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成名原因(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登上魏晋名士榜)(1)

陶渊明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为中国人造了一个梦——田园梦,他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牵动了多少人的田园情结。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封印辞官,嗜酒,任性,身上贴满了魏晋风度的标签,奇怪的是后世人称他为“著名的隐士”,“田园诗鼻祖”,文学家,辞赋家,诸多词条中独独没有“名士”二字,更重要的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教科书”的《世说新语》里居然没有陶渊明的大名。

也就是说代表着魏晋风流的陶渊明被排除在了魏晋名士之列!

其中原因,究竟为何?

01 何为名士?

魏晋是盛产名士的时代,但当名士也是需要条件的,并不是你爱喝酒,做事容易出格,会写几首歪诗,就是名士了。

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名士,至少要符合以下三大条件:

首先,要有才华,王谢之家是名士辈出的两大家族。这两家族中堪称“名士”的人比比皆是,人人都才华横溢,不同凡响。

“风流宰相”谢安是名士中的代表人物,他多么有才呢?当年谢安隐居东山时,天下曾流传这样的歌谣:“安石不出,奈苍生何?”安石,是谢安的字,谢安如果不出来治理国家,让天下苍生如何生活啊?

陶渊明成名原因(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登上魏晋名士榜)(2)

果然谢安一出山就指挥侄子谢玄带领他手下的“北府军”打的苻坚的军队“草木皆兵”。关键是谢安有着宏大的雅量,喜怒不形于色,真的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谢安正和朋友下棋,他把前线的书信看了一眼,不再理会,继续下棋。朋友忍不住问,谢安缓缓地说:“小儿辈已破敌。”刚才的那封信好像不是前线的捷报,而是家中的夫人催他回家吃饭一样。

王家的代表自然是王羲之,是千古流传的“书圣”,一篇《兰亭集序》集文采、书法双绝。和谢家一样,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虽然都是以书法留名青史,他们的先祖王导、王墩也都是有治世之材的,“王与马公天下”说的就是王家和晋帝司马家共享天下。

其次,名士要疏放不羁,嗜酒,风流,特立独行,不走寻常路。

要说以“玩的出格”著称的名士非王羲之的另一个儿子王微之莫属。《世说新语》里关于王微之标新立异的故事很多,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雪夜访戴》。

王微之住在山阴时,一次夜下大雪,他半夜醒来,看到窗外的雪景,忽然想见好朋友戴逵。戴逵远在百里之外的剡县,岂是说见就能见到的。王微之不管,他命令仆人驾着小船,冒着鹅毛大雪,来到了戴逵的家门口。仆人刚想敲门,王微之轻轻地说:“走吧,回去。”仆人不解,王微之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瞧,魏晋名士就是这么任性,任性,也是魏晋名士最显著的特点,另一个就是嗜酒。

陶渊明成名原因(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登上魏晋名士榜)(3)

阮籍嗜酒,能连着大醉六十天。刘伶喝酒,让人推着小车,带着铁锹跟着,如果他醉死了,就把他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刨坑埋了。阮籍的侄子阮咸居然和猪一起趴在酒缸里共饮一缸酒。

名士狂狷的个性,让魏晋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名士们要会清谈,无论是朋友还是政敌,只要坐下来清谈一场,就都成为了朋友。

清谈的名家有汉末的何宴、夏侯玄、王弼等人,主要是倡导玄学,这三个人是清谈的鼻祖,后来的美男子卫玠、谢安、殷浩,还有著名的“竹林七贤”都是清谈高手。

魏晋时期,你再有才,再厉害,不会清谈,也不能成为名士,大司马桓温,一代枭雄,就因为不会清谈,就永远被排斥在名士圈外。

因此,陶渊明到底算不算名士,看看他是不是符合名士的标准就可以了。

02 陶渊明其人

陶渊明也算出身名门,他的曾祖或为东晋名将陶侃,起码两人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外祖父则是名士孟嘉,(据说孟嘉还是陶侃的女婿,这样说来,陶渊明和陶侃、孟嘉的关系实在捋不清)。只是到陶渊明时,无论陶家还是孟家都已家道中落,陶渊明的父亲早逝,只留下他和一个庶出的妹妹。

陶渊明生活十分艰难,但陶家的名气还在,陶渊明自身也有才华,于是别人推荐他做了彭泽县令,本来不爱当官的陶渊明为生活所迫,不得已也就接受了。

陶渊明成名原因(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登上魏晋名士榜)(4)

陶渊明一上任,上司正好来视察,县里的小吏说,按照规矩,陶渊明要穿上官府,恭恭敬敬地去接待他。陶渊明一听就火了,都是人,凭什么我要低声下气,于是留下一句千古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然后把官印封好,自行辞官而去了。

陶渊明的这个行为也算是任性了,和那些以“狂狷”著称的名士有的一拼。

他回到家,没有了俸禄,生活又重新回到贫困的状况,妻子和他说儿子都快饿死了。刘宋的开国元勋檀道济来游说他说:“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意思是说如今天下乃文明之世,为何不出来做官,在这穷乡僻壤受苦呢?

陶渊明在做彭泽县令之前,也曾在桓玄等人的军中做过幕僚,但是他就是不愿意当官,是天性如此,有诗为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我从小就不会适应人情世故的俗世生活,我的天性就是喜欢田园山丘的无拘无束。“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我已经误入尘世的歧途三十年了,大半生的美好生活都被耽误了,这次我可一定要回到我的故乡,好好种我的地了。

陶渊明拒绝了檀道济的好意:我也不是什么贤者,只是天生不是当官的料,我宁愿在这南山下,守着我的茅草屋、二亩地,采采菊花,和乡里乡亲们喝几杯浊酒,我就很满足了。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时很多名士隐居,都是为了走“终南捷径”,为了建立自己“贤者”的人设,等着“求贤”者三顾茅庐,达到自己求官,获取功名利禄的目的。而陶渊明是真不想当官,甚至他也不想当一个别人眼里的“隐士”,他只想当一个农民,种地,然后用收来的粮食酿酒。

仅仅这一点,陶渊明就和当时的名士大相径庭,而且我们前面说过陶渊明也有任性的时候,但他的任性也是真的出于本心,并不像某些名士故意做出的“行为艺术”。

陶渊明成名原因(陶渊明为什么没有登上魏晋名士榜)(5)

他嗜酒,但不是非要像阮籍那样大醉两个月,也不是像刘伶那样非要醉死;他疏放,他也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弹奏“无弦琴”,比如他和朋友们喝酒,喝醉了就先睡觉,让朋友们喝够了可以自行离去。

但是他做的事情并不“出格”,他不像阮籍走着走着没路了,就坐下来大哭,他不像刘伶在家里“裸奔”,他要自由,但是他没有太过放诞的行为。

陶渊明之所以被刘义庆从《世说新语》的“名士榜”上刷下来,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他的朋友中没有名士,和他一起喝酒的都是他的邻居——种地的农民;二,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陶渊明从来不参加名士们的聚会——清谈。

清谈是检验名士的重要标准,陶渊明却从来不参加,他才华横溢,却只用来写几篇文章,做几首小诗,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和别人作累死脑细胞的辩论。

综上所述,陶渊明真的算不上名士,他只是一个过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同时,也给后来无数的中国人创造了一种想要的生活——桃花源。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水云初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