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身上怎么又多了一个“小肉粒”?”
今年45岁的李阿姨对着镜子自叹,她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脸部就一直频繁出现粉刺、斑点,除此以外,颈部还会冒出一些“肉疙瘩”。
这让李阿姨十分苦恼,想要用手揪掉它,却又不敢,甚至还怀疑自己是感染了HPV,所以才会长肉疙瘩。
事实上,身边很多人,不经意间都发现自己会莫名长出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小肉球,也有不少传言认为这是感染HPV的信号。
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不同部位的“小肉粒”,又预示着哪些疾病?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脖子和腋下的“小肉粒”是什么?皮肤主要有屏障、感觉、体温调节、分泌和排泄、代谢、吸收和免疫等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最外的器官,皮肤坚韧而柔软,覆蔽全身,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免受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因素的侵袭。
1、屏障功能:皮肤表皮角质层细胞牢固地相互交错,致密而又坚韧,可以抵抗摩擦、压迫,皮下脂肪有缓冲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深部组织、器官,避免牵拉、冲撞、挤压等机械性刺激损伤;
2、感觉功能:分布于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共同感知体内、体外的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产生触觉、压觉、冷觉、温觉、痒觉、痛觉、形体觉、定位觉等;
3、体温调节功能:为保持人体恒定的体温,皮肤可以通过浅层血管收缩及汗液蒸发,对体温进行自主性调节;
4、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主要依赖汗腺和皮脂腺,完成分泌和排泄功能,如汗腺分泌,可以将人体中的乳酸、尿素等排出体外,皮脂腺分泌皮脂,可以保证皮肤湿润;
5、代谢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机体的主要代谢,如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也能在皮肤中进行;
6、吸收功能:皮肤可以通过角质层、汗腺、毛囊、皮脂腺等,完成吸收功能,如吸收水分、盐类、重金属等;
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包括多种细胞成分和体液成分,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可以防止微生物入侵,促进创伤修复等。
皮肤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等,任何组织受到损伤,都可能影响皮肤生理功能。
一般来说,油性皮肤的朋友因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在颈部、腋窝、腹乳沟等皮肤处,或者汗液排泄容易储存下来的地方,会发现所谓的肉疙瘩,也称之为赘生物、赘生物相对来说质地比较柔软,也没有太大的疼痛的感觉,可是赘生物也分很多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丝状疣
据了解,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变,当皮肤黏膜被乳头瘤病毒感染后,感染部位会长出一簇丝状疣,虽然这些“小肉粒”突然长出来,让很多人害怕,但是不用太过担心,这些丝状疣不会恶变,也不会影响身体。
针对这种情况,不需要过多处理,自己抵抗力提高了,可以自己消失,但是会有很多人增加,建议去医院专业治疗,改善这种情况。
皮赘
临床上将这种小皮肉称为皮肤癣菌,属于皮肤良性增生,其外观很像一个小痣状的毛刺,不痛,肉色,早期出现时,一般体积较小,不易被发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继续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会导致皮肤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导致痘痘越来越多,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这种小鲜肉没有传染性,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染。
脂溢性角化病
人的颈部长期暴露在外,日晒、暴晒,导致颈部皮肤受到刺激和影响,皮肤出现老化现象,这种情况下,皮肤容易长出褐色或暗黄色的小肉粒。
这种皮肤病变称为“脂溢性角化病”,如果数量多,可以去医院做激光消除,另外可以用外用药物来改善。
能直接用手揪掉吗?告诉你答案
虽然“小肉粒”长在表皮上,扎得不深,但是很难拔下来,而且就算扯下来也只是表皮,过段时间还是会长出来的,如果拉得太深,可能会引起基底出血,疣可能会扩散得更快,最终导致疣越长越多。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用手拔,如果想摘除,可以去医院治疗。
关于“小肉粒”的治疗,除了少数全身性的患者,大部分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如外用药物、CO2激光治疗、局部注射、液氮冷冻等方法。
如果“小肉粒”不多,可以用钝器刮掉,也可以用镊子从“小肉粒”的基部以30度角向前推,但处理后要用碘酒消毒止血,注意不要自己操作,应该找医生帮忙,以防误操作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