岭,长达20.05公里的乌鞘岭隧道曾经是“亚洲第一长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