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大明科普系列文章之一
相关链接:大明朝所有皇帝的世系表(1368-1644)
明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内阁
大明王朝的官制及各级官职之——六部
大明朝可以深夜硬闯皇宫的男人——通政使
大明朝的官方职业喷子——六科给事中
下期预告:大明王朝的军事编制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以下是正文:
大明厂卫
东厂 ,又叫东缉事厂。西厂,又叫西缉事厂。中厂,又叫内办事厂、大内行(háng,办事之意)厂。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后,到南京坐了天下,因为锦衣卫不是自己的亲兵卫队,所以在锦衣卫之外,增设了东厂,东厂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监视锦衣卫。
在整个大明进,皇帝对于厂卫的控制一直比较牢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厂卫的大首领都是太监,由皇帝任命,无法世袭。
- 厂卫独立于文官系统。
- 厂卫相互监视和牵制。
所以,大明朝在胡惟庸案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
但因为厂卫的最终设立目的就是为了监管六扇门,而太监又是皇帝的高级秘书,一直压着文官,所以在文官那里一直没有好名声。
不过,大明朝在中期有过一段中兴时期,文官和厂卫没有太大的冲突,太监们也被礼貌的称呼为“内相”,这段时间关于他们的记载相对来说更为客观一点,下面为大家还原一下相关的情况。
东厂人员的来源仍然是锦衣卫,从锦衣卫中抽调的精锐份子构成了独立于锦衣卫的东厂。
东厂大堂中摆放着岳飞,堂前还有一座“百世流芳”的牌坊。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叫厂公或督主,是由司礼监的二号或者三号太监担任。太监中职权最高的是掌印太监,其实是秉笔太监,所以东东厂厂公一般是秉笔太监。 其 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虽然在文官的笔下这个太监一般被描述的很可怕,但他还算不上是头号人物,在掌印太监面前,仍然矮一头。
东厂和锦衣卫一样,实际上都是皇帝的眼和耳,他们中虽然不乏贪腐的,但是从皇帝处置他们的情况来看,从来都是一个命令直接让他们下课,可见他们的所为其实只是皇帝确实不知道,或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他们做的让皇帝下不了台,那么只有下课,搞的不好的还要掉脑袋。
东厂的属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员,由锦衣卫千户、百户来担任,称贴刑官。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 番役 ,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 ”,又叫“干事”。
他们在侦缉行动上有相当严密的制度,比如,朝中各部官员会审大狱,或者锦衣卫拷讯罪犯时,他们会派人去现场,这叫做为“听记”。又比如,他们还会派出人到各地方官府监管地方办案,这叫做“坐记”。又比如,官员们的动向,城市治安,都有专门的胥吏记录上报,这被叫做“打事件”。大明朝的皇帝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天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西厂和东厂差不多,是在明宪宗时增设的,但后来被裁撤。内厂是正德时设立的,但也很快被裁撤,只有东厂比较牢固。东厂在皇帝眼里也比锦衣卫更亲密,主要原因是,
锦衣卫的首领——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这个职位虽然也有过太监担任,但不是常例。所以,锦衣卫仍然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是内臣,当然跟皇帝更近一点,毕竟他们都是由皇帝养老的,理论上来讲,更为忠诚可靠,不存在反叛的可能。
总之,出于统治需要,皇帝需要一个独立于六扇门之外的势力供自己使用,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就是出于这种目的设立的。
因为他们干的大都是脏活,所以自然难以得到比较好的名声。
另一方面,他们的权力毕竟太大,不贪不腐,也很难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