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盐城湿地公园已初步建成
5月1日试开放
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
公园里的五区一堤十景点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践行“两海两绿”路径,把湿地作为宝贵的家底加以呵护,努力将黄海湿地这个“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跨越发展的盐城新路径。日前,从市交投集团传来好消息,市民普遍关注的盐城湿地公园已初步建成。
盐城湿地公园位于亭湖区,
离高铁站仅3公里。
其范围东至通榆河,
西至盐徐高铁,
北至建军路,
南至青年路高架,
总面积44.13公顷。
盐城湿地公园作为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户外空间的延伸,立足国际理念、东方意境、盐城特色,努力打造成集湿地科普、生态体验、自然教育、湿地研究、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湿地科普科研基地,通过恢复和塑造林田河湖海五个片区,分别对应盐城拥有的河流、湖泊、沼泽、人工以及浅海与海岸五大湿地类型,形成“五区一堤十景点”的空间布局。
-
“五区”指的是湖荡湿地体验区、田岛水乡风情区、滨海湿地印象区、河流湿地展示区和森林景观门户区五个片区;
-
“一堤”指的是生态廊堤;
-
“十景”指的是公园内设计的科普之眼、苇荡鹭音、杨柳依依、玉带飘飘、田岛漫步、呦呦鹿鸣、滩涂红毯、盐花胜雪、故土嘉木、溪塘秘境十处景点。
进入湿地公园的第一区是湖荡湿地体验区,以缓坡形的自然驳岸和多样化的水下地形,配之以沉水、浮水及沼泽植物,还原盐城湖荡湿地的丰富环境和水乡风貌。
在这一区域,我们可以观赏到各具水乡特色的4个景点:科普之眼、苇荡鹭音、杨柳依依、玉带飘飘。第一个景点是“科普之眼”有两个含义,一是设计的“自然之眼”。二是寓意的“生态之眼”。
第二个景点是“苇荡鹭音”。生物学定义下的芦苇的作用已广为人知,文化意义上的芦苇还有“思想者”的形象,美学角度中的芦苇则另是一番景色。
第三个景点是“杨柳依依”,湿地公园里的一棵棵柳树,既是寄托人类乡愁的有形物语,又是寄居鸟儿们的理想场所。
第四个景点是“玉带飘飘”,这里是湿地公园的主湖区,景点的名称缘于这座桥的形态如同鹿角灵动的曲线,将对岸的鹿角形湿地延接过来,实现了海与湖的相融和链接。
湿地公园第二区是“田岛水乡风情区”。
所谓田岛水乡风情,是盐城湿地的又一特色。主要指西部里下河平原,由于地势低洼,湖荡相连,地下水位很高,人工水网稠密。丰沛的雨量,地面丰盈的河流,形成了一方丰饶的湿地和丰富的地产。
本区只设一个景点,叫“田岛漫步”。在公园西侧这方湿地中,通过地形塑造和水系梳理,建设起田岛群落,再现垛田景观。
第三区是滨海湿地印象区。设有三个景点:“呦呦鹿鸣”“滩涂红毯”“盐花胜雪”。呦呦鹿鸣景区位于公园东部,可以说是以麋鹿为原型打造的一个主题鹿苑。神态各异的麋鹿无论向哪奔跑,都是在回家的路上。
“滩涂红毯”景点内的主角是碱蓬,就是俗称的“盐蒿”。深秋季节大面积碱蓬成熟时的景象,被人们誉为“红色地毯”。春夏之际,着一袭青衣,楚楚动人,秋冬时节,换一身红妆,风韵无限。
在“盐花胜雪”景点内,展现了古代“煎盐”“晒盐”的场景,通过这一场景的复原和重构,目的在于,让一个以“盐”命名的古城,在人们舌尖和心尖能变得越来越有味儿,产生一种古韵和今韵混合的韵味。
在“呦呦鹿鸣”景点附近是“五区一堤”中的“一堤”,叫生态廊堤。它将公园内被运河路隔离开的两个片区进行了有机连接,增加生态系统的连通性。这一生态廊堤,正好把湿地公园中的“海”与“田、林、湖、河”串联在一起,这真是“串串珍珠成项链,好个湿地大公园”!
第四区是河流湿地展示区,这个区唯一景点是“故土嘉木”。
通过林带改造和地形塑造,将原来的杨树林带换植以乡土树种和色叶、常绿树种搭配补充,构成滨河湿地系统,并辅之以展牌、小品的演绎讲述,让人们领略通榆河畔湿地文化带自然和人文风光。
第五区是“森林景观门户区”,这里也只有一个景点“溪塘秘境”。
这里,以恢复自然生态的绿色景观为主,充分展现盐城林地的形态,通过对盐城林场和滨海防护林的有效树种筛选并种植于此,进而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还通过地形塑造,开挖深浅不一的凹地。形成间歇性或季节性森林沼泽地,为苍鹭、白鹭为主的鹭类提供营巢栖息之所。溪塘秘境,秘在多样性环境,秘在多样性生物。这里是生物的快乐家园,是城市的天然氧吧。
盐城湿地公园的初步建成,
是盐城的大事、喜事,
必将为外来游客和
本地市民提供“深呼吸,
慢生活”的生态环境,
让进园的每一个人都能
重拾“撒野”“撒欢”的童年乐趣,
实现“打开心扉、
放飞心情”的幸福愿景。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记者:丁中明 冯永宏
通讯员:戚宏建
组稿:沈婷玉
编辑:蔡悦 韩昕栩
与盐城携手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