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残忍的人殉制度

诗人叶文福说: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荒唐的国家,绝顶的神圣意味着绝顶的荒唐!中华历史不过是“野心包围着野心、铁蹄驱逐着铁蹄”的历史,中国人在马蹄和拳头下苟延残喘,留下了声声沉重的叹息和堆堆白骨。很少能看见闪烁着人性的光彩。

中国虽有着“人命关天”的谚语,却历来是一个轻贱人命的国家。“人死如灯灭”,生命是廉价而无谓的,可以为上者而牺牲。视人命如草芥,世所习矣。间有呼唤人性者,其声甚微;而使万骨枯朽之将帅,遂成英雄。杀人愈多,愈为世所崇。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据考古发现,商代用活人殉葬屡见不鲜。河南安阳武官村商代奴隶主大墓及其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杀祭的人体尸骨;大墓中还出土了雕刻精美的乐器——大石磬;廓室两侧的24具年轻女性骨架旁有舞具小铜戈,她们生前是乐舞奴隶。

著名历史学家孙淼《夏商史稿》第九章第五节人殉、人祭云:“1950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殷墟武官村大墓以南,发现4排17坑,坑内埋葬的都是无头人骨架… 总计共埋152个骨架。…规模最大的是武官村以北一批祭祀坑。据不完全的统计,191座祭祀坑中,共埋人骨11178个人骨。根据发掘情况看,这些人牲并不是一次杀戮后埋入的,每次祭祀时杀戮的人数不等,少者一、二人,多者几十人至几百人,最多者一次竟达339人”。

人殉的考古发现

西汉年间,广川王刘去邀集了一些无赖少年盗掘了一座古墓,发现有100多具尸体,衣服完好,栩栩如生。这些尸体只有一个男性,其它都是女性,原来这是公元前771年西周末代帝王周幽王的墓,那些女尸都是殉葬的妃妾。

由此可见,即便到了西周和东周之交,用活人殉葬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进入春秋战国,用活人殉葬的事情有所收敛,各国开始意识到人的价值。

商朝时期是流行真人殉葬的,考古发现很多商代坟墓中都有人殉的遗迹,周朝予以禁止,转而采用刍灵,即草人来取代活人。后来有些诸侯国渐行奢华风气,使用更加像人的精致俑人,这其实在开历史的倒车。既然用活人殉葬不再是社会的主流,于是许多诸侯想到了用人俑来代替活人。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仍然认为这样不对。虽然不再用活人殉葬了,但只要还维持这样的仪式,就仍然会让人想起活人殉葬的制度,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就会死灰复燃,孔子甚至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从根本上反对殉葬仪式。

孔子杀身成仁的生死观(残忍的人殉制度)(1)

虽然人俑代替了活人,但殉葬的思想不变,人殉仍然会死灰复燃

果不其然,用活人殉葬的事情仍是时有出现,尤其是那些文化比较落后的诸侯国,比如秦国。

《国风·秦风·黄鸟》为先秦华夏族民歌,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句。是春秋时秦人讽刺秦穆公以人殉葬,悲惋秦国优秀人才——子车氏三子的挽诗。此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双关语的运用,增强了凄惨的悲凉气氛,渲染了以人为殉的悲惨,从而控诉了人殉制度的罪恶。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秦穆公死前就想让群臣和他一道同赴黄泉,一次与群臣饮酒,趁大家喝得晕头糊脑时说:“咱们君臣,生时同乐,死后也要同哀呀。”而奄息、仲行、针虎三个大臣当场表态,愿随他共死。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任好死,殉葬者多达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也允诺随之殉葬而死,这三兄弟是秦国的贤者,人们哀悼他们,于是创作了这首挽歌,诗中表达了对极度残忍的活人殉葬制的控诉,以及秦人对于三良的惋惜,也见出秦人对于暴君的憎恨。

孔子杀身成仁的生死观(残忍的人殉制度)(2)

秦穆公像,因为他坚持人殉,致使秦国霸业衰落

秦穆公好不容易为秦国开创了霸业,而其自身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他当政期间,秦国的版图扩大了数倍,从一个西捶小国一举成为春秋时期的四大强国之一。然而,秦国的霸业随着他的死而烟消云散,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秦穆公逼令贤臣为自己殉葬。这样的举动实在是无耻、自私而愚蠢,为后人所不耻。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造阿房宫筑骊山时竟发隐宫刑徒70余万人服劳役,“隐宫”是指宫刑。秦始皇的后宫姬妾,凡没有儿子的,全部殉葬。

秦始皇陵修造墓地的工匠,在葬礼完毕后,20多万役卒全部封在墓里,死于非命;以后凡是修皇陵的民工都是同样悲惨的下场。

西汉以后,殉葬制度渐渐地被废除了,但到了文化比较落后的辽国那里,又死灰复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妃妾殉葬,延至明清。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用了46个妃妾、宫女殉葬。永乐末年,明成祖大肆屠杀宫女、宦官。明成祖死亡(公元1424年)的当天,30多名宫女被带上殿堂,殿堂内置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圈套中,然后撤掉小床,使她们吊死。

在历史上,明英宗给人的印象很是昏庸,因为“土木堡事变”,他自己被俘,四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但他却做了一件令后代史学家称道的事情。在其临终之前,决定废除人殉这种惨无人道的制度。他的继任皇帝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初以来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也有人说,这是明英宗想要保全和自己伉俪情深的钱皇后。因为钱皇后终身没有生育,按照祖制,在英宗驾崩之后,钱皇后要被殉葬。这样的猜测,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在英宗被其弟囚禁起来的最困难的时候,钱皇后依然不离不弃,甚至亲自做针线活换取生活必需品,夫妻间这样深厚的情感,也迫使明英宗作出了这样的一个决定。但不管怎么说,英宗作出这样的决定,为其不光彩的一生写下了光彩的篇章。

孔子杀身成仁的生死观(残忍的人殉制度)(3)

明英宗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