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价值的管乐品牌(双管乐的前世今生)(1)

全球最具价值的管乐品牌(双管乐的前世今生)(2)

全球最具价值的管乐品牌(双管乐的前世今生)(3)

双管,是由两支长短、音高相同,各有八孔(前七后一)的小管子(上端各安一管哨)并排扎结而成的乐器,构造比较简单,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其音量较大音色深厚柔美、高亢明亮,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

管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小师》:"管如篴而小,并两而吹之"。可见当时已存在双管类乐器。

早期鼓乐队原有吹单管者二人,音色音高不易统一协调,后来在鼓乐对棚时由一人来吹双管。吹双管者每吹奏一乐句,乐段均和谐悦耳,音调准确,又可以控制力度变化,深受乐师欢迎。于是双管在华北地区广泛传开。

双管的用途很广,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尤其在中国北方的一些乐种里,管子是非常重要的吹管乐器。起初双管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婚丧嫁娶和各种喜庆活动演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伴奏乐器。民间为婚嫁丧葬、祝寿庆贺等活动演奏的鼓乐,以唢呐和双管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基本上都是吹唢呐的艺人学习双管。

双管乐流行于滨州市滨城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建国以后,涌现出张敬公、孟吉来、郭庆川、张树岭等一批笙管乐大师,他们不仅能熟练地掌握笙管乐的各种乐器,更能娴熟地演奏先辈们传下来的管乐曲和唢呐曲。目前双管乐主要,传承人为滨城区吕剧团张同琪,其演奏的代表乐曲有《靠山游湖》、《小开门》、《放驴》、《寄生草》、《四络扣》等

双管音域为两个八度。筒音为6,C1=G2,一孔为7,二孔为1,三孔为2,四孔为3、4,五孔为4、5,六孔为6,背孔为7、1,七孔为2筒音加气为高,一孔加气为4,二孔加气为4,三孔回加气为5,四孔加气为6,五孔加气为7。演奏时,管身竖置。吹口朝上,含在嘴的一侧,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正 面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正面下三孔,气流振动两管簧片而发音,交替吹奏短促的音符,以烘托气氛,把乐曲推向高潮。

双管乐吹法讲究,吹奏姿势的是否正确,对吹奏效果的好坏和水平的提高快慢有很大影响。双管演奏姿势有坐、立、走式。演奏形式有齐奏、合奏、独奏、轮奏、间奏伴奏等。站立时身体应向正前方,二目平视,挺胸收腹,自然放松。坐式两脚分开成八字形。

双管在吹奏高音时,用吞、啃、咬三种包牙用力压哨,吹低音时将哨外吐,即老艺人所讲的吞吐功。管哨软,可使音柔和,但到高音时要低一音,管哨硬时,音高可高一、二度,但难控制,易出杂音。

双管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口内技巧和手指技巧两类,在演奏中常常二者结合运用。除了一般经常运用的颤音、滑音、溜音、吐音和花舌音外,还有特殊的打音、跨五音、涮音和齿音、连音、琶音等。除手指的技巧外,哨子含在嘴里的深浅也决定着管子发音的高低,吹奏时,利用口形的变化,民间艺人还创造了模仿三弦音(短促而富有弹性的顿音)、鸡啼鸟鸣、人的笑声以及人声歌唱等独特技巧。

其演奏技巧主要有:

弹音。是吹奏顿音的一种技巧。运用"单舌"、"双舌"(以舌尖弹打哨口一下或两下)及"双吐"奏出。

打花舌。演奏方法及效果与笛同。

箫音。一种特殊的弱奏技巧,用嘴唇夹紧哨面,同时控制气息,发出极小的音量,似箫声。

滑音。运用手指的渐按和渐开,同时配合嘴唇对哨子的控制和气息的强弱而形成。

叠音。又叫指花,在本音的上方音孔用手指快速弹打。与一般颤音效果不完全相同的是,叠音不仅可在上二度打动,也可在本音的上三度、上四度、上五度打动。

打音。在发音孔和其下方的音孔用手指急速打动。

垫音。在吹奏一音时,将第8孔的按指急速地抬起一次,发出类似倚音的效果。

循环换气。通过鼻吸气和嘴吹奏的协调动作,使演奏长时间气息不断,运用循环换气法可不间歇地奏出长时值音型。

双管乐常见手法有"梢头"、"穗子"、 "句句双" 、"金橄榄"等

"梢头"没有固定的乐谱,只须保持问答式的对句结构,是演奏者临场发挥、显示演奏技巧和造成热烈气氛的段落。一般情况下,"梢头"多与前段曲牌的调高一致,但也有例外。

"穗子"手法,旋律中出现了长时值的音符,并有其他音符围绕它运动,同时乐队与这长时值的音符之间形成了类似于戏曲唱腔紧打慢唱效果的伴奏手法,再加上多种演奏技法的集中使用,以及长时值音符(中心音)的不断移动变换,给音乐造成紧张热烈的效果。

"句句双"的手法。"句句双"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常见的音乐结构手法,汉族民歌中有,传统民间器乐曲中更为常见。它是一种重复的手法,被重复的部分可以是乐句,也可以是乐节或乐汇。但它又不同于一段的重复:所谓"句句双"的含义,并不是强调一定要重复乐句,而是强调"重复"作为一个音乐段落的结构原则。

"金橄榄"手法,即两头小中间大。在快速的进行中,旋律片段的单位长度有规律地递增、递减,使音乐得以展开。

双管的曲体,常由慢板或中板的"身子"加快板的"尾巴"两部分组成,有的曲牌有固定的"尾巴",有的曲牌则没有。后者在演奏时可借用其他曲牌的"尾巴",也可使用"梢头"做"尾巴"。

双管乐的乐曲结构主要有四类:单一曲牌的变奏,往放变奏两次,速度由慢到快,技巧越来越复杂,在高潮中结束;曲牌联级,速度布局同上;在曲牌变奏或曲牌联缀的基础上加"穗子",以即兴的手法充分发挥乐器的演奏技巧,并增加音乐的张力和动力感,在高潮中结束全曲;旋律段落与打击乐段落交替出现,形成较大型的吹打套曲。

滨州双管乐刚柔相济,既能传递粗犷、深沉、高亢的音色,又含有细腻、委婉、柔美的特点。它同唢呐、笙、二胡等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其独特的音色和独特的表现力是其它乐器所不具备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的和新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让双管乐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失去了市场,民间艺人依靠吹双管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改行干别的工作。滨城双管乐的主要是唱白活和婚丧嫁娶活动,年轻人根本不感兴趣,后继乏人,濒临失传。

双管乐传承谱系

第一代张氏先辈

第二代张敬公

第三代张树岭

第四代张同琪

主要传承人

张同琪 1955年4月,自幼随祖父张敬公和父亲张树岭学习唢呐和管子,青年时期进入滨县吕剧团始终担任乐队编配和唢呐底子、笙的演奏工作,参加编配和伴奏的剧目有"田嫂"、"李二嫂改嫁"、"瓜王愁"、"挂职村长"、"老冤蛋收礼"、"老冤蛋告状"、"村官罢免"、"隔墙姐妹"、"婆婆"、"李天保娶亲"、"灵堂花烛"、"王华买父1-5"等,其中"挂职村长"剧目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奖。"老冤蛋收礼"剧目获省文化厅剧目一等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优秀剧目奖",印度国际奥林匹克亚戏剧节国际最高荣誉奖并且中央11台戏曲频道播放。"婆婆""隔墙姐妹"两剧分别获省文化厅颁发伴奏一等奖,并参加了省电台、电视台的录音伴奏。

多次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举办的大型庆典音乐会,担任主吹和独奏工作。03年7月参加了"山东省戏曲器乐大赛",并荣获山东省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三等奖。

2004年在"滨州之夏"、7.1建党节、国庆节大型晚会上,演奏的唢呐独奏百鸟朝凤、"一枝花"、"欢庆"笙独奏"红花遍地开""织网歌"选段,并在滨州电视台录音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