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爱读寓言故事,因为它说教性太强,相比之下,童话故事温和、细腻,寓教于故事中,更容易让孩子们喜欢上它!

寓言故事是怎样来的(寓言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简单吗)(1)

真得是这样吗?儿童的阅读之路,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领。寓言故事已经不是从前的只是明白一个道理这样简单。

寓言故事,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个文体,在小学二年级已经出现在统编教材中,到三年级下册时,语文教科书专门提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的人文主题,让孩子们深入学习寓言。

既是照镜子,就能照见自己,因此我们在对寓言的引领学习过程中,就不单单是将寓意提炼出来,让孩子们背诵这样简单,而是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关联生活,关联自身,真正照见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以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陶罐与铁罐》为例——

寓言故事是怎样来的(寓言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简单吗)(2)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阅读要素,为孩子们普及寓言的概念与寓言的特点,然后设置一个语言情境,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进入故事中去寻宝。

寓言故事是怎样来的(寓言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简单吗)(3)

学习第六课《陶罐与铁罐》,我分为三个层次与孩子们展开探讨。

解读一篇文章,我们要先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归纳提炼主题,最后回归自身,达到精神与情感的成长。

《陶罐与铁罐》的阅读引领,亦是遵循这个解读框架。

梳理故事内容

《陶罐与铁罐》全篇读完后,我们不难发现故事分为两个场景。

场景一:一个时空之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

场景二:时间流逝,陶罐被挖出,铁罐却不见了踪影。

寓言故事是怎样来的(寓言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简单吗)(4)

头脑中有了场景画面,就可以鼓励孩子们依据这两个场景来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这一步骤,我们将故事的内容梳理完毕,进入共同探讨的第二阶段——

解析人物性格

老师们可以依据各自学情,设计授课探讨环节,这里只呈现内容提炼与问题引导。

陶罐性格:

①谦卑、有礼貌

表现1:敬称铁罐为兄弟,谦虚地回答铁罐不敢,而铁罐却不可一世地直呼陶罐子,并说他懦弱,与陶罐的谦卑形成对比。

表现2:当铁罐带着轻蔑的语气骂他: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如果你是陶罐,听到这样的话语,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回敬他?

看看我们的陶罐是怎样做的呢?

陶罐并没有回骂他,只是争辩着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②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活得很明白。

也正是因为陶罐能够认清自己,才会那么谦虚、不卑不亢,不会像铁罐一样片面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就不可一世。

③素养高,始终心平气和

表现:面对恼怒的铁罐,和自己吵架的铁罐,陶罐的心情如何呢?肯定也不好受吧,但是陶罐并没有和他吵,而是心平气和地劝说铁罐和睦相处。

想一想在这样对立的场景中,你能做到像陶罐一样吗?

④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怀他人。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铁罐性格:

①骄傲(看不起陶罐、你敢碰我吗——挑衅)

②不可一世(用轻蔑的神气说陶罐懦弱)

③冲动、易生气、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陶罐话还没说完,就被铁罐打断,并且恼怒地让他住嘴,诅咒陶罐破成碎片)

④得寸进尺、咄咄逼人(陶罐不跟他吵,他却不依不饶,还得寸进尺、忘乎所以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故事一开始,铁罐就傲慢地挑衅:你敢碰我吗?

到最后铁罐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步步紧逼,陶罐步步退让,陶罐的谦卑助长了铁罐的嚣张气焰。

让人想起一句民间俗语:宁跟明白人吵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

第二个场景中,时间流逝,人们发现陶罐后的动作与对话,侧面写出陶罐的美与珍贵。

看结局 明道理

铁罐到哪里去了?

陶罐与铁罐各自的结局怎么样?它们的结局告诉了我们什么?

陶罐——被发现,成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依据,价值由盛东西升级为研究的重要材料,存在的价值超过陶罐的想象。

陶罐用谦卑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端正态度,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铁罐——不见了踪影

铁罐用自大告诉我们,不要学我,一味挑衅、诋毁别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关联自身 自我成长

回归人文主题——寓言是生活中的一面镜子。

现在我们就来照照自己——

生活中,我们既有陶罐的一面,也有铁罐的一面。说一说你什么时候是陶罐?什么时候是铁罐?

这样关联自身的引导尤为重要,这才是阅读,甚至说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阅读自查、自检,更好地认清自己,修正自己,不断使内心强大,提升自我价值感。

值得注意的是,寓言中的寓意不止一个,寓言想告诉读者的道理智者见智。

通过对文本的解析,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出更多让我们惊喜的寓意。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不同所带来的美妙体验,我们都应及时的予以鼓励,更好地激发儿童对深入阅读的热情。

寓言故事是怎样来的(寓言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简单吗)(5)

这也是前面我提到的,寓言不止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简单的原因之一,更值得我们珍惜的,是一起探讨,一起思维碰撞,让寓言之花香满园的绽放过程。

我是儿童阅读指导师云霞,关注我@儿童阅读指导师云霞,从工作、生活、学习中发现更多丰盈生命的话题,共同进步,一起优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