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和宝妈都特别喜欢吃清明果,清明果质感滑糯、糯韧绵软,看上去油绿如玉。快到清明节了,我们也可以跟宝宝讲讲故事,说说典故,这样既能学到知识,对健康也好。

一、先讲讲故事,说说跟清明的由来有关的人物故事

清明节介子推是什么样的(宝宝爱吃清明果)(1)

之前的热播剧《重耳传奇》大家还记得吗?介子推是《重耳传奇》中追随重耳并帮助重耳复国的重要功臣,重耳赞其为“天下第一侠士”。介子推淡泊名利,功成身退,被世人称颂。他武功高强,乃重耳身边护主的功臣,人们称他为侠士,重耳得此贤臣,对其复国有重要作用。介子推之前属于侠士,但他并没有轻易选择想要跟随的君王或重臣,看到重耳的仁政和宽厚后,觉得重耳是个贤明的公子,后来选择辅佐他,并且直到重耳复国后才选择功成身退。在这部剧里,有一个故事,就是重耳一行逃亡期间,没有吃的,重耳饿晕了,介子推割下了腿部的肉给重耳吃,重耳活了过来,这个就是有名的典故“割股奉君”。介子推跟随重耳很多年,没有娶妻,没有子嗣,后来子推也没有要封赏。介子推拒绝了晋文公的封赏,到绵山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后来,晋文公到绵山找介子推,介子推依然躲在山林,本来想通过烧山让他出来,没想到介子推不出来,反而被火烧死。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民间普遍认为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在那个月不生明火,吃饭也吃冷的食物。''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介子推,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二、再讲讲清明果

清明节介子推是什么样的(宝宝爱吃清明果)(2)

清明果作为清明节的重要食俗与节日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清明果最初是寒食清明果节的食俗,后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发展,被赋予了清明节。清明果以鼠曲草和米粉作为原料的清明果,清明果到了明清开始流行于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广东及其他部分地区的传统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食用。现代更多的是应令尝鲜,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渐地淡薄,而更多的被人们用来当春天的时令点心来食用,也可以馈赠或款待亲友。

清明果的制作主要流程。

清明果是通过采集田间的鼠曲草或艾蒿清洗捣烂挤压取汁,同晾干的水磨糯米粉、大米粉拌匀揉和成皮,然后包馅制作的米粉类软式点心。

鼠曲草或艾蒿清水洗净,放入煮开的锅中焯水(可选加一勺盐),焯水后立刻捞出用冷水冲凉,通过杵和臼捣烂(原生态制法)、搅拌机绞碎(现代化制法)成为糊状。

预先将适量糯米及粳米磨成湿润细腻的米粉与糊状草泥混合均匀揉成面团,蒸熟后分小块搓圆压扁制成外皮。

(1)咸清明果:将馅的原材料都切成丁或小块,放进烧热的锅炒熟炒透并加适量盐、辣椒调味;

(2)甜清明果:芝麻、豆沙等馅料预混时一般有加入白砂糖,以制熟后的馅包入即可。

出锅的外皮凉后包入馅料,分别制成自己喜好的形状,上锅再以大火蒸一刻钟左右即可。

清明果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维生素,含有植物纤维,不仅能够提供我们日常生理消耗的能量,同时还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还能给我们提供膳食纤维,非常的有营养价值。

三、有必要跟孩子说说清明节

清明节介子推是什么样的(宝宝爱吃清明果)(3)

清明节现在主要是我们用于怀念我们的亲人,我们吃清明果,也是一种习俗和文化。让宝宝知道并了解,有利于宝宝学习历史典故,也有利于他能认真对待清明节,让孩子变得更懂事。

另外带孩子一起看看《重耳传奇》,也可以让他认识认识介子推,从而让他能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我想我们要把身边的事,周围发生的事,紧密联系起来,很多事情也可以被用来教育孩子,我们自己也需要多加强学习。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