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林冲被高太尉陷害这一章节,想必大家印象都比较深刻,一方面对高太尉的卑鄙阴险恨之入骨,另一方面又同情林冲受人暗算的悲惨遭遇。高太尉为给儿子报仇,绞尽脑汁要陷害林冲,他使出阴招诱使林冲进入“白虎堂”,以此借口把林冲定为死罪。后来,在林冲家人打点之下才免得一死。最终,开封府定罪把林冲发配到沧州牢城。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人物性格(水浒传中为什么董薛二人让林冲用汤洗脚)(1)

林冲误闯“白虎堂”剧照

谁知这个高太尉害林冲之心不死,买通了解差董超、薛霸,指使他们路上结果林冲性命。这林冲因吃了棒打,棒疮发作疼痛难忍,可这两位解差受到高太尉的指使哪里管得林冲死活,硬是逼他行路。

一日当晚,他们投宿在一家客栈,董薛二人把林冲灌醉,然后烧了一锅“滚汤”,说是“百沸滚汤”,倒在盆里,二人把林冲的脚按在这“滚汤”里。这“滚汤”把林冲的脚烫得可想而知。至四更,薛霸又烧了“面汤”,然后又烧火做饭。简单用完饭后,这狠毒的董薛二人又给林冲穿了一双新草鞋,存心折磨林冲刚被“滚汤”烫过的脚。后来二人图谋在野猪林杀死林冲,所幸被花和尚救下。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人物性格(水浒传中为什么董薛二人让林冲用汤洗脚)(2)

逼迫林冲洗脚剧照

故事回忆到这里,我们别的不说单说这“百沸滚汤”和“面汤”,“汤”与我们现在喝的“汤”意思差别很大。现在“汤”多指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比如“鸡蛋汤”、“牛肉汤”、“罗宋汤”、“鸡肉汤”等等。而古时的“汤”是专指“开水”,林冲洗脚的“滚汤”就是开水,而非可以食用的汤。此处所说“面汤”,这里的“面”并不是我们现在的面粉,也不是面条,而是“脸”,“面汤”则为“洗脸水”之意。

“汤”的热水之意在现存的不少成语里仍保留了原意,比如“固若金汤”、“汤池铁城”、“赴汤蹈火”、“握炭流汤”、“以汤止沸”、“斧钺汤镬”等等,“汤”的“热水”意基本上只见于成语或古文之中了。

那么,“汤”最初的意思是“开水”之意吗?欲知其原始义就当从最初的字形说起。“汤”字古文字形如下: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人物性格(水浒传中为什么董薛二人让林冲用汤洗脚)(3)

金文“汤”字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人物性格(水浒传中为什么董薛二人让林冲用汤洗脚)(4)

篆书“汤”字

从金文和篆书的字形可见,“汤”当是会意字。字形从金文至篆书变化不大,左为“水”形,右为“昜”。“昜”字甲骨文字形如下: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人物性格(水浒传中为什么董薛二人让林冲用汤洗脚)(5)

甲骨文“昜”字

及至发展到金文,“昜”字则与“汤”字右半部分相同,其形作:

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人物性格(水浒传中为什么董薛二人让林冲用汤洗脚)(6)

金文“昜“”字

从字形看,“昜”字从日从彡或从日从T会意,其义为“阳光下射”。

如此“湯”字,左水右昜,为会意字,会太阳照射水面,水便温度升高,因此“湯”本义也便是“热水”之意。《孟子·告子上》有云:“冬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由此可知“水”为冷水,“汤”当为热水,如此则可解释董薛二人为何让林冲用“汤”洗脚了,这“滚汤”便是“开水”,“固若金汤”、“赴汤蹈火”也便宜于解释了。

其实,汉语发展到今天有些字的意义也有所变化,古今义差别很大,比如下面的几个词,请大家思考一下其中的字义:“毫厘不爽”的“爽”字;“直言贾祸”的“贾”字;“严惩不贷”的“贷”字。这几个字当为何意呢?

*原创声明:本文为字本论根据汉字研究的心得和阅读文献资料所原创,感谢您对字本论原创的支持,欢迎您批评讨论,感兴趣的话请您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