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46秒,英国国歌演奏完毕,英国的国旗也顺理成章的降了下来,但是这足足比双方规定的时间早了12秒。

在这12秒中里,朱涛度日如年,各种情绪涌上心头,生怕自己错过了升旗的时间,辜负了祖国对他给予的厚望。

“1..2..3..怎么还不响起国歌?”朱涛的心里十分忐忑,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失聪了,但是听到台下记者“咔嚓咔嚓”拍照的相机声音,他又悄悄松了一口气。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1)

旗手朱涛

这时,朱涛紧张地咽了一口“吐沫”,但是这味道明显不对劲,可朱涛也没有多想,只是囫囵的将之吞入了肚子里。

此时的朱涛只能宽慰自己“就快了”。果然在12秒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终于奏响,朱涛长舒一口气,于是按照平常训练的节奏将国旗升了上去,7月1日零点,他丝毫不差的将国旗升到了旗杆的顶端。

紫荆花区旗飘扬在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身边,两种红色上下和睦,人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热烈掌声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会场内经久不息。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香港回归仪式之前,中英两国可谓是进行了全方位的较量!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2)

香港回归现场

香港回归店典礼过程

香港回归的现场有400多个国家的政要出席,2000多名记者参加。

朱涛与身边海军空军护旗手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方向走去,他双手托着国旗,难掩心中的激动与紧张,面对主席台,他目光坚定,向前大跨一步,稳稳停在了国旗杆旁边。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3)

中英准备升降国旗

身后的护旗手纷纷庄重敬礼,向旗杆走去,一步步迈的是如此的坚定,每个中国人的心都随之跳动。

两国旗手分别站在旗杆后面,等待仪式的开始,相比于英国的仪仗队,我国的军人们是那样的挺拔威严,一个连队列走的都不齐整的国家,他又有什么能力在独霸香港呢?

随着英国的国旗降落,查尔斯表情落寞,彭定康的家人更是痛哭,他们哭的不仅仅是归还的领土,更是对于自己家庭利益损失的难过,任港督职位和英国议员职位,孰轻孰重他还是知道的,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一旦归还,他的职位又要回到那个不起眼的小小议员。

随着分针的转动,指针指到58,作为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指挥官谭善爱正步向前,直视英方,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这正是我们的中国军人,

谭善爱的眼神仍旧坚毅,用着坚定十足的语气对英国人说“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一句话包含的意义深厚。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4)

谭善爱

不仅仅包含着中国人的温文尔雅,礼仪大国的风度,还表现出了明显的驱逐意味。

当年多少人因为谭善爱的这句话热泪盈眶,即使只有短短的几个字,说的也是铿锵有力、不卑不亢,让人热血澎湃,多年过去,重新观看香港回归的纪录片,都会被这一席话感动。

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香港回归,我们等待这一刻已经等待了150多年了!此时此刻多等一秒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和香港人民来说都是煎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国歌震撼人心的声音响起,在场的同胞肃然起敬,目光都集中在升旗手朱涛和那面缓缓上升的国旗上。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5)

让英国下岗的谭善爱

只见五星红旗以均匀的速度缓慢上升,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区旗升到顶点的时候,零点的钟声恰好响起,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我国的怀抱,结束了英国的殖统治。

8.28米的旗杆需要拉动八手旗绳才能进将国旗送到顶点,每个人看到的只是朱涛的有条不紊,但却没有看到他喉结的耸动。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6)

升旗手朱涛

“绅士”的英国人

1957年英国内阁大臣曾强调,香港对于英国的价值意义并不仅仅在经济上,更多的是香港的政治意义,甚至曾扬言必要时会对 中国进行核打击。

但是早我国的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英国对我国也有了忌惮,知道硬来对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于是就开始了他们背地里动手脚的行为。

香港问题日渐成熟,于是在1982年,中方与英方就香港进行会谈,英方居然提出极为不平等的

英国在那时还是绅士的代言词,但是经过香港回归的仪式上我们才看清这衣冠禽兽的真实面容。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7)

末任港督彭定康

他们想法设法地做着最后的抵抗,从朱涛的只言片语之间就能发现端倪,上级一定是发现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才会这样给朱涛下达命令。

升旗手朱涛在后期接受采访的时候曾坦言说道,接到上级命令,不管英国国歌《天佑女王》是否演奏完毕,哪怕两国国歌音乐重合,只要听到我国的国歌第一个音符响起,就要升国旗,要保证国旗在7月1日零点到达旗杆的顶点,不能晚一秒钟。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8)

年轻的朱涛

要知道,香港已经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终于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不愿意再多等一秒了。

英国的意图是在我们的意料当中的,但是在香港回归的当日,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加快了国歌的演奏速度,提前完成了演奏,留给我们12秒的空白时间,这是他们无声的抵抗,是他们最后的挣扎。

他们妄图想用这12秒的时间打乱我们的节奏,这正是在考验我国旗手心理素质的是否足够强大。

面对全场的寂静,压迫感油然而生,参加香港回归典礼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涛一人的身上,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也摒住了呼吸。

这十二秒钟,是朱涛人生中最安静、最紧张、最漫长的时刻,英军的家属看到这一幕仿佛是正如他们的心意,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9)

香港回归夜我国军人

他们站在外面并不是单单地观看典礼,更是有一种看笑话、起哄的心里,面对英方这般态度,朱涛知道,只有自己完美的完成升旗任务才能真正意义上让英国人打脸。

朱涛精神经绷,双手都在不自觉的颤抖,但他只能拼命的抑制,因为他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个人,更是一个国家,在这种至关重要的关头,他不能出现任何披露,这是组织对他的考验,他屏气凝神的等待国歌的音乐响起。

当国歌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朱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熟悉的国歌给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撑,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像往常一样,将国旗在零点的时候上升到旗杆的顶点。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10)

接受采访的朱涛

强忍病痛,完美升旗

朱涛在1987年成功入伍,在那时他还只是仪仗队的新兵蛋子,在那时,他还没有机会亲手摸到国旗。

但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努力与锻炼他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可以被国家予以重任的军人。

当听闻香港回归仪式上面缺少旗手的时候,朱涛是第一位毛遂自荐的人,他认为自己可以出色地完成这次任务,于是早早递交了申请。

国家是非常重视这次典礼的,所以对升旗手的选拔也是十分严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过硬,有非常优秀的业务能力,其次就是相貌要仪表堂堂,要能够展现出来我国军人的本色。

身高1.92米,身材和气质更是一流的朱涛冲破的种种阻碍,担任了香港回归的升旗手。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11)

朱涛生活照

为了有一个完美的升旗仪式,领导们先前去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考察,将现场的尺寸一一记录下来,朱涛等人就在仪仗队的操场上面根据送回来的尺寸进行演练。

这项任务是光荣且伟大的,但是也是重复性极高、枯燥的,他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个拉旗的动作,为了适应回归典礼的时间,朱涛一人在北京寂静的深夜中完成训练任务。

仪仗队中的领导曾经与朱涛说,我中国泱泱大国足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你这升旗也至少要练上五千次。

刚接到任务的朱涛听到领导这样的嘱托,心里自然是觉得不切实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练习的累计,朱涛至少升了五千次国旗,四万次拉动旗绳,向上拉了四十公里的国旗,这些动作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形成了肌肉记忆。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12)

朱涛升旗照片

别人在休息,朱涛在训练,别人在训练,朱涛也在训练,即使肌肉拉伤也没有任何的怨言,即使手掌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也坚持着训练,当别人都在宿舍中午休的时候,只有他绑着沙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正步走,因为他知道,他身上背负的是一个国家的荣誉。46秒不仅仅是国旗从底部到顶部的过程,更是一个国家被欺负了156年翻身的证明。

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香港回归的典礼上,升旗手杜江双唇发干,吞咽了一下口水。

但实际上,是升旗手朱涛,在仪式上鼻血倒流,他只能将流出的鼻血咽到肚子里,不容这盛大的仪式因为小我的任何事情,有一分一毫的差错,这是中国历史性的一幕,自然要完美的完成任务。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超负荷训练,朱涛的身体已经是疲惫不已,身体已经接近了极限,甚至经常会在训练的时候流鼻血。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13)

领导也非常担心朱涛的身体状况,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时候更换人选已然为时过晚,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让朱涛继续训练。

为了让国家放心,朱涛也做出了保证,绝对不会在典礼的当天掉链子,即使咬碎了牙也要往肚子里咽。

仪式进行的当天中午,为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调整身体因为水土不服带来的不适感,朱涛进行了午休,但是午休结束后一起床,朱涛就开始流鼻血。

使用了各种方式都没有让鼻血停止继续下流,只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制性的不让鼻血继续流,就是用棉花将鼻子堵住。

到了正式任务的时候,鼻血还是再流动,朱涛有明显的感受,因为鼻腔被棉花堵住,没有办法正常的流出,于是产生了回流。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14)

朱涛感觉到鼻腔到喉咙中有液体,但是他不能确定这究竟是口水还是血,可是他已经无暇顾及鼻血的问题,他一心想的只是将国旗顺利的升到顶点,在万众瞩目之下他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咽。

朱涛的外貌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血是源源不断地从鼻腔流入到口腔的,他不仅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同时还要偷偷地将这一口口献血咽到肚子里。

朱涛就一直坚挺到仪式的最后,退场之后,他一张嘴,战友看到的他的嘴里已经是充满了血色。

之后有记者询问朱涛当时是怎么想的,但是朱涛只是回答“啥也没想”是他的使命感、是坚硬如石般的钢铁意志支撑他完成任务。

朱涛回忆香港回归升旗(交接现场意外频出)(15)

朱涛近照

他为了这一天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他和我国的所有人都一样,迫切地希望能够亲眼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幕,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的风范,他不能有任何的差错。

自《南京条约》开始,这个走散的孩子始终孤独一人,流浪在外,没有母亲的关爱,但是现在他终于回到了自己母亲的怀抱。

为了捍卫主权,中国人民必当寸土不让,正如我们外交部坚定地说出那句“一个中国原则不可撼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