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如何讲才能高效(吴正宪谈小学数学)(1)

嗨,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北京教育研究科学院吴正宪老师谈小学数学:理解儿童,把握本质。

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与学生共度的重要生命历程。创设儿童喜欢的数学课堂,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

为了上好数学课,一些年轻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但往往学到的是一招一式,如某一种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评价语等。这样学下来常常事与愿违。同样的教学设计,怎么教学效果就不同呢?究其原因,我们学的只是简单的技术层面,而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教育更是理念、情怀、思想、人格的引领。

如何从学术走向悟道,真正实现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呢?

吴正宪老师认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有两件事很重要:一是理解儿童,二是理解数学。

一、理解儿童

只有在理解儿童,理解数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数学教育。

1.理解儿童,就是要把儿童放在心上,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我们要清晰的知道,儿童现在在哪里?我们要把儿童带到哪里?儿童是怎样到达那里的?

这里涉及儿童的经验基础,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儿童成长中的困惑和点滴变化。

2.儿童的数学学习就是对已有知识经验,重新建构的过程,他不只是教儿童会计算,会做题,会考试,更要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习得,启迪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培养儿童人格。

走进儿童,读懂儿童,要善于站在儿童的立场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师要弄清楚儿童的认知起点在哪里?包括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习惯了的思考问题方式、特别是儿童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认知障碍、困惑等。只有真正理解儿童,读懂儿童,教学才能更贴近儿童,才能使儿童确有实际获得。

二、理解数学

理解数学,就是要把握数学的本质,把根留住,遵循数学教育规律,理解数学的过程,就是新数学知识,进入个体认知结构,并与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简单的汇聚,数学知识本身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自身的习性。新知识常常是在原有知识体现中的老枝发嫩芽。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抓住数学的本质,朔本求源,把根留住。

教师要引领儿童一起经历新知识在旧知识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过程,用熟悉的例子解释难懂的概念,这样的学习自然生成,且易于被儿童理解与掌握。

三、好可不是模仿出来的

好不是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

我们愿意在这一招一式的背后去,去拨动深刻的道理,自觉完成从学术到悟道的蜕变,真正提高执教能力,让每位儿童获得高质量的数学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