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东北演出的相声演员姜昆,遇到了在大城市铁岭小有名气的二人转演员赵本山。赵本山的表演逗得姜昆前仰后合,在姜昆的帮助下,1990年,赵本山成功携带东北喜剧入关,开启了他的喜剧王国之路。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

回看如今的内地喜剧电视剧江湖,真正的方言喜剧电视剧只剩《乡村爱情》系列独霸江湖。这是赵本山和他的东北喜剧范儿的胜利,可这也是中国喜剧剧集的悲哀。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2)

看着视频里刘能和谢广坤斗法十年,听着魔性的东北嗑儿。不知道作为创作者的电视人们怎么想,作为观众,我们又是否该对这样的方言喜剧凋零而负责呢?

中国方言喜剧剧集的出现其实与情景喜剧密不可分,尤其是京味儿喜剧剧集的出现。1993年前后的《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让京味儿喜剧火了一把。各种干净利落脆的北京话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3)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4)

什么“开涮”、“挨呲儿”、“再渗会”、“别介”等等,可以说,正是方言这一元素的加入,令李冬宝、 余德利还有贾志新和贾家一家人变得更生动、鲜活,别有一番新鲜感。

如果方言不是一大利器,创作过《我爱我家》的英达团队,怎么会在接下来的喜剧创作中,继续延续这一大特色呢?

1997年,英达、梁左这对熟悉的老搭档再度创作了沪上方言喜剧《新72家房客》,海派味儿的喜剧在严顺开老爷子的演绎下,展现着上海人在石库门生活的苦乐悠然,让南方观众也真正领略了一把喜剧的魅力。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5)

2001年,英达联合堂兄弟英宁,新导演吕小品一起,攒出了又一部很多人童年记忆的喜剧《东北一家人》,本剧有着浓郁的关东特色,风风火火,讲究也活络。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6)

李琦和彭玉主演的爸爸妈妈是这个东北家庭的核心,也是剧的核心。围绕他们的一众儿女才上演着哭笑不得的故事。牛家这个坐落东北城市的家庭,拥有了火遍全国的魅力。那是因为有趣耿直俏皮的东北方言和接地气的故事,让很多人倍感亲切。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7)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8)

或许是受到英式喜剧的启发,在那些年,我们看到各种方言喜剧剧集的崛起,勃发之势真有百花齐放的盛况。

川渝方言具有鲜辣直爽的特点,在塑造人物上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所以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能听到一两句四川方言冒出。在方言喜剧剧集上,川渝也独树一帜,拥有仅次于东北喜剧的实力。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9)

1997年,《山城棒棒军》作为地方电视台出品的方言喜剧先发一枪,在西南地区引发收视狂潮,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它播出时候的状况也不为过。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0)

之后几年,《爬坡上坎》、《表妹进城》、《傻儿司令》、《王保长新传》、《幸福耙耳朵》等川渝方言特色的喜剧也是风靡一时,见证着方言的巨大吸引和别样风采。至今,这些剧集大都在8分以上,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是语言的魅力展现,也让观众们有机会一览川渝神仙般的自在和人皆有之的苦辣酸甜生活。

那段时期,像“摆龙门阵”、“喝茶”、“耙耳朵”等各种川渝特色的吃喝休闲和逗趣对话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有趣调剂。强大的吸引力和普适性也让后来的影视创作者们会推出特色的川渝方言版本作品,如姜文的《让子弹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1)

除了川渝,天津味儿的喜剧也是最有生命力的类型喜剧。其中佼佼者大概当属杨家父子的《杨光的快乐生活》。

那时候,相声艺术家杨少华早已是京津一带有名的大师,为了帮助小儿子杨议,找来天津人艺原院长许瑞生当导演,韩兆做编剧,一起创作了经典的天津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聚焦一对父子和他们的亲友在城市角落的种种奇遇囧途生活。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2)

杨光、条子这对难兄难弟可以说演绎了城市小青年的众生相,创业投资失利、好人好事被误会、恋爱遇阻,他们就是那个时候,城市青年的真实写照啊。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3)

除了东北、京津、沪上、西南,在祖国的南边,广东方言(粤语)喜剧剧集的创作也没有停下脚步,诞生于2000年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则是出圈的典型。至今,提起演员刘涛,大家都还记得她曾经在里面演过三嫂胡幸子。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4)

《外来媳妇本地郎》持续十几年,几千集的故事,把广东老百姓的生活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生动地刻画出广州老城区大家庭康家的冲突和喜乐。

如果熟悉英达团队,他们其实还创作过一部西安方言的喜剧《西安虎家》,那是在2004年。可惜那部剧的影响力比不上《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

也是在那几年之后,方言喜剧如果约定好的一般,集体进入衰退期。仅仅剩下本山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和他们的《乡村爱情》独力支撑。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5)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6)

这样的情形对方言喜剧剧集这个亚类型而言,无疑是危险的。

2010年之后,更是一部有影响力的新的方言喜剧都没有出现,市场沉寂,观众也似乎就要遗忘那些熟悉的方言故事。

如果说2010年刘震云原著改编的河南方言电视剧《我叫刘跃进》算是一部喜剧的话,那也已经过去9年了。9年来,国产剧花样越来越多,飞天遁地,盗墓夺宝,可惜就是没有了生活的真相。

国产方言喜剧的凋零,根本上是创作人才的匮乏和市场的急剧变化得不到满足。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7)

如果回顾方言喜剧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英达、梁左、英宁和他们带出来的吕小品、宁财神、俞白眉,构成了中国方言喜剧的半壁江山。在梁左离世后不久,他们也慢慢四散分开,大概也预示着方言喜剧的由盛转衰吧。

当下的方言喜剧创作,更是面临无人可用的状态,文艺创作者集中都市,缺乏对各地生活的真切体察,难以创作出有地方特色的内容。不能深入群众,就很难找到共鸣共情的创作角度。

再有,喜剧市场变化剧烈,老一套的小品、段子式的创作也不能够满足新一代观众的情感情绪释放需求。因此,关键是找到既有地方特色又形式新颖的表现手法和故事。

国产影视剧大型方言秀(国产方言喜剧凋零)(18)

在荧幕越来越少方言喜剧的情境下,大银幕的电影创作却是另一番情景,去年的《无名之辈》是贵州方言的胜利,2016年的《火锅英雄》是重庆话的胜利,更别提经典的《疯狂的石头》也有重庆话、青岛话、河北话等交替出现。

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方言则是更具生命力的表达。在中国电视剧里,它们也不应该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