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一剪梅调见《全宋词》,调名取自周邦彦词中“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宋人喜用者为A体、B体双调,六十字,平韵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剪梅舟过吴江带拼音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剪梅舟过吴江带拼音版(教你学填词217一剪梅)

一剪梅舟过吴江带拼音版

词牌:一剪梅

调见《全宋词》,调名取自周邦彦词中“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宋人喜用者为A体、B体。双调,六十字,平韵。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词谱:六体

A 六十字 句句用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注)‖(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注)‖(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下片各四个四字句可两两对仗,而且多是同字相对,如后二字或后三字相同或一、二、四字相同,亦可只第二字相同。)

注:此处亦可用:(仄)仄(平)平平仄平。

词例:

蒋捷(宋):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辛弃疾(宋): 一剪梅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李曾伯(宋): 一剪梅

人生能有几中秋。人自多愁。月又何愁。老娥今夜为谁羞。云意悠悠。雨意悠悠。

自怜踪迹等萍浮。去岁荆州。今岁渝州。可人谁与共斯楼。归去休休。睡去休休。[该词上下片起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是例外。}

B 六十字

A式上下片第一、第三、第六句入韵,第二、第四、第五句不入韵。四字句处可不须用对仗。

词例: 周紫芝(宋): 一剪梅 送杨师醇赴官

无限江山无限愁,两岸斜阳,人上扁舟。阑干吹浪不多时,酒在离樽,情满沧洲。

早是霜华两鬓秋,目送飞鸿,那更难留。问君尺素几时来?莫道长江,不解西流。

李清照(宋): 一剪梅 别愁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C 五十八字

B式上下片第二、三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例: 曹勋(宋):一剪梅

不占前村占宝阶。芳影横斜积渐开。水边竹外冷摇春,一带冲寒,香满襟怀。

管领东风要有才。频携歌酒上春台。直须日日玉花前,金殿仙人,同赏同来。

D 六十字

A式上下片第二句(仄)仄平平改为(仄)平(平)仄,上下片第五句亦可不入韵。

词例: 卢炳(宋):一剪梅

灯火楼台万斛莲。千门喜笑,素月婵娟。几多急莞与繁弦。巷陌骈阗。毕献芳筵。

乐与民偕五马贤。绮罗丛里,一簇神仙。传柑雅宴约明年。尽夕留连。满泛金船。

韩玉(宋):一剪梅

镜里新妆镜外情。小眉幽恨,浅绿低横。只怨闲纵绣鞍尘。不道天涯,萦绊归程。

梦里兰闺相见惊。玉香花瘦,春艳盈盈。觉来欹枕转愁人。门外潇潇,风雨三更。(该词上片第四句为:仄仄平平仄平平,是例外。)

后注1: 词谱中(平)或(仄)指括弧内字可用平声字亦可用仄声字,但以所标字为正例。

后注2: 词谱中双竖号之前字均为韵脚,须叶韵。

后注3: 古人词中有些字与我们现在发音有别,对这些字须依词韵来确定,而不能简单疑为古人用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