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真题 老王住院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精选10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精选10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精选10篇

考场真题 老王住院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赞美人间真情

材料中的医院对老王全力治疗,老板赶来支付医药费,老王康复后努力回报社会。三个主体的行为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从中能够看到与人为善、感恩知报、诚信、宽容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一点作为主题,进行写作。

2.换位思考

老王因为做过患者,所以懂得怎样帮助病人,这体现了换位思考的思想;老板主动送钱,医院开通“绿色通道”,默许老王出院,同样体现了换位思考的思想。我们可以以此立意作文,倡导大家不要自私自利,要多为他人着想。

3.共建和谐社会

材料中的医院和老板都热心帮助处于弱势的老王,而反观如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劳资纠纷等问题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解决医患、劳资纠纷,共建和谐社会等主题。

晴天

一考生

心中无爱,那是阴霾密布的阴天;心中有爱,那是人间最美的晴天。

世界需要这样一份爱:面对病重贫困的农民工,不管金钱与物质的回报,医院无偿地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为患者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给予了他一份最珍贵而又最普通的关爱。

这份来自医院与医生的关爱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那些病人来说,却如同烈日炎炎下行走于沙漠中的人,在极度虚弱中偶然遇到的一片绿洲,给予这干燥天气下的一丝湿润;如同云霄刺出的一缕阳光带来的照亮心灵深处的温暖。

试想,如果医院没有为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老王免费做手术,或者想想近来那些令人痛心的报道:无良医院因患者无力支付医疗费拒为病危病人做手术,我们会感叹社会医疗关爱去哪儿了!所以,当前社会要不断改进医疗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普遍的关爱,替他们撑起一片晴天。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这样的一份医德仁心正是当今社会最弥足珍贵的关爱。不知你们是否记得,胡佩兰老人,九旬高龄仍坚守在岗位上,二十年风雨无阻。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秋兰为佩,仁德为心,给予病人最温暖的关爱。从胡佩兰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份医德:高尚、无私,我看到了她用单薄的身躯撑起的一片晴天。

还有一位老人,七十多年,自从搭起手术台,他从未离开过,一双手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就是吴孟超,一位与患者肝胆相照的军医。他们都是这个岗位上最普通却又最伟大的人,他们将生命最美的时光献给了医疗事业,献给了千千万万的病人。即使已经年迈,即使腰背已经弯曲,却仍如老黄牛一般在这片一生奉献的土地上耕耘。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他们是仁医,是济世良药,他们以及这个岗位上无私奉献的人,用行动向我们传递着一份关爱与温暖,向世人证明了医德仁心就在身边。

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像农民工老王一样无力看病、难以承担巨额医药费的人。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生医德的不断提高,那些人的看病的渴望将成为现实,医院的关爱将无处不在,医生的关怀将萦绕在我们周围,为我们驱散生活的迷雾,换来一片晴天。

一份关爱,一颗仁心,一片晴天。

名师点评

1.文章开篇对比“有爱”和“无爱”,进而通过具体事例引出作者所要赞美之爱。结尾处以铿锵有力的句式再次点明中心,呼应题目和开头。

2.作者赞美了老医生的医德仁心,提倡社会医疗关爱,它不仅能救死扶伤,更是“济世良药”,具有现实意义。

退一步海阔天高

一考生

读老王突发胃穿孔引发的故事,让人感慨颇多。这是一个友善的故事,一个诚信的故事,一个感恩的故事,一个和谐的故事。其实,这又是一个关于学会换位思考的故事。

先说老板。你为我打工,我给你工资,我们谁也不欠谁。你生病了,是你的不幸,我同情你,但我没有义务非要为你支付医药费不可。老板这样想,你可以批评他缺少恻隐之心,却不能指责他违规犯法。但是,老板还是从法律的立场上进了一步,回到人道主义的立场,主动送去5000元,最终有了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工地努力打工还钱的一幕。

再说医院。医院为你治病,你付医药费,这是天经地义的。你有困难医院理解,但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不付清医药费,你不能离开。从同情弱势群体的观念出发,你可以批评医院缺少仁爱之心,但你同样不能指责医院违规犯法。但是,医院没有坚持法律立场,而是也选择了人道立场,在没有缴清费用的情况下让他回家了,而这样做的结果则是老王主动请求去医院打工,用以抵债。

再说老王。是的,我欠你们的债,欠你们的情,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我也是一条生命,我也有生存的权利,你们总不能不给我留一条生路吧。老王若是这样想未尝不可,你能说这种想法没有一点道理?但老王还是站在自我责任的立场上,把欠债的事牢牢记在心上,这才有了让各方都满意的结局。

世间事物是复杂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种种不同的回答,这些不同的回答常常互相对立、互相排斥,形成支持或冲击自己权益的正反两极。如果每个人都抓住对自己有利的一端不放,这世界难免就要失衡了。我们常说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放弃自己的一端,站到对方的一端上去,全面地考察和衡量事物,以求客观公正,以求稳妥和平衡。

最近,社会上医患矛盾不断,具体案情各有不同,但从心理状态和思维方法上来说,其实也都是由于固执己见所造成的。谁都有理,谁都不肯退让,不肯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想,于是矛盾和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实现社会和谐,要做的工作很多,改变思维习惯,放弃逞勇好斗,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不同意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事情。

名师点评

作者在材料中看到了一个学会换位思考的故事。文章对比材料中三方的“私心”和实际行为,显示出换位思考对事件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得出每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的论点。文章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将这一论点联系实际,具体到社会上的医患矛盾,进而扩大到整个社会,很有社会现实针对性。

常存善心

一考生

天地有大美,因人心有大善。

——题 记

看苍茫大地,皆以美画、美声入眼、入耳,不禁沉醉其中。恍恍惚惚任笔尖飞扬,写下“善”字,待墨香散尽,不禁细问:“此为何物?”这“善”字难道似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只需君子掬清泉一捧,吹箫于影下,以超然脱俗的姿态轻拥它的圣洁如月,清明如水?

这“善”字难道亦似那妖娆于幽暗鬼魅的冥界中的曼珠沙华,有叶便无花,有花便无叶,需要九九炼狱的磨难,才能洗涤前世的罪恶,换得来世的善果?

面对我苦苦思索得出的答案,我又不禁摇头。这人心中蓬勃而生的善,应是随柳絮般轻舞飞扬潜入寻常百姓家的,温柔而朴实。多一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柴米油盐般的饭香萦萦,少一些“直教人生死相许”,心肠寸断似的罂粟蛊惑;更似那万古长青的山峦、千年滔滔的江水,历久弥新;而绝非繁华盛尽的昙花,夺人心魄的烟火,转瞬即逝。

这样一来,我们常存善念之心,需要的仅仅是平凡的信任与真情,就可以培植出硕大饱满的善果。

大圣人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使人心向善。圣贤谈为善之道,则必是普世之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母子间的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爱人间的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劳动的善;“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人生凄惨如一叶孤舟,但心胸广阔兼济天下的杜少陵对涂炭苍生的善!

放眼社会和历史,我们看到历史的车轮轰轰烈烈滚到今日,漫天尘沙仍挡不住黄金般闪耀的善良之光。雪积三尺之日,用生命送上火红之炭的电力工人;冷嘲热讽、蛮横阻拦中紧紧握住“祥云”火炬的黄皮肤的手,用炽热的心捍卫祖国神圣的尊严;3000米高空纵身一跃的绿衣战士、劫后余生仍不忘敬军礼的坚强男孩,以及更多埋藏丧亲弃家之痛,毅然活下来的幸存者们……壮士也许死了,但善念,却天梯石栈般相勾连着。

心中常存善念者离我们并不远,也许是你们,也许是我们,亦可是芸芸众生中任意一员。它使如丝般的善念钩织在人们心中,在某月某日某一刻突然从内心最深处涌出来,千丝万缕,缠缠绕绕,如脱蛹化蝶前的蚕,丝缕相绕,给自己带来温暖,给别人送去幸福。

其实理想的生活环境,你我都可以维护。只要放下猜忌、贪欲、嫉妒、暴戾,奉上真心、真情、真爱,你我便能常存善心,好似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名师点评

作者围绕常存善心这一主题,层层深入。在文章开头,作者就点明观点。随着思考,作者进一步指出常存善心需要的仅是平凡的信任与真情,接着大量列举了古今的事例,最终向大家呼吁,人人都应常存善念。此外,文中作者的想象大胆丰富,语言富有变化,夸张、反问、联想、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语言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