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独家」 何佳子

现在,大家的视野开阔了,公安剧呈现的题材内容却窄了。影视行业繁荣了,随之急功近利的人多了,真正关注作品内容的人却少了。在人心浮躁的变化中,不忘初心更为可贵。公安剧创作也是一样。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1)

“菜商”“车手”“话务员”……在电视剧《天下无诈》中,借由反电诈分队和地方公安局负责人之间的交谈,这些电信诈骗中的专业术语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真正的故事开始于四年以前。

2015年年底,曾以电视剧《重案六组》中女刑警“季洁”一角为观众所熟知的制片人、演员王茜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做一部反电诈题材电视剧。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挺发愁的。不像缉毒等刑事案件那么惊心动魄、拳拳到肉,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型犯罪和无动机作案,是通过海量数据筛选、信道分析以及信息流、资金流追踪来破案的。呈现特点上,技术性强,故事性弱。”如何讲好反电诈的故事,成为困扰她和主创团队的首要难题。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2)

王茜 《天下无诈》制片人

带着疑问,王茜和团队走访了公安部、北京市局、天津市局、苏州市局、广州市局、温州市局六大单位,采访了超过100名反电诈一线干警。“最开始担心的数据枯燥什么的,都没了,这里面故事太多了。采访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个事必须做,而且必须要做好。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这类案件不被遏制,比杀人放火的危害还要大。”

2019年1月30日,王茜担任制片人的反电诈题材电视剧《天下无诈》在北京卫视开播。剧中重点展现7大电诈类型、48大类电诈骗局,全方位揭秘各类常见电诈手段,同时还将从公安干警的角度出发,真实地展现战斗在反电诈一线的公安刑警形象。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3)

郭晓东饰邝钟

“相较于收视数据,我们更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剧,增强防范意识,敲响防范警钟。全民反诈,才能‘天下无诈’。”王茜告诉「广电独家」。

▍取材真实案件,首部反电诈电视剧“诞生记”

从2015年底开始筹备到2019年1月播出,《天下无诈》用了整整4年,其中光是剧本打磨就花了近两年时间,“3个文学统筹一起,经历了十几个编剧,最后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剧本。”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4)

王茜饰朱西宁

为破获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电信诈骗案件,郭晓东饰演的原刑警队副队长邝钟临危受命成立反电诈支队,与猖獗的电诈犯罪集团斗智斗勇。从初级版的“猜猜我是谁”到升级版的“我是你领导”,再到“冒充公检法”“假绑架”“木马病毒”等,在精彩刺激的较量中,一个个电诈骗局被揭开面纱。

跨国犯罪是电诈案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意味着,破获电诈案件,通常不是一个分局或者一个支队能够做到的,而需要多部门统一协调,协同作战,是真正的全民作战。“整个拍摄过程,公安部在内的政府部门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呈现反诈行动,拍摄中我们基本是随时待命状态。只要一协调好,摄制组马上出发。有一场抓捕戏,就是直接跟着反电诈分队进入机场停机坪拍摄的。”王茜笑着说,“有人说,你们这戏中等制作,没流量明星,也没大腕,靠什么火啊?我的回答是,单是这可遇不可求的拍摄资源和第一手的真实案例就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5)

付嘉饰廖北京

王茜告诉「广电独家」,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件是剧中第四集的1.2亿巨额电信诈骗案。该情节取材于2017年发生在贵州省的真实案件,也是当时国内电信诈骗数额最大的案件。“乍一听,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怎么会一步步被骗那么多钱。电信诈骗的一个特点是所有人都深信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谓‘当局者迷’,很多情况下,人们会被自己的贪欲、愚蠢甚至善良所蒙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6)

薛皓文饰涂门

剧中,反电诈支队队长邝钟说,“电信诈骗,说小,几块钱买不了什么东西,说大,就是民生民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我们没有刑警的命案必破,没有缉毒警察的出生入死,治安警察的百姓拥戴,我们有的是什么?是庞大的数字信息、电话整理调查等等。我们等待的是什么?是漫长的周期、频繁的出差、百姓群众的抱怨、不理解。”

这段话就出自《天下无诈》制片人王茜的心声。在前期采风时,她跟着反诈支队了解电诈案件后期的还款工作。很多老百姓戴着帽子、口罩进来,拿完钱转身就走,连一句“谢谢”都没有。“我过去说,方便采访您一下吗?对方横眉冷目,哼了一句,‘没什么好说,我被骗了十几万,这才给我还回来一万。’”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7)

“对电诈案件来说,追捕是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很多百姓群众并不理解。通过这部剧,除了提醒大家增强防范意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好警察故事,树立真实的警察形象。”她告诉「广电独家」,从基本的警容警服到规范的审讯流程、法言法语,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每个细节都力求贴合实际、符合规范,真实再现公安干警侦破电诈案全过程。

▍“我不做爆款”

《天下无诈》项目刚启动时,就有投资人找到王茜说,“我们一起做,做成像《法医秦明》《白夜追凶》那样的‘爆款’。”听了这话,她哭笑不得,“不少被称为‘爆款’的涉案剧都是以向《重案六组》致敬为口号的。怎么到现在要调过来,去学习拍摄以罪犯为主要视角的所谓‘爆款’。”

拒绝了投资人的“爆款”邀请,王茜说,“我不会做爆款,只会把故事通过影像真实呈现出来。我的关注点在作品本身,不在之后的商业回报率上。”在她看来,经常被提及和讨论的涉案剧尺度问题,核心并不在于如何把握具体的“红线”标准,而在于初心是什么。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8)

徐悦饰马赛

真正的尺度是不需要把握的。如果你的初心是追求猎奇、刺激、暴力、大尺度,那么你的创作思路肯定不是警察在干什么,而是犯罪嫌疑人是如何作案的,最后呈现出来的也一定是以犯罪嫌疑人和犯罪过程为主导的。这就难免会有所谓‘红线’和尺度的问题。”她坦言。

在她眼中,目前市场上不少警匪剧或者涉案剧都是打着公安剧的幌子在消费公安文化,“在塑造刻画反面人物时,用了大量笔墨,写得‘好嗨哟’,公安干警的角色只不过是绿叶或者辅助。大篇幅在描写罪犯的心理活动,描写案件是多么离奇,追求内容的刺激耸动,难免会触碰底线。”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9)

她以《重案六组》《营盘镇警事》《刑警队长》等公安题材剧为例,“从警察的角度讲述真实案件故事,自然不存在关于‘红线’和尺度的担忧。只要不消费公安文化,不打着公安剧的幌子做自己的文章、打擦边球,是不会出问题的。如果总是想试探底线,触碰‘红线’,一定会出事。”

从《重案六组》到《天下无诈》的初心坚守

2018年,伴随着政策监管的深入完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影视行业经历了由狂飙突进向理性前行的业态变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制作、播出和收视成为年度热点。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10)

在《天下无诈》北京卫视开播发布会上,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就收视率造假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收视率造假不单纯是一个统计问题,也是一个违法犯罪问题。公安机关将按照法律规定,不断加大对收视率造假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犯罪嫌疑人,确保有一个准确、客观的收视率,避免对观众造成误导。

王茜认为,从市场运作角度看,影视行业面临的所谓“严冬”考验其实是部分影视公司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2018年的沉淀调整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必须回归到作品本身。对创作者来说,则必须沉下心来。”

她坦言,《天下无诈》拍摄于中国电视剧制作费用最高的2017年,尽管如此,整体来看,最简单的仍是拍摄过程。摄制组先后转战珠海、澳门、香港、马来西亚、北京、天津、温州多地取景拍摄。“整个过程中,公安部给予了莫大的支持,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地公安局协调对接,合作非常顺畅。稍微难一些就是剧本创作,但最难的还是最后的发行和播出。”

“当我们把作品拿到市场上,难免被商业目光所衡量。大家都觉得没有小鲜肉,没有大咖,没有离奇的情节,又不是古装IP,在发行阶段经历了很多波折,好在有包括北京卫视在内的播出平台始终站在身后,支持着现实题材剧集。”她感慨道。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11)

从2001年到2019年,18年过去了,当《重案六组》剧组重聚《天下无诈》,有些变了,有些没变。“我们都变老了,但对公安剧的初心没变。”从《重案六组》的季洁到《天下无诈》的朱西宁,王茜透露,其实最初自己是拒绝出演的,因为不想重复和消费经典,“直到采访过程中,看到一位跟我年纪相当、从远郊区县派出所调过来的一位女政委。有了这个人物原型,才有了朱西宁这个角色。”

王茜现在还记得,《重案六组》第一部拍摄时,剧中使用的还是寻呼机,“现在,大家的视野开阔了,公安剧呈现的题材内容却窄了。影视行业繁荣了,随之急功近利的人多了,真正关注作品内容的人却少了。在人心浮躁的变化中,不忘初心更为可贵。公安剧创作也是一样。”

重案六组原班人马二十五年重聚(重案六组重聚天下无诈)(12)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