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佳方式(因材施教向未来)(1)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搭建以“顺性”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起道德与法治、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艺术、体育、实践与综合六大领域课程。

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下称“宝中外”)于2015年8月开办,办学仅7年,已经成为学区内招生最火爆的学校之一,是宝安区集团化办学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学校践行刘春景校长“顺性教育”的办学理念,以“个性化 国际化”的办学特色,秉承“培养全面发展而又个性鲜明的人”的育人目标,致力于打造学生的“中国心、世界眼、未来胜任力”。在贯彻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学校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发挥外国语学校特色,以“个性化 国际化”双翼助推,将“岭南文化 湾区文化”两美并育,使“顺学而教、顺教而研、顺势而为”三顺鼎立,正逐渐成为一所服务国际化城区发展的创新型示范性外国语学校。

得益于这种办学模式,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深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建设项目试点学校、宝安区首批教育国际化特色学校等荣誉,连续获得“深圳市宝安区初中教学工作卓越奖”。刘春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多次受到《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核心报刊专题报道。

撰文:刘倩 赵亮

受访单位供图

“顺学而教”▶▶

深耕课程建设

构建“顺性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十七届中新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舞蹈特金奖、台湾爱琴海音乐大赛第一名、美国联邦钢琴公开赛一等奖、广东省健美操锦标赛第二名、连续三年入围中国青少年雕塑大展(其中两件作品被中国雕塑博物馆馆藏)……近年来,宝中外学子在国际、国内赛事上捷报频传。

“在宝中外,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都有无限可能。”荣获第二十七届中新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舞蹈特金奖的李维曦同学表示,在这里,每个人生而不同,都可以发光出彩。

学校坚持“个性化 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强化教学中的个性导向,推动个性化测评,依托大数据分析,为每个孩子建立多元、融通、创生的“个性化成长档案”。

作为宝安区“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学校课程发展’项目实验学校”,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深挖本土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以“顺性”为核心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起道德与法治、人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艺术、体育、实践与综合六大领域课程,制定“必修基础课程 拓展性选择必修课程 探究性选择必修课程 自主选修特色化课程”的课程矩阵。奠定共同基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又兼顾学生差异,让孩子保持个性鲜明。

作为宝安区首批教育国际化特色学校,学校创新性引入牛津、新概念等特色教材,实行“1 1”外语必修课程,并整合创新外语选修课程,开设了英语拼读、典范英语绘本阅读、英语趣配音,及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宝中外师生的身影活跃在国际舞台:学校与加拿大列治文学区、英国邓唐纳德小学建立姐妹学校关系;组织了粤港澳大湾区英语教学国际论坛活动,邀请加拿大和美国的教育顾问、澳门濠江中学和香港天主教善导小学骨干教师,与本校师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分享交流教学与管理经验。开展“世界在你眼前”国际化体育文化节、Happy童话节、国际公民节、校园双语涂鸦比赛,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拓宽国际视野;通过模拟联合国、政治学社、思政辩论赛、国际文化节,引导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选拔组织学生赴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开展研学活动,首创“一带一路”之海丝研学课程,培养学生兼容并蓄的视野和包容开放的情怀。

优质的课程建设带来优质的教育。2022年,学校中考成绩全面处于领跑地位,近年的宝安区小学期末质量抽测也表现优异。在国测中,学校各项数据普遍处于高位,受邀成为五所代表宝安区汇报国测数据使用经验的学校之一。

“顺教而研”▶▶

强化校本研修

书写“学有优教”教育答卷

推动“学有优教”,优质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宝安中学(集团)“育人至上,教师第一”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宝中外组建了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他们师德高尚,专业精湛,多位老师获得省市区级各类奖项和荣誉。

“在宝中外当老师体验很棒。学校尊重教师个人专业成长需求,建立个人规划,制定发展方案。青年老师主要以省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例评比、命题比赛等竞赛为契机,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学校‘以大师育名师’,开展‘青蓝工程’,邀请专家指导,校长带头上示范课,全校铺开骨干教师展示课和青年教师评优课,为我们指引方向、营造环境。从最初的职业迷茫,到如今自发的专业追求,这种转变归功于学校搭建的校本研修平台。”谈起自己的专业发展经历,青年教师赵亮老师十分感慨。

为了激发每一位老师的教研动能,学校打造了“纵向交汇、横向融合”的校本研修模型。纵向交汇,是指集团、区域、跨区域三级联动。举办集团各校区之间的学科大教研活动;发挥宝中集团品牌优势,主动承办区域内各兄弟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同时,依托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校平台,在广东河源、深圳、汕头、贵州毕节、广西大化等地建立了合作校,赴广西大化、广东龙川等地送教,共同促进校本研修。

横向融合也有三级架构:短期常规研修,以备课组为单位,研究教学常规问题,每周一次;中期主题研修,以科组为单位,研究教学系统性问题,每月一次;长期课题研修,以课题组为单位,研究全局性、系统性的疑难问题。

“我们更像一个学习大家庭,把读懂学生、教材处理、作业设计、信息技术融合服务课堂变成每个人学习、交流和改变的自觉。”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统一制定作业计划、校本教研等,学校实现了教师的抱团成长。

在近两年的市、区基本功大赛中,学校斩获7项市级奖项(其中4个一等奖),25项区级奖项(其中9个特等奖),被评为“2020年深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小学组)优秀组织单位”(全市仅三所获评)。近三年来,教师荣获区级以上荣誉和竞赛奖励达162人次。校本研修极大调动起老师们的研修热情,学校现有省市区级课题20余项,老师们也积极主动地申报各类教研活动,学校各项研修工作齐头并进。

“顺势而为”▶▶

立足作业测评

探索“减负提质”创新路径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围绕“减负提质”思路,学校将“顺性教育”的理念与国家政策相接轨,从“减负”和“提质”的视角上转变作业布置。作业内容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且注重作业的跨学科、实践性,用“任务群”驱动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此同时,还强调评价的多维度、过程性、分层性,一系列改革创新均导向素养落地见效,让学生成长看得见。

作业创新聚焦“双减”核心。学校把作业设计作为教研工作重点,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作业设计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改变教师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倡导进行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助推内涵发展。学校积极发挥线上资源库的优势,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整合常规教学中的实施手段和考察细则,创新实践,落实“备课—教学—作业—反馈”的管理机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个人自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评价改革导向素养落地。严格落实“双减”文件精神,1、2年级不举行书面检测,而采用“情境式”项目评价方式。数学测量、英语口语、地理绘图等测评活动,重在真实情境中多元化、多角度地考察学生的学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促进学生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多元智能提升。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熏陶下,建校7年来,学生共获得268项区级以上荣誉。

答好“学有优教”这道“必答题”,宝中外一直在努力探索。在宝安区教育局“五好”举措的引领下,学校坚持先进理念引领,打造师生发展空间,提高教师队伍素养,构建特色课程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重投入,强品牌,优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