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种地,就会让人想起一首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意是说,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其实大家都知道种地的辛苦,尤其是农村人更是深有体会,让孩子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摆脱种地的命运!
然而,时代在变化,这已经是老一代人的想法了。现在有不少的大学毕业生,一出校门就回到农村,开启了种地的创业之旅。
来自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坑镇大山深处的柯嘉华、周晰就是一对年轻的90后学霸夫妻,毕业于同济大学,为了心中向往的田园生活,不顾家人反对,回农村种地。
对于他们的选择,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在名校毕业出来的他们完全可以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幸福地生活下去,并不看好他们“回农村种地”这件事情。
但是,经过他们夫妻俩的努力,如今事业已小有成就,200余亩土地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那充满泥土气息的田园生活,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同济大学结缘
这对90后学霸夫妻,丈夫叫柯嘉华,妻子叫周晰,他们都是毕业于同济大学。
2009年,柯嘉华考上同济大学,攻读交通运输专业。家长希望他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他却对种地情有独钟。
大二的时候,他在学校里就组建了一个农业社团——“筑梦农庄”,和社员利用校园内的一片土地来种菜,然后把种出来的菜给老师们吃,受到了老师的赞赏。
当时家长以为他只是玩玩而已,谁也想不到,在2013年毕业后,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在同济大学校园内60亩生态园的孵化基地开始了创业。他说自己喜欢种植,觉得种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坚持去做。
此时,出生于1991年的周晰也正就读于同济大学,因为选修课需要调查一些大学生创业者的案例,她通过同学了解到柯嘉华的项目。
在接触中,两人发现对方都对开创性的事情很感兴趣,总觉得应该坚持为社会做一些事情。两人就此结缘。
虽然在这中间,周晰在毕业后,选择去法国留学两年,但是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并且在回国后,就与柯嘉华结婚了。
不顾家人反对,回农村种地
原来柯嘉华在城市创业,周晰嫁给他时,全家人也是很看好他们的。
谁也想不到的是,去年疫情时,回到老家农村住的夫妻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决定在农村种地。
他们好不容易从大山村走出去,如今又回来了。对于他们俩回乡创业,两家人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接受。
但是,家人的反对,没能阻止柯嘉华回农村老家创业的决心。
周晰觉得丈夫所做的是一件具有社会价值、能让餐桌安全的事情,她十分支持,也放弃城市里优越条件和发展前景,和丈夫一起回农村,在大山深处开启他们的生态农业种植之路。
收获成功
刚开始,他们的生态农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是大家都不看好他们俩,大学毕业回农村种地有什么出息,一听到他们不用农药化肥种果蔬,更是对他们直摇头,表示没希望了。
其次,他们在实践中确实遇到了困难,想要保持原始生态种植,就意味着伴随虫害,有机种植产量收成低等问题。
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下定决心:从我们自己做起,做出来给大家看。
为了种出优质的农产品,夫妻俩努力学习、实践和探索。他们在网络平台上,结识了很多“新农人”,彼此互相交流,分享种植经验。
经过他们的努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了生态种植。
如今,他们通过网络直播,每天把30多种蔬菜向大城市输送,供不应求。
虽然这过程有些辛苦,但是看到更多人能够吃到这优质的食物,他们乐在其中。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大山深处的鸟语花香、田园景色的生活很让人向往,这也是柯嘉华、周晰回农村创业的原因之一。
其次,通过生态种植和养殖,可以让乡村整个产业活起来,让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这是他们创业中的另一个理想,“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柯嘉华说。
其实,柯嘉华、周晰夫妻俩不是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回农村种地创业的人。
12年前,北京姑娘石嫣原本是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毕业后她不在高校当老师,而她是回农村创办了以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为基础的有机农场,并且在2011年嫁给同是人大博士毕业的程存旺,两夫妻双双回农村种地,坚定了自己当农民的信念。
石嫣与程存旺
现在,他们的公司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项目在全国已经有300-500家,年收入已经突破了900万元;而且,他们每年还培养近200位新农人,可以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还有另一个大学生毕业回农村种地的是1988出生的邹子龙,是广东韶关市的一个农村孩子,曾经是高考状元。北大毕业之后,他也喜欢怀揣着田园的梦想,不顾父母反对,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珠海农村当农民种地,搞起一片有机农场。如今的邹子龙也是大获成功,每年的营业收入都超过了2000万元。
邹子龙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种地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老一辈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概念,而是运用知识、运用科技去改变农业,种出生态有机的食物;并且通过网络,它们被送往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报家乡,用脚步丈量沃土,他们就是新时代的“新农人”。(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