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香港乐坛就像一台大巴,载着无数的歌手驶向港乐未知的未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娴公主的名称怎么来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娴公主的名称怎么来的(曾经能和梅姐一争)

娴公主的名称怎么来的

有人说,香港乐坛就像一台大巴,载着无数的歌手驶向港乐未知的未来。

这些歌手就像乘客,有人坐了几站便急着下车,有人下车后又不甘心想返回,有人频繁地上车下车来来去去,也有人一直犹豫着到底要去哪里……有一部分的歌手曾经给我们带来很多好歌,但他们只像是乐坛的过客,始终没有抵达属于自己的地位。八十年代的香港流行乐坛,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巨星云集,林子祥、陈百强、谭咏麟、张国荣等乐坛巨星,为歌迷奉献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在女歌手中,梅艳芳当仁不让地占据着一姐的地位,独领风骚多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挑战她地位的居然是一个学生妹。

1984年,19岁的陈慧娴被唱片公司选中,她和陈乐敏、黎芷珊一起发行了合辑《少女杂志》,成为了一名歌手,之后一曲《逝去的诺言》让她脱颖而出。

1985年,陈慧娴签约宝丽金,同年她与张学友共同主演了爱情片《痴心的我》,这是她出演的首部电影。

随后,她发行了粤语专辑《反叛》,这是陈慧娴第一次转型,很是成功,主打抒情慢歌的她以快歌再次令人听众耳目一新。

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变成香港乐坛冉冉升起的亮眼明星,陈慧娴仅仅用了4年。

1988年,她推出了个人大碟《娴情》,这张专辑中,陈慧娴以感性淑女形象示人,创下了十余万张的个人最佳销售记录,其中《傻女》一曲更是唱到街知巷闻。

纯洁青春的形象加上清新动人的嗓音,也陈慧娴被誉为歌坛“公主”。

当年一首《千千阙歌》与天后梅艳芳的《夕阳之歌》还引发了乐坛大战“千夕之争”。

同样的旋律,不同的改编,不同的歌词与意境,让这两首歌一直被乐迷拿来比较。

陈慧娴这个版本哀婉动人,充满着离愁别绪。而在梅艳芳告别演唱会上的《夕阳之歌》,也是无限哀伤,如同歌曲的名字一样,说不出的寂寥与苍凉。

实际上,当年在专辑的销量、歌曲的口碑、传唱度上,陈慧娴都不退了梅姐。然而在那一年,陈慧娴的《千千阙歌》除了歌曲奖之外别无所获。那一年的最受欢迎歌手依然是梅艳芳,金曲金奖也是《夕阳之歌》。

这让陈慧娴以及团队、歌迷十分难以接受,她接受采访时回忆,当时在颁奖典礼现场,知道结果之后自己忍不住“黑脸”,一下台就带着宣传人员、团队离开了,也未参与庆功宴。

在《鲁豫有约》的专访上,陈慧娴也承认自己当时是幼稚的。

而现在想来,也不过是唱片公司之间的角力战,陈慧娴笑着承认:“只可以说唱片公司‘牙力’不够,没办法。”

巅峰时退场

除了推出大热专辑之外,陈慧娴还在1989年的7月底至7月初,于香港红勘体育馆举行6场“几时再见演唱会”,并宣布赴国外留学。

在1990年年初颁奖典礼的失利之后,她履行承诺赴国外留学。

是赌气?是决绝?还是急流勇退?

陈慧娴说,其实都不是。只是因为她一早答应了父亲,会在某个时间段把没学完的功课补回来,而那时候她恰巧约满。

“因为我最初是一边读书一边唱歌,后来兼顾不了,要逃课,法文课整个学期都没上就要考试,顶不住了,我就跟父亲说我要做全职歌手,以后再回来读书。做歌手是我喜欢的一件事,已经做出更好的成绩,接着到了某个时期,我就答应父亲去完成大学课程。当时和宝丽金约满,就走了,那么巧,走的时候就是《千千阕歌》红的阶段。”

陈慧娴1990年离开乐坛,歌迷们都极度不舍得。

那一年其实也是她上位的大好机会,梅艳芳退出乐坛,叶蒨文也红到尽头,假如当年陈慧娴决定暂缓学习计划,那么她将成为九十年代初期香港乐坛最红的天后,她在乐坛的影响力也会更加深远。

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24岁的陈慧娴还是抛下了在香港乐坛辛苦建立的一切,投奔国外修读心理学。

归来,已物是人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