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因而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错觉是什么呢?‘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之一例。"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出处:“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载记.苻坚下》。东晋时,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三八三年,苻坚率兵八十多万攻晋。晋大将谢玄、谢石率兵八万抵抗十倍于己的秦兵。苻坚听说晋军很少,想一举歼灭,但遭到谢玄部将刘牢之带兵袭击,秦军死伤一万五千余人。苻坚听到前锋大败的消息后,同他的弟弟苻融登寿春城观察晋军动静,见晋军队伍整齐,将士精锐,又望北面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人形,也怀疑是晋之伏兵。秦兵人有懼色,不敢恋战,大败而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晋淝水之战。“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而来。

浅解:毛主席引用“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一成语,就是告诉人们要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心存懦怯,以便造成我方的优势,夺取主动权,有效地打击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