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它和成语“一厢情愿”有异曲同工之妙。

旧时人们理发有两个途径:一是街面上有理发铺子,“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生意红火。二是有游走的理发手艺人,俗称“剃头的”。

剃头挑子一头热。

游走的理发手艺人挑着担子到处游。他的担子一头儿是个带抽屉的马扎儿,抽屉里放着理发工具,上面放着盆架子、洗脸盆,这些东西都是冷冷的;另一头儿是个火炉子,上面放着一口锅,一边立着一根杆儿挂着黑明黑明的“匕刀布”,如同一杆旗。其实那就是一杆旗,是理发师的幌子。这一头是热的,因为炉子是要生火的。炉子上面那口锅很特殊,圆圆的大肚子,上边猛一收口,留出一个深深的脖子,锅口又敞开了。锅里有一个半拉葫芦做的瓢,扣在水里,每次舀水,都得把瓢翻过来。老师傅不用翻,三指一扣便抓了起来。那是一种功夫。

其实,剃头挑子是两头热。

作为一种职业、一份生意,理发师在游走中靠着手艺能够挣个仨核桃俩枣,贴补家用,则是一利;乡村城镇的老百姓不用出门跑远也能剃头修面,省钱省力,又是一利。这叫双赢。所以说,理发师和受益者两头都得利了,两下也就相互“热”了。

剃头挑子(剃头挑子一头热)(1)

剃头挑子(剃头挑子一头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