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颜色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尿液中隐藏的疾病信息)(1)

作者:兰聪颖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泌尿系统可通过生成和排泄尿液调节内环境和电解质平衡,从尿液外观的变化可以推测机体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对于尿液我们能直观感觉到的可分为三部分:尿量、尿气味和尿色。那么,不同尿液变化究竟都有何临床意义呢?

尿量变化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 ml,儿童按体重计算,比成年人多3-4倍。

➤ 尿量增多:24小时尿量超出3 L称多尿,主要见于液体摄入过多、尿崩症、溶质性利尿(糖尿病、使用利尿剂或脱水剂)。

➤ 尿量减少:成人尿量< 400 ml/24 h 或 < 17 ml/h 称少尿,<100 m1/24 h 则称无尿。根据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少尿,肾前性少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导致的肾小球滤过减少,肾性少尿见于各种肾实质病变,肾后性少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等。

尿气味变化

健康人尿液具有微弱芳香气味,尿久置后因尿液分解可产生氨臭味。若新鲜尿出现氨臭味,则见于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潴留;烂苹果气味尿见于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时出现蒜臭味尿;苯丙酮酸尿症尿呈鼠臭味。

尿液透明度

正常尿液是淡黄色透明的,随尿量的增减,尿的颜色可以发生变化,出汗或饮酒后,尿也会暂时性的变浓,但当尿液呈现混浊状态时,有可能是一种病态表现。

➤ 白色混浊状尿或云雾状尿:见于尿结石、血尿和尿路感染等情况,这是因为尿中混有大量脓细胞等炎症性渗出物及细菌,也称脓尿或菌尿,感染性前列腺炎、精囊炎亦可见脓尿。

➤ 膜状物尿: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

➤ 絮状尿:见于细菌感染等。

➤ 乳状浑浊尿:见于丝虫病、淋巴管裂等,因尿中混有淋巴液所致。

尿色变化

浓茶色尿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或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引起的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来自血浆中尿液颜色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尿液中隐藏的疾病信息)(2)结合型,正常情况下,尿液颜色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尿液中隐藏的疾病信息)(3)结合型胆红素在肝细胞中生成后随胆汁排人肠道,被肠道细菌代谢为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故尿中无胆红素出现。而尿胆原则是肠道中生成的胆素原被重吸收后从尿中排出的部分。尿中出现胆红素时,呈深黄色乃至棕黄色,振荡后形成黄色泡沫。

红色尿红色尿见于很多情况。当出现红色尿时,要评估是血尿还是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或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原因导致的,具体评估流程见下图。

尿液颜色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尿液中隐藏的疾病信息)(4)

图1 首先将尿液离心,观察红色是在尿沉渣内还是在上清液内。如果红色仅见于尿沉渣内(上清液不红),则患者有血尿。如果相反,上清液是红色的,那么应使用试纸尿干化学检测法来检测上层清液是否有血红素:如果红色上层清液的试纸尿干化学检测结果为血红素阳性,那么患者为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如果红色上层清液的试纸尿干化学检测结果为血红素阴性,那么患者可能有多种不常见的情况之一。

血尿:红细胞(RBC)≥3个/高倍视野(HP)称血尿。RBC量少时,尿色可无异常,需靠显微镜检验做出诊断,称显微镜下血尿。若出血量超过1 ml/L尿,随RBC量多少,尿可呈淡红色、洗肉水色乃至血样尿,称肉眼血尿。临床上常见的提示血尿的原因有:

➤ 伴发脓尿和尿痛者,通常提示泌尿道感染,也可在膀胱恶性肿瘤中出现。

➤ 存在上呼吸道疾病症状或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则应考虑感染后或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疾病或遗传性肾炎的可能性。

➤ 具有肾病阳性家族病史,则可能为遗传性肾炎、多囊肾病、镰状细胞病等,但偶尔也可见于恶性肿瘤或IgA肾病。

➤ 年龄较大男性,如出现血尿并伴有前列腺梗阻症状,需排除前列腺癌或膀胱癌。

➤ 抗凝治疗过度或出血性疾病史,可导致包括血尿在内的多部位出血,但如果仅存在血尿症状,则难以用长期抗凝治疗解释。

➤ 无菌性脓尿伴血尿,可见于肾结核、镇痛药性肾病、中毒性肾病及其他间质性疾病。

➤ 女性周期性血尿在经期及月经后不久最为明显,提示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此时存在经血污染的可能,故应在经期结束后重复尿液分析以排除这一可能。

➤ 在没有其他可能原因的情况下,近期有剧烈运动或创伤也可诱发血尿。

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是血管溶血,血浆中大量游离Hb流入原尿,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所致。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黑尿热)、大面积烧伤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肌红蛋白尿是由肌肉组织损伤释放肌红蛋白所致,主要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先天性肌细胞磷酸化酶缺陷以及正常人剧烈运动后。

其它:使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或苯妥英),摄入食用色素,摄入甜菜(甜菜尿:甜菜尿是指摄入甜菜后甜菜红色素的排泄所致)、火龙果、大黄或番泻叶,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乳白色尿见于丝虫病和淋巴管破裂等引起的乳糜尿和脂肪尿;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乳糜尿,若同时混有血液称为乳糜血尿,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则称脂肪尿。乳糜尿及乳糜血尿见于丝虫病、腹腔淋巴管结核、肿瘤压迫胸导管和腹腔淋巴管等。脂肪尿为脂肪组织挤压损伤、骨折、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变性坏死等,导致脂肪小滴出现于血和尿中的表现。

黄白色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等引起的脓尿,因为尿中混有大量脓细胞等炎症性渗出物及细菌呈现黄白色。

绿蓝色尿见于胆道梗阻,尿胆红素氧化所致,或铜绿假单胞菌尿路感染、药物及化学制剂(如:亚甲蓝、丙泊酚或阿米替林等)。

棕黑色尿见于标本放置过久、服药或黑色素瘤等。

紫色尿通常是使用导尿管的病人发生尿路感染所致,感染的细菌通常为绿脓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肺炎菌、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菌的作用下,尿液中的硫酸吲哚被转化成靛蓝和靛玉红,因此尿液呈紫色,称为“紫色尿袋综合征”。

黑色尿可能由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或褐黄病所致。褐黄病通常由尿黑酸(也叫“黑尿病”)导致,褐黄病中出现的黑色尿是由尿中排泄尿黑酸引起,该病中的黑色尿可能只在尿液放置一段时间使得尿黑酸被氧化后才明显。

白色尿可能由磷酸盐结晶、乳糜尿或丙泊酚所致。尿液呈碱性或中性时可析出外观似乳状的灰白色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加酸后可溶解,而碳酸盐溶解后可产生气泡。

粉色尿可能是因为尿酸结晶所致。

参考文献:

[1] Beeturia: Its Incidence And A Clue To Its Mechanism. Br Med J. 1963; 2(5363): 971-973.

[2] 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Green urine. N Engl J Med. 2008; 358: e12.

[3] Green urine after motorcycle accident.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0; 15: 725.

[4] Acute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with minimal renal impairment in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fection. Clin Nephrol. 1976; 6: 451.

[5] Hemoglobinuria with ribavirin treatment.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3; 36: 367.

[6] A cause of pink urine. BMJ. 尿液颜色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尿液中隐藏的疾病信息)(5)2013; 347.

[7] Green urine after motorcycle accident.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0; 15: 725.

[8]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are and benign side effects: propofol and green urine. Pharmacotherapy. 2000; 20: 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