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年来经典的谍战片,很多人会提到有“谍战教父”之称的导演兼演员柳云龙拍摄的《风筝》。这部剧的主人公,军统王牌特工郑耀先,隐藏中共地下党的真实身份,忍辱负重潜伏十几年,险被自己人“锄奸”。他与戴笠、郑介民、毛人凤等上级斗智斗勇,传递情报,惩处叛徒,挖掘特务,为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观众普遍对《风筝》津津乐道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质疑:郑耀先这个艺术形象是不是有一点过了?真有人能像他那样把戴笠等人玩弄于股掌间?

郑耀先揭秘(现实版郑耀先)(1)

其实,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精彩!“郑耀先”可不止成功欺骗了顶头上司,连老蒋和胡宗南这样的“大人物”也被他玩傻。

这个奇人就是李茂堂。他在国民党内最高职务为:中统局驻西北局专员、中统陕西省办公室主任。

更奇的是,他始终没被敌人发现真实身份,解放时得以全身而退,并保护了古都西安免遭国民党炸城,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第一任国内贸易部(现今商务部的前身)副部长。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个“大人物”都是被他怎么玩的吧。

李茂堂:冒死跳伞“救驾”赢恩宠

李茂堂出生于1906年的陕西渭南,少年时学过电报技术。他20岁入党,曾在武汉为党工作,后来回到老家搞工运。他还担任过中共陕西省电报局支部书记、西安市东区书记。

1935年9月,李茂堂不幸被捕。中统局局长徐恩让叛徒杜衡劝降李茂堂。杜衡是中共陕西省委原书记,与李茂堂相熟。

李茂堂将计就计,假装贪图高官厚禄,投降进入中统。他牢记当时代管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中央特科领导王世英的嘱托:单线联系,长期潜伏,越貌似反动越好。

李茂堂深深懂得:在中统里爬得越高,权力越大,对地下工作越有利。可是,他在国民党内并没有上层靠山,如何能在中统里“脱颖而出”,不断得到晋升呢?

李茂堂时刻在寻找,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机会终于来了:1936年末,西安事变爆发。南京政府分成了两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主张求和,何应钦等竭力主战。而中统则领命研究营救老蒋的可能性。

怎么救?谁来救?把握有几成?失败了怎么办?这几个问题像个连环套,困住了所有人。谁也不敢冒然做决定。

李茂堂敏锐地察觉,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深思熟虑之后,他镇定自若地站出来,提出了一个令人咂舌的计划:跳伞“救驾”!

“谁去干?”

“我!”

李茂堂胸有成竹地摆出理由:一、西安离南京有上千公里,且已为东北军严控,空降是最合适的方案;二、他是当地人,熟悉环境,能讲当地话;此外,在西安城内外,他都有可靠的亲戚朋友可以寻求帮助。

一番话说得徐恩曾等人连连点头。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李茂堂从飞机上纵身一跃,降落在西安郊外……

没有不透风的墙,东北军得到了有人空降的消息,对进城的人严加盘查。李茂堂被抓住了。面对东北军的刑讯,他一声不吭。

就在即将被枪毙前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李茂堂幸免于难,顺利返回南京。虽然跳伞“救驾”连老蒋的面也没见着,但他的“忠勇”却给老蒋和徐恩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茂堂靠着敢于九死一生的大智大勇,获得老蒋的连连提拔,成为中统特训班总教官。后来,他又担任中统陕西调查室副主任,迈入中统的骨干队伍。

郑耀先揭秘(现实版郑耀先)(2)

利用双陈:引“鹬蚌相争”巧夺陕西省中统最高权

民国时期的“双陈”,是指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俩。两兄弟掌控着国民党党务机构。陈立夫还是中统的创立者,坊间甚至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

陈氏兄弟之所以能这样,是与他们的父亲分不开的。他们的父亲陈其美是同盟会元老,孙中山的左右手,享有“民国第一豪侠”之称。

同时,陈其美是老蒋的结拜兄弟,是当年老蒋得以接近孙中山,并得到后者赏识的介绍人。

李茂堂了解到,陕西省的中统内部存在着两派争斗。一派被称为“CC系”,后台便是陈果夫、陈立夫。另一派被称为“朱系”,是跟随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的朱家骅。

李茂堂与中共上级王超北等商议,利用两派不和,制定了一套方案,以助李茂堂在中统谋取更高职位。

于是,好戏开演。在陕西中统召开年会之时,李茂堂怂恿CC系把朱系的人暴打一顿,导致两派闹到老蒋那里。一方说对方的人目无尊长,犯上作乱,殴打上司。另一方说对方的人排斥异己、欺辱下属、瞒骗上司。两方争执不下。

结果不出李茂堂的预料,CC系凭借陈氏兄弟与老蒋的深厚关系完胜朱系!陈果夫接替朱家骅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陕西省党部主任的位子也被CC系的谷正鼎拿下。

作为功臣,李茂堂荣升中统陕西省主任、西北局专员。至此,陕西省中统最高权力被李茂堂收入囊中。

计对谷正鼎:化解毒计,赠吃哑巴亏

走马上任的谷正鼎是个坚定的反共分子。他授意成立的一个集中营里,监禁了许多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

当时处在第二次国共合作阶段,谷正鼎没有正当理由却又不甘心释放这些进步之士,一条极为恶毒的计谋被秘密制定出来。

那就是派一名手下装扮成被捕的进步人士混进犯人里,佯装表现激进而受到监狱方的严刑惩戒。在取得狱友的同情和信任后,再制造机会,让这名手下人鼓动狱友们越狱。而埋伏在四周的狱警以镇压暴动为名,对犯人进行“包饺子”全歼。

李茂堂在一次中统会议上惊闻此毒计,立即通过地下党通知了狱中的秘密党组织。当毒计开始实施,那名假进步人士跳出来鼓动狱友越狱时,难友们一哄而上将他围殴致死。

谷正鼎哪里知道,让他吃哑巴亏,毒计失败,白损一兵的人,居然是帮助他上台的亲信,李茂堂!

郑耀先揭秘(现实版郑耀先)(3)

迷惑胡宗南:一箭三雕,成知己、立奇功

胡宗南是老蒋最宠爱的军事将领,时任第一战区代理司令长官,手握重兵几十万,号称“西北王”。

1945年春,李茂堂的上级王超北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要其去延安汇报工作,接受新任务。

李茂堂心思缜密地做出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去找胡宗南,提出中共七大后会有哪些新动向,是中统应当掌握的。因此,他打算由自己亲自出马,到延安刺探情报。

生性多疑的胡宗南并不信任他,疑心他本来就是中共方面叛变过来的人,担心他到了延安会倒戈,因而对他进行了生死考验。

在李茂堂刚刚说完自己的建议的时候,胡宗南伴着一声冷笑,直接拍桌说到:“来人,把他带下去给我毙了!”

李茂堂早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镇定应对,一脸“大义凛然”之色,“坦然”道:“我李茂堂光明磊落,要杀就杀,问心心无愧”,边说边往外走。

李茂堂的沉着冷静打消了胡宗南的怀疑。

同年秋,他李茂堂化名张怀中,由经商的堂兄“李茂荣”陪同,以中央交通部巡视员的身份,越过国民党防线,奔赴延安。谁也不知道,所谓的堂兄,其实正是他一直保持联络的中共上级王超北!

在延安,李茂堂等人受到统管情报与保卫工作的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等人的热情接待。李茂堂还见到了毛泽东。

远在西安的胡宗南做梦都想不到,对于李茂堂来说,延安之行不是深入“敌区”,而是回家!

为了配合李茂堂的行动,延安方面把几份秘密等级不高的文件让其带回去交差。同时,新华社还配合李茂堂“演双簧”,在其离开之时发表了一篇文章,声明“张怀中”擅自行动,对延安不友好,是不受欢迎的人。

就这样,李茂堂延安之行一箭三雕。一是掩护王超北安全抵达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二是完成了自己到延安的任务,并由毛泽东亲自批准其重新入党,成为中共特别党员;三是成功地为自己在国民党内的知名度“添砖加瓦”。

回到西安的李茂堂,一时间成了国民党内的英雄:深入虎穴,建立奇功。胡宗南和中统上上下下都对他刮目相看。

而实际上,作为地下党人的李茂堂,真正建立奇功还在后头。

郑耀先揭秘(现实版郑耀先)(4)

1949年初,西安解放已经是箭在弦上。国民党内部对其大势已去也心知肚明。

此时,中统已经改组成党通局。党通局新局长叶秀峰的亲信向离,是陕西省党通局通讯组组长。李茂堂得知,向离受指使,策划了一个不顾全城人民死活的惊天阴谋:安排大批特务潜伏下来,一旦西安落入共产党手中,便实施炸城行动,彻底毁掉这座千年古都。

李茂堂急中生智,精心设计了一套连环计。

第一步,派地下党暗杀了一名向离安排的潜伏特务。李茂堂判断,向离必定害怕让主子叶秀峰得知,认为其掌控不了局面,对其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向离必定封锁消息,对外宣称死者是得急病而亡。一切果然如李茂堂所料。

第二步,李茂堂向向离推荐了自己的旧部下谢维杰。情急之中,向离采纳了李茂堂的建议。他哪里知道,谢维杰是李茂堂的战友,中共地下党人。谢维杰的上岗,离获取潜伏特务的名单更近了一步,但依旧有着距离。

第三步,李茂堂私下找到通讯组二科科长王克平,此人与向离有过节,李茂堂游说他携带厚礼找局长叶秀峰告黑状,使向离丢了位子。正如李茂堂的估计,继任者恰好是王克平本人。

此时,李茂堂走出了至关重要也难度颇高的第四步:策反王克平。这一步他也成功了!王克平将潜伏特务名单悉数交给了谢维杰。

与此同时,李茂堂还成功策反军统陕西站组长任鸿䣭,后者把他掌握的人事档案全部交了出来。

经李茂堂努力得到的潜伏特务名单,竟然多达6000余人!

李茂堂还是不放心,他又向胡宗南毛遂自荐,留下来统筹疏散工作和实施炸城计划。完成任务后再去和胡宗南会合。

胡宗南早已视李茂堂为知己和得力干将,不仅欣然同意,还特地留给他大批财物和人员,甚至包括飞机。

飞往汉中的胡宗南自然没有等到古都西安被炸毁的新闻。不知他是否知道,这一切都归因于他不识李茂堂的庐山真面目。

1950年5月,胡宗南因在西北的失败,遭到台湾国民党45位“监察委员”的联名弹劾。李茂堂的“贡献”不可小觑。

郑耀先揭秘(现实版郑耀先)(5)

与《风筝》中的郑耀先相似,潜伏敌营多年,李茂堂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十几年顶着叛徒的帽子,忍辱负重,默默为党工作。他的儿子以他为耻,与他决裂。许多战友不明真相,以他为敌。建国后不久,又因有人对他的中统经历和政治问题有质疑而遭到逮捕。1953年他患病去世,享年仅46岁。

正所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先辈前赴后继,砥砺前行,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

而像李茂堂这样长期潜伏在敌营的革命者,更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他们需要以超常的毅力、智慧、勇敢,每日行走在刀尖上。

值得欣慰的是,1982年,李茂堂得以彻底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共和国不会忘记英雄,人民也不会忘记英雄!

作者:桌儿布裙

审核:鸿燕

校对:Jessica

排版发布:鼎鼎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