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就像血管一样,遍布全身,广泛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淋巴结转移是指癌细胞通过周围的淋巴管,进入到了淋巴结,然后通过血液,扩散到人体更远处的淋巴结。比如乳腺癌容易转移到腋下淋巴结,甲状腺癌容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肺癌容易转移到肺周围的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而大肠癌则容易转移到肠系膜淋巴结。

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特征(哪些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1)

有一些患者淋巴结肿大后,不知道是否是发生了转移,忧心忡忡,那么,癌症患者哪些部位淋巴结肿大,可能是已经发生了转移呢?首先最明显的就是锁骨。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如:胃癌、肝癌、胰头癌、胰体癌,其中胃癌最多见。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支气管肺癌、食道癌的淋巴结转移。

第二就是腹股沟。这个部位就是大家俗称的“大腿根部”,除了原发的淋巴癌会造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发生在下腹腔、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癌变也可促使淋巴结肿大。因为癌细胞会随着淋巴管转移、在近处的淋巴结种植发展,比如膀胱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

第三就是腋下。腋下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类,第一就是炎性疾病,第二就是恶性疾病。根据临床掌握的资料来看,白血病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胃癌、乳腺癌、肝癌或鼻咽癌发生癌转移之后,最为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腋下淋巴结肿大。

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特征(哪些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2)

如果是在全身多个部位出现的、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且硬如乒乓球,则可能是恶性淋巴瘤的信号。特点是多发于颈部,其次是腋下、腹股沟等处。一开始,只是局部的淋巴结肿大(可活动、无黏连),有的患者可能伴有贫血、发烧等不适,有点像“感冒”,很容易被忽视。随着疾病的恶化,到了晚期,全身的淋巴结都会肿起来,易发生黏连并融合成团,不易推动。肿大的淋巴结还会压迫其他脏器,引起面部肿胀、胸闷胸痛、腹痛腹胀等一系列不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出现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是肿瘤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可由多种疾病和药物引起,不完全代表肿瘤转移。也就是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恶性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表现为质地坚硬,可被推动,起初为单发,后可遍布全身,无疼痛感。当肿瘤出现转移,身体会出现多处淋巴结肿大,不容易被推动,侵犯到周围组织,会出现局部或者放射性的疼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溃疡、坏死,甚至出血。

肿瘤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由于手术和放疗对此类转移的疗效不理想,对化疗不敏感,故长期以来一直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难题。可以采取多学科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综合治疗,可以长期生存期,甚至临床治愈。

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特征(哪些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3)

事实上,很多已经转移的患者,经过治疗,仍可获得非常好的生存期,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气馁。在癌症的治疗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癌症复发了,患者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忙得团团转,托人、花钱、住最好的院、用最好的药、买最好的营养品,不停地安慰患者。整个家庭陷入一种非常混乱的状态。患者也可能会无所适从,陷入无尽的苦恼。这个时候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患者最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光担心是无法改变未来的,如果我们努力把握现在,鼓起勇气与信心,抓住治疗的机遇,积极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取健康,未来就会因此而改变。

中医学对肿瘤的发生、转移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医学认为正气旺盛,气血充盈,人体的脏腑功能正常,机体处于平衡状态,不易患病。患病后如能进行积极治疗,使身体恢复平衡,便不易出现复发或转移。如果机体正虚,则病生传变,可促进肿瘤的发展、转移。另一方面,“余毒未清”是肿瘤转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肿瘤经手术、放疗化疗后,邪气虽渐消,但仍有癌毒蛰伏体内。

中医学认为,癌毒具有性质隐缓,毒性猛烈,易于扩散,易耗正气,易致淤滞等特点,容易沿经脉、络脉、气血旁窜他处发生转移。概括起来讲,正气亏虚及邪气互结是造成或促进肿瘤转移的根本因素,因此,相应而言,“扶正固本”与“祛邪解毒”形成了中医抗肿瘤转移的重要方法。对于复发转移的癌症患者,介入中医治疗的优势主要可以体现在:中药可以有效地扶正固本,提高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压制癌细胞的进一步复发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