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曾评价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重刘玄德。”

在传统的印象中,刘备是一个非常靠谱的正人君子,其人温文尔雅,老实忠厚,而且身负皇室血脉,在政治上有立场,在行为上有风度。特别是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刘备其人更是风度翩翩。

然而,伴随着三国正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于曾经的三国形象产生怀疑。特别是不知何时兴起的对于《三国演义》的批驳,以至于《三国演义》中衍生而来的传统人物形象,遭到了很大的打击。

从哪里看出刘备的伪君子(刘备是虚伪小人)(1)

其中,刘备的打击特别大,他从原先的正人君子变成了一个虚伪小人,甚至人们还对他进行大肆的批驳和中伤。

那么,同样一个历史人物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这个陪伴了我们童年的刘皇叔,究竟是“好”是“坏”呢?

01时代的局限性

想要了解刘皇叔的人品好坏,就必须要以当时的历史道德标准来评判。

据史书记载,汉代末年是一个乱世,所有的传统道德标准已经被破坏殆尽,环顾整个天下,各路英雄好汉也不过是吕布,袁绍之流。在一个中央失去权威的时代里,十几路诸侯汇聚关中之地,他们也不是为了拯救皇帝,只是为了抢劫洛阳,并且瓜分天下。

从哪里看出刘备的伪君子(刘备是虚伪小人)(2)

当时与刘备共称为天下英雄的孙权与曹操,其实他们的人格魅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号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在天下大乱之时,从未想过拥戴皇帝,并且一心只想割江东之地而安稳。曾几何时,孙权多次以10万大军偷袭合肥,又在其后谋取荆州,斩杀关羽,背信弃义之举动可谓是骇人听闻。

又以曹操为例,虽然号召用人不拘一格,并且创立屯兵之法,而且与民休息。然而曹操却内心没有传统道德,为权谋舍弃老友荀彧,为子孙背叛大汉王朝,最终被人骂成乱臣贼子。

相比较而言,当时号称三国的创始人,他们也不过是三个蝇营狗苟之辈,与当代之道德相去甚远,然而他们却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甚至被记载入史书。

从哪里看出刘备的伪君子(刘备是虚伪小人)(3)

因此若想以现代之道德标准去评判古代之人品,纯属无聊之举,更不能选出一个君子,即使是孔子和孟子也未必能入选。在了解了这个大前提后,我们再来解读刘备,或许会能看得更加公允。

02自强不息

个人以为,想要读懂刘备,必须要以传统的道德观念去理解,而且还要带入当时的环境。首先,刘备最值得说道的,莫过于就是他的自强不息。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身为一个君子,就需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需要有勇敢面对挫折的勇气,而刘备就完美地继承了这些点。

环顾三国历史,其间曾诞生过无数英雄豪杰,其中有勇武的吕布,也有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更有号称天下无双的小霸王。可惜,这些人都没有经住历史的洗礼,一场大浪打来,这些历史人物全部灰飞烟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然而,刘备却并非如此。

从哪里看出刘备的伪君子(刘备是虚伪小人)(4)

刘备起于黄巾之乱,结果却恰巧赶上了汉朝裁员,创业未半而中路受挫,差点沦落为土匪。然而刘备却并未因此困顿,反而重整旗鼓投奔了公孙瓒。后来机缘巧合逢徐州危机,在众人袖手旁观之际,刘备敢挺身而出帮助陶谦抵御曹操,一举成为徐州的座上宾,而且得到了徐州之地。

得了徐州没多久,结果又遭到了吕布和袁术的两面夹击,刘备甚至是丢了家小,狼狈逃窜。然而刘备却再度依附了曹操,借曹操之手,拜见汉献帝,而且被封左将军,得到了刘皇叔的称号。在此期间,刘备也曾加入衣带诏集团,事情败露后,刘备遭到了曹操的东征,结果关羽被擒,妻小又丢失。

数次家破人亡之际,刘备还是能收拾信心,并且投奔刘表,于南阳地区拜得诸葛卧龙,于困顿之际,孙刘联盟火烧赤壁。自此以后,刘备成了弃后,天下三分号称新建汉朝。

回顾刘备的人生,若以游戏术语来点评,那么刘备简直开启了地狱般难度,稍有不慎,刘备就会飞灰洇灭。然而刘备并未如同那些过往人物一样失败就消散,却一直坚挺到最后,一直到成为汉之新王。

从哪里看出刘备的伪君子(刘备是虚伪小人)(5)

于困顿之际自强不息,刘备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在那人声鼎沸的年代,他可谓英雄和君子。

03传统道德

刘备此人不仅自强不息,而且还颇具传统道德。据史书记载,在初平二年,刘备曾与青州刺史一起对抗袁绍,因此被封为平原县令,此后还成为了平原国相。

在这段岁月里,史书明确记载,刘备乐善好施,而且御敌于国门之外,可谓是保一方净土。不仅如此,刘备待人接物极为有礼,不仅对士大夫礼遇有加,而且面对普通百姓也可同席而坐,同桌而食,为当时所传唱。

此外,史书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地方百姓刘平,对刘备的治理颇为不满,曾收买刺客去暗杀刘备。不曾想,刺杀之人得到了刘备的礼遇,而且在交谈之际,刘备感动了刺客,最终刺客选择抽身离去。在史书中,能有刘备此举者,恐怕除了无双国士袁盎等人之外,少有人能及。

从哪里看出刘备的伪君子(刘备是虚伪小人)(6)

之后,黄巾军余党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惶恐不可终日,唯有太史慈和刘备挺身相救。史书记载,太史慈因此称刘备为英雄。

随后,徐州遭遇曹操攻打,各路诸侯袖手旁观。刘备此时兵马不过一千,但刘备却勇敢挺身而出,率先救援徐州。陶谦拜服刘备,称他为真君子,并且留下一句名言:“非刘备不能使徐州安定!

到建安13年,曹操准备发动赤壁大战,刘备士兵人数很少,被迫只能撤退。曾有人建议,放弃百姓快速躲避兵锋,然而刘备却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成大事者必须以人为本,怎可忍心抛弃民众!

04历史的评价

从以上这些历史记录看,刘备此人即使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高德,但也绝对算是一个乱世中的君子。在乱世之中百折不回,在天下动荡之际,有着属于自己的追求,虽然在权力斗争中或许会有一些不当之处,但也无视他英雄和君子的名号。

从哪里看出刘备的伪君子(刘备是虚伪小人)(7)

而且刘备的历史评价,其实除了《三国演义》以外,也从来都不差。以《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为例,陈寿先生点评:“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大诗人王勃也曾感慨:“以先主之宽仁得众,张飞关羽万人之敌,诸葛孔明管乐之儔。”就连孙权也感慨:“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如此这般记录,刘备的形象其实早有定论,其人或许不当今人之道德标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无视英雄之风,更有难得的君子风范。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刘备的认知以及对于刘备背后《三国演义》的认知,我们应该要理性看待。或许《三国演义》虚构的一些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表达的英雄,都是大家眼中一直认为的英雄,这是不可否认的东西。切莫为了否认而否认,这样只会陷入虚无主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