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手握硬弓,双脚掌地,耳听得“格楞楞”一声,一支利箭凭空射去。但见两只大雕从天坠下,全场喝彩之声不绝于耳。此人便是成语的“一箭双雕”主人公——长孙晟(shèng)。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故事图文(1.一箭双雕的故事由来)(1)

一箭双雕

长孙晟(shèng)(551-609年),字季晟,小名鹅王,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时期军事家、外交家,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sì)第三子,唐朝文德皇后和太尉长孙无忌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老丈人。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故事图文(1.一箭双雕的故事由来)(2)

长孙无忌

长孙晟生性聪慧,涉猎文史,擅长骑射,颇有谋略,一箭双雕的故事便是出于其身。长孙晟多次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设计瓦解突厥,为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是中国的一段大分裂的时期。现在中国的北方,那时候有一个国家叫北周,是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北周建立的时候,东有北齐,南有陈国,北方是凶悍的突厥。可谓群敌环伺,凶险异常。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故事图文(1.一箭双雕的故事由来)(3)

北周地理形势图

大象二年(580年),在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与北周通婚和亲请求下,北周宣帝宇文赟以赵王宇文招之女封为千金公主嫁给突厥国王——摄图,并派了长孙晟(shèng)护送公主去突厥。

到了突厥后,突厥国王摄图很高兴,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宴上,突厥国王要和长孙晟比箭助兴。只见长孙晟拿起弓,拉上箭,瞄准前方百米以外的一枚铜钱,“咻”的一声,这支箭正好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里面。大家看到了,叫好不绝。要知道,突厥引以为傲的就是射箭。这一下,摄图也连连惊叹。

此后,摄图与长孙晟经常和他一起去外出打猎。有一次,二人打猎途中,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正在争夺一块肉,互不相让。摄图对长孙晟说:“我给你两枝箭,你能把这两只大雕都射下来吗?”长孙晟只接过一枝,说:“一枝就够了!”说完,只见他搭箭拉弓,对准两只正在争夺美食的大雕,“嗖”的一声,便射中了两只大雕,“啪”的一声,两只大雕,一起掉下来了。

众人惊羡不已,是彻底服了。

从此以后,北周和突厥关系很好,还组成了军联盟,帮助北周统一了北方。从两国关系上看,这也是“一箭双雕”了。

一箭双雕的故事传遍了华夏大地,长孙晟(shèng)成为了名满天下的射雕英雄。

【出处】《隋书•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造句】:他冥思苦想,一箭双雕的主意终究还是想不出来。

【近义词】:一石二鸟 一举两得 两全其美 事半功倍

【反义词】:事倍功半 一事无成 损兵折将 劳民伤财

【道理】:我们都想做一件事情,能有多种收获。如果想实现更多的目标,就要练好本领,做好谋划,不断的射出自己的“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