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

文|远山隐史

编辑|远山隐史

字数约3100字

阅读时长约7min

引言

带钩作为古人衣物中最常见的服饰,它的外表虽小,但作用十分强大。微不足道的它不仅救了齐桓公的命还成就齐桓公当上了春秋首霸。甚至将平平无奇的少女推上了汉武帝的龙榻上,让少女一夜之间变成了汉武帝后宫中六宫之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2)

其实带钩可以说是古人腰间最低调的奢侈品。现代生活中,我们的衣服上都会佩戴一些小饰品,而男士衣物上所佩戴的物品都是用来彰显个人身份的东西。

带钩在古代就是古人权利和身份的象征了。那么这样一个小小的装饰物,是如何救了齐桓公的命,最后还帮助齐桓公当上春秋首霸之位的呢?又是如何将妙龄少女推上汉武帝后宫的六宫之主呢?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3)

带钩的起源和发展

带钩——古代男性腰间的LV腰带

带钩作为古人腰间用来束缚衣物的挂钩。放到现在来说,就相当于腰带的纽扣了。而在古时候带钩不仅仅是用来固定腰带用的,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凭借带钩所用材质和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路以及大小来判断此人的地位和身份。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4)

据古书记载,带钩最早起源于西周末期,但这段时间玉带钩的形态并不完整,看起来还只是个初始状态。直到战国时期,玉带钩的器型才基本完整。

但随着历史的演变,玉带钩在西汉开始进入它的鼎盛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玉带钩在做工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工艺,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当时带钩的材质大多都以玉为原料。通身以钩首、钩身和钩钮这三部分组成,长度一般在4~8厘米之间,看上去简洁明快、棱角分明、光泽度强。而带钩的钩首一般都会雕刻有龙首、兽首、鸟兽等。头型较小,钩身较宽,既对称得体又平整美观。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5)

《淮南子》中曾这样谈及带钩:“满堂之座,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其意思就是:放眼看去,宾客满堂的腰间环带上,都露出奢华的钩饰,没有相同的。而正是在这个“视钩各异”间,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将表露无遗。王侯之钩、官宦之钩、百姓之钩在这里都将分得清清楚楚。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6)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带钩的记载和描述:

《史记·齐 太公世家》:“(管仲)射中小白带钩。”

韩元吉《跋司马公倚几铭》:“钩注涂改。”

杜枚《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孔尚任《桃花扇 ·余韵》:“社党重钩无缝藏。”

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玄:深奥的道理)

《庄子· 马蹄》:“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绳:墨绳)

左思《吴都赋》:“吴钩越棘。”(我国古代的一种兵器,似剑而曲)

李贺《南园》:“男子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汉书·龚遂传》:“弃其兵弩而持钩鉏。”

这些诗句和古文都是古人以带钩为参照映射出另一层含义以及带钩主要的用途。

带钩与春秋霸主

早在齐国国君齐僖公在位时,他的膝下就有许多儿子。其中的次子公子纠和三公子公子小白最为突出。

齐僖公去世后,长子齐襄公顺其自然地即位后。却整日沉迷酒色当中,荒淫无道不说还特别的昏庸无能。而当时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避免遭到齐襄公的毒手便前后脚地离家出走

公子小白在名臣鲍叔牙一路的保护下逃到了莒国。公子纠则是在管仲的保护下逃到了鲁国。之后,因为齐襄公实在太无人道并且十分的无能。

于是堂弟公孙无知就开始叛乱篡权将齐襄公杀害后,公孙无知当即自立为王。但还没等公孙无知坐稳位子后就又被齐国大夫所推翻王位再将其杀害

此时齐国大乱,所有朝臣都开始讨论有谁即位,可奈何齐襄公膝下无子。这时公子小白收到朝中大臣的通风报信,便立刻启程回齐国即位。

与此同时鲁庄公得知消息后就立刻将小白的哥哥公子纠送回齐国即位,如此鲁庄公在齐国就有了代理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7)

公子纠一边赶路一边吩咐管仲带领军队在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埋伏小白,只要看到小白出现,就要将他杀害。

当管仲看到小白中箭身亡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去复命。鲁庄公和公子纠见小白已死,就放慢了赶往齐国的步伐。但当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小白早已回国即位了

可是小白不是已经被射死了吗?怎么回国即位了?其实当时管仲那一箭只是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并不致命。

小白也就以假乱真趁机装死躲过了一劫,虽然鲁国距离齐国比莒国近,但小白快马加鞭,终于抢先即位,成为历史记载的齐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8)

不过关于齐桓公被带钩救了一命的版本有很多,可无论是哪个版本,只要没有带钩挡住那一箭,齐桓公也不可能成为我国历史上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

那么历史上的春秋首霸也就有可能是公子纠或者是另有其人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9)

带钩与汉代夫人

古代带钩一般为男子所佩,不过有一个与带钩相关的故事,却发生在一位少女身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0)

据史书上说:“钩戈夫人天生握拳,不能伸展,一遇汉武帝,却掌不霹自开,怪哉!更奇得是在钩戈夫人手掌心里还有一枚玉带钩”

钩戈夫人从生下来双手就握成拳头状,一直无法伸开,汉武帝唤此女过来,见其双手果真紧握拳状,便伸手将钩戈夫人的手轻轻一掰了,竟然被分开了,更奇怪的是手掌心中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带钩。

汉武帝见此状十分欢喜,便下令将此女扶入随行的辇车。带回皇宫后,当即宠幸,封为赵婕妤。入住甘泉宫中,而后汉武帝还将宫殿的名字改为钩戈宫,因此赵婕妤被称为钩戈夫人

钩戈夫人后又在太始三年,为汉武帝生下一子,取名为刘弗陵,号称“钩戈子”。据民间传言,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

这番话传到汉武帝二中便将钩戈宫的拱门改为尧母门。因子而贵,风光无限。《括地志》提及因钩弋夫人命名的钩弋宫,说 “钩弋宫在长安城中,门名尧母门也”。

后因汉武帝来日不多,便想立他只有七岁的儿子刘弗陵当皇帝,但他一直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害怕刘弗陵当皇帝后会被钩戈夫人垂帘听政祸国殃民。

还有一方面害怕钩戈夫人太过年轻野心太大会将祖上吕后称制的历史重演。于是犹豫再三,汉武帝下令将钩戈夫人赐死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1)

据传闻,钩戈夫人殡葬时的尸体一点都不冷,而且尸体还散发了一个月之久的香味。等到刘弗陵即位为汉昭帝,重新开馆安葬钩戈夫人时,却发现馆中只有一双丝履了,原本手在的位置上还放着一个玉带钩

在历史上汉武帝当时并未设置皇后之位婕妤其实就是后宫最高的职位。所以钩戈夫人一进宫便当上婕妤,不光是因为她天生手握拳状,更是因为她碰到汉武帝时手便能收放自如,甚至手中握的玉带钩也十分吸引汉武帝。随着历史的演变,还有人说手中握着玉带钩的钩戈夫人并未去世,而是羽化成仙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2)

带钩的价值

带钩所具有的深厚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其小巧价廉的特性是导致其收藏热不断升温的重要原因。从这表象还透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于古代带钩的自身用途属性决定了保存完好的存世带钩越来越少。尽管品相完好的带钩数量有限,但精品就更加难得了。长期以来,收藏带钩的人数就不多,对带钩的研究不够。所以就与实际艺术收藏价值尚有一定的落差,从而为带钩的升值提供了很大的上涨空间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3)

而且现如今带钩也被引进了我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工作人员对带钩进行了细致专业的介绍,让人们对带钩有更深层的了解。让人们清楚的知道古人是用什么来搭配衣服的,又是用什么装饰品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4)

出土的带钩中,各种形状和雕刻的图案更能凸显出每朝每代的品味和眼光,甚至还能看出每朝每代工匠都将带钩改进的更加精致和牢固。

并且还有的带钩为了美观,直接将钩首套在环上。虽然长得差不多,但这样的改变能更方便人们挂物品。这样不止男性可以使用,女性也能佩戴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5)

总结

王仁湘曾说过:“史书上的故事让人相信有一枚带钩能改写历史,或者说是带钩写定了一段历史

这一枚带钩左右的不仅是齐国发达的进程,它更能挽救一位霸主的性命,或者还可以说它决定了春秋历史前行的方向。如果不是那一枚小小的带钩,真不能想象出齐鲁两国乃至春秋历史该如何演进

这句话足以能表达出带钩虽小,但它能起到的用途十分强大。就像王仁湘说的如果没有这枚带钩,春秋首霸可能会是另有其人。而且钩戈夫人也可能就不会进到皇宫,更不会成为汉武帝的婕妤。

春秋战国时期的胡服和深衣(一个不起眼的饰物)(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