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剃头挑子(剃头挑子一头热)(1)

为什么说剃头挑子一头热呢?年青人还不知道。在过去人们理发是没有推子的,理发要用剃头刀子。那时也沒有专门的理发店,而是剃头的匠人挑着个担子走街串巷为人们剃头的。剃头不象理发,要先用热水洗头泡头,把头发泡软了再去用剃刀剃头,这个方法剃头不痛。那时侯家家户户都沒有保温瓶,所以剃头匠都自带着木碳炉子,上边放个大沿的铜贫,水始终保持着是热的,这样更方便些。剃头挑子的另一头是一个组合冷板橙,橙子可以坐人,蹬子下边是几个小抽屉,里面放着剃头用的工具,布巾和钱柜。所以说,剃头的挑子是一头热,一头冷的。后来人们就总结出了个歇后语:剃头挑子一一一头热。还有人把一头热的现象比喻成,两个人做同一个事,一人热情,另一人冷淡。通常用在男女青年谈恋爱的时侯,一方热情四溢,一方冷若冰霜。人们会说XXX谈恋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整天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沒戏。我的姑姑就属于这种情况。

剃头挑子(剃头挑子一头热)(2)

我邻居家的姑姑是52年生人,没进过校门,性格豪爽泼棘,敢说敢干,事事敢为人先。她18岁就当上了村生产大队的妇女主任。做计划生育工作,跟着公社干部和卫生院的医生去社员家里给孩子多的育龄妇女去放节育环。一个未婚的大姑娘跟着搞计划生育,难免不被人们议论,街上风言风语她毫无在意。工作总要有人去做这是她的口头谈。20岁时她看上了本村的一个小伙,姑姑托人做媒想嫁给他。可那小伙文质斌斌,潇洒帅气,聪明聆利。他就是看不惯姑姑女汉子的样子,就是不同意娶我姑。于是姑姑亲自出马找小伙谈,又跑到小伙家里面去找小伙的父母毛遂自荐。小伙的父母挺满意这门亲事,因为小伙家是富裕中农(老中农)成份,小伙又因家里缺少劳动力,读完高小就回生产队劳动了,自知小伙今后也没什么前途。同意了这门亲事,在村里也有个照应。可小伙还是不吐口。无奈姑姑在22岁那年,在争取到家庭的同意后,搬到小伙家住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好事多磨后终成眷属。次年生子。

改革开放后,姑姑鼓动家人笫一个办起了家庭工业,建起来个铝材加工厂,小厂办的有声有色,5年的时间就顾用了30多人的工人规模。正当亊业风起云涌的时候,后院起火了,那小伙(姑的丈夫)出轨了,他受不了姑姑强式的女汉子作风,执意要挣脱"牢笼"了,他和夲厂一个20初头的小姑娘打的火热。姑姑劝告,警告不起作用,于是姑姑报复性的找了个比自己小10来岁的小白脸小伙B,在一块斯混,开始小伙B不同意,看到姑姑岁数大又强式。可姑姑死缠烂打,晓之以礼,动之以情,许诺结婚后,重新办厂,资产有小伙B一半。小伙B经不住金钱诱惑,也想借个登天的梯子,双方一拍即合。原家庭破裂后,厂资两人平分,各起炉灶,孩子归男方。姑姑和小伙B凭着原来建厂的经验和老的客户,新厂很快步入正轨。一年后,姑姑又生了个男孩,亊业生活双丰收。好景不长,到了90年代初,厂子初具规模,小伙B得意忘形了,也忘恩负义了,他私自决定找了个小女会计,聪明秀丽,小伙B经常与她出双入对。姑姑凭女人的灵感,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劝说无用后,姑姑痛骂了小伙B一次:"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要记住,你是老娘的腰带把你拉扯起来的,你就是个吃软饭起家的孬种。老娘还不陪你玩了呢!。"从此经法庭裁定离婚,分得了不菲的资产,但孩子又判给了小伙B。

姑姑经过两次婚姻失败的打击,鄙视男人的负心,看透了世态的炎凉,厌恶了拼搏经商的人生坎坷。从此心灰意冷,一厥不振,整天出入娱乐场所。上了年纪后就热衷于组织老年人娱乐活动,在城里买了楼。白天在外面欢天喜地,到了晚上一个人独守空房,谁又能体会到姑姑的苦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