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句顶一万句》“遭遇”之前,我最喜欢的当代文学作品当属《平凡的世界》。但在我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反复阅读之后,最终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深度解析(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多好看)(1)

第一次接触刘震云的作品,读的是《我不是潘金莲》,诙谐的笔墨让人欲罢不能,反映的社会问题又引人深思。既深刻又幽默,是我喜欢的风格。

之后在同学宿舍看到了《一句顶一万句》,就拿起来翻,一翻就停不下来,读完后觉得比《我不是潘金莲》还要好,语言一样的幽默,但内容却更加深刻。《我不是潘金莲》反映的是“上访”这个社会问题,算是中国特色,而《一句顶一万句》反映的却是人性,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轻快的笔调中藏着深深的无奈,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在围绕“孤独”这个主题展开。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每个人都孤独,想找个人说说话,可是真的好难。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深度解析(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多好看)(2)

你把人家当朋友,人家不把你当朋友,卖豆腐的老杨很孤独

“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教私塾的老汪很孤独。

与演戏苏小宝待一夜,啥也不干,只是手谈,县长老史很孤独

怀着满腔的热情传教,但是不被人理解,一辈子没发展几个教徒,牧师老詹很孤独

和某个人结婚,不过是恰逢其时恰逢其人,或者阴差阳错,到头来最多是搭伙过日子,俩人根本聊不来,剃头的老裴、杨百顺、曹青娥等等都很孤独

在某时某刻你可能会遇到一个聊得来的人,可这时候可能你已经结婚,牛爱国很孤独

…………

人生,真是充满无奈,世上的事儿,真是件件藏着委屈。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深度解析(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多好看)(3)

第一次看完《一句顶一万句》后,我就喜欢上了刘震云,后来把他的大部分小说都看了(貌似只有《一腔废话》和特别长的《故乡相处流传》没看),有的还看了2-3遍。

我觉得刘震云的创作历程似乎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描写现实,包括一些官场小说,通过描写现实来反映问题;第二阶段是故乡系列,包括《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似乎要通过故事,揭示历史的深刻规律;第三阶段包括《手机》《我叫刘跃进》等,以《一句顶一万句》为代表,想要揭示人性的规律——孤独。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写得越来越好。

当然,《一句顶一万句》之后,刘震云写得《我不是潘金莲》和《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都不如《一句顶一万句》了,似乎又回到了《我不是刘跃进》的水平。

我十分期待刘震云写出超越《一句顶一万句》的作品!我十分期待刘震云拿诺贝尔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