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兼营养师指导军队伤病员取餐。陈斌贵摄
编者按给伤病员做病号饭、送病号饭一直是部队的传统,在基层再平常不过。一份热乎乎的病号饭,不仅能给伤病战友补充营养,也传递着组织和战友的关心。随着基层伙食标准的提高,随着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病号饭已不满足于一碗阳春面或者蛋炒饭了,“因人做饭”“对症吃饭”日益成为“刚需”。本期“特别关注”着眼于此,看看现在的病号饭应该怎么做、怎么吃。
“这份病号饭,有我家乡的味道!”3月上旬,某旅战士小涂因患胃病正在第910医院住院治疗,喝着专人送来的皮蛋瘦肉粥,他感觉温暖从胃里一直蔓延到心头。
今年是小涂服役的第8个年头。7年前,他曾因伤在旅卫生院住院理疗,当时顿顿清汤寡水的阳春面让他印象深刻。因此,此次住院前,小涂一直以为病号饭就像飞机上的航食餐一样,给什么就吃什么,来到医院后的经历,让他新奇又感慨。
“你好,医嘱建议你吃半流质饮食,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随意点你想吃的食物。”住进军人病房没多久,医院营养食堂司务长刘群便专门前来征询小涂对于饮食的意见,并告诉他营养食堂的点餐号码。刘群告诉小涂,在非普通饮食期间,想吃什么都可以随时拨打军队伤病员点餐专线,会有专人将食物送至病床前。
“做一份病号饭看似简单,但想要让住院官兵都满意其实并不容易。”该医院保障处负责人左红亚告诉记者,伙食连着战斗力,现在住院官兵的餐桌丰富了,如何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他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医院采取两种保障模式:对于医嘱交代饮食有特殊要求的住院官兵,他们采取专线点餐、送饭上门;对于正常饮食的官兵,他们采取集中自助就餐,确保部队伤病员住院治疗期间吃饱吃好。与此同时,部队官兵住院治疗时,营养师会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交代住院官兵饮食注意事项,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证营养摄入均衡等,助力官兵早日康复。
记者在该医院军队伤病员专用餐厅里看到,无论是早餐、中餐还是晚餐,每顿饭都有七八种菜可供选择,烹饪方式兼顾各个地域人群的喜好。刘群告诉记者,伙食费上调后,饮食保障由过去的快餐盒饭变为如今的自助餐,有效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问题。“伙食真的不错,出院后我要更加努力,精武强能、建功军营!”因在住院期间经常吃到海鲜,驻闽某部战士小陈十分惊喜。
据了解,该医院目前联合地方单位开发的“军队伤病员膳食管理软件”,现在已进入调试阶段。投入使用后,通过这个软件,住院官兵点餐时,什么要多吃、什么少量吃一目了然。对于与治疗疾病相冲突的食物,这款软件还能够根据病患信息进行自动“屏蔽”,从源头上保证住院官兵的饮食健康。
新闻延伸
可口又暖心的营养餐
■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四级军士长 孙启武
前不久,因手指开放性骨折住院治疗的战士肖忠海出院归队。我随炊事班的战友一起为他送去红烧排骨、筒骨玉米汤等利于康复的病号饭。透过他惊喜又感动的样子,我好像看见了8个月前的自己。
那时,我当兵已有16个年头,由于常年的负重训练,我患上了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硬膜囊受压。我的手臂常常失去知觉,所以不得不进行髓核摘除人工椎间盘植入术。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经过半个月的住院观察后,我回到了连队。我知道连里向来有给伤病战友送病号饭的传统,本以为只是走走形式,无非一碗面条,顶多加个荷包蛋。所以,当连队干部带着战友送来“五菜一汤”的病号饭时,我十分诧异,而看到主菜是我从小就喜欢吃的家乡名菜德州扒鸡,我更加惊喜。虽然刚出院,胃口还不是太好,但那顿饭我吃得格外舒心。
当天晚上就寝时,司务长郑保林来到我床边,拿着食谱询问我还有什么想吃的菜。我这才知道,早在出院前,大家就开始遵照医嘱为我制订“康复食谱”了。
我接受的这项手术要在颈椎上开刀,刀刀贴着神经,难度系数非常高。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我在住院期间总是忍不住胡思乱想,担心自己恢复不好、留下后遗症,同时给战友添麻烦、给连队拖后腿。而归队后的这第一顿病号饭,让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看着食谱上一道道既营养又富有家乡特色的菜品,我感到,父母虽在远方,但身边战友都是家人。
通过一个多月的静养,我的身体逐渐恢复,内心也充盈起一股力量。我主动担任连值日员,让战友们中午多休息;连队里的热水器坏了,我找来扳手前去检修,让战友们训练后能洗上热水澡;战友外出驻训,我把损坏的门窗全部维修一遍……
药疗治病,食疗养心。这段时间,我愈加深刻体会到,病号饭不仅仅是一顿饭,它承载着组织的关心,饱含着战友情深,是密切官兵、兵兵关系的重要载体。有感于此,我暗下决心,好好珍惜在部队的时光,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战友,为旅队建设贡献力量,以回报组织的关爱。
(本报记者孙兴维、通讯员李 仙整理)
微议录
吃够标准 科学调剂
■孙兴维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在受伤或者生病的时候,最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关注。此时,如果每天都能吃上既营养又可口的饭菜,其作用无异于雪中送炭。从这个意义上说,病号饭绝不是简单的一顿饭。
过去,因条件所限,病号饭充其量多加个荷包蛋或者牛奶什么的。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病号饭的伙食标准也在提高,官兵对病号饭的需求更加多元,如何把病号饭做好、把伙食费用好显得日益重要。
比如,刚做完手术的病号常常需要吃流食,每天的伙食标准可能用不完,那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个性化区别化保障,不一定非得凑够标准。正确的做法是,科学调剂、统筹安排,因人因时因病而异。再如,对住院官兵个人而言,术后前几天吃得少,病号饭就少做,等身体慢慢恢复了,再多做一点、做精一些,实现其整个住院期间的总体伙食达标;就住院官兵群体而言,可与其他病号合并在一起考虑,统筹用好标准,互相贴补,实现总体伙食达标。这样一来,既让大家吃够了标准,又避免了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病号饭不一定是价格昂贵的菜肴,关键要促进病号尽快康复、早点出院。因此,各级保障部门一定要多动脑筋,科学制订病号饭伙食保障方式方法,在制作上多用心尽心,做到能吃什么就做什么,需要补什么就提供什么,能吃多少就做多少,使病号饭吃够标准、吃出健康,把组织的关爱落到实处。
来源: 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