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本文内容: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加,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的法宝。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2)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3)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4)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5)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6)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8)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9)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1)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2)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3)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4)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5)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6)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7)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8)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19)

七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5课黄河颂(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5课黄河颂诵读)(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