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聪明的三个方面:曾国藩勤能补拙(1)

文 | 柳雪敏(思想碎碎念)

01

那天跟几个家长在一块闲聊,其中有一个家长谈到了他的一个教育方法。

他说,他的孩子记性非常差,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和语文诗词什么的,常常背不过,然后他就想了一个最简单也最传统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

每晚等孩子回家,他亲自监督让孩子背诵。

比如,要背十个英语单词,他先让孩子每个写五十遍,再读五十遍,他在边上给计数,最后挨个检查。凡有错的,照这方法再来一遍。

他说完,边上一家长连忙问:“你可真是费了心了!效果怎么样呢?这一遍下来也得一个多小时吧,一个学科这么久,几个学科累积起来,孩子学完怕都半夜了呢!”

这方法刚用不久,效果暂时还不明显,但多少能看到点进步,坚持下去应该会出成绩的!就是时间太紧张,经常弄完都一点多了,孩子休息不好。”这位父亲如实回答。

其实,不难看出,这位家长像其他无数家长一样,相信“勤能补拙”。

这话道理上的确能讲通,但这个“勤”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笨功夫。

当然,下笨功夫也没错,但千万别以为仅凭着一股“呆笨”,再耗上一些死功夫就能成事。

“笨”里面,一定得有些正确的东西,比如方法和技巧等。

曾国藩聪明的三个方面:曾国藩勤能补拙(2)

02

说起笨,历史上的读书人里,曾国藩怕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典型。

据说他小时候,读书非常刻苦,每天都要背一篇诗文。有一天黄昏,他在书桌前背诵《岳阳楼记》,有一个小偷潜入他家,爬到屋梁上,准备等这家人都睡了,下来偷东西。

可是,左等右等,小偷在房梁上都睡了两觉了,醒来一看,曾国藩还在那里,背不过。

最后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鼻子,破口大骂:“就你这笨样,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

说完,小偷从头背到尾,一字不漏,然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那里目瞪口呆。

这故事虽只是个传说,但至少说明了两件事:一是曾国藩确实很用功,二是曾国藩确实很笨。

看到这里,你如果单纯地以为曾国藩仅凭这两点,就成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业,那你就把成功想得太容易了,也把曾国藩小瞧了。

曾国藩聪明的三个方面:曾国藩勤能补拙(3)

03

事实上,曾国藩确实笨,可以说,在读书考试上毫无天赋可言。

不止他,他爷爷和父亲也都不是读书的料,他们家祖上从宋末到清朝,五六百年间,连一个秀才都没出过。

但天无绝人之路,命运总算是公平的。当你在一方面非常欠缺不足时,总会在另一方面表现得“绰绰有余”。

曾家从他爷爷到他父亲乃至他,最“绰绰有余”的东西就是:倔强

这种倔强,表现在读书学习上就是下笨功夫“死磕”,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但你可别误解了曾国藩的“死磕”,他下的虽是笨功夫,但也是有前提,有讲究的。

曾国藩聪明的三个方面:曾国藩勤能补拙(4)

就在他第六次落榜后,被学台“悬牌批责”,也就是公开点名批评。因为他的文章被当作考场的反面典型,主考官说他的文章“文理欠通”,贴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这次落榜,算是把人丢大了,给曾国藩的打击特别大。

回家后,他坐在书房里,冥思苦想,深刻反思这么多次读书考试的经历,最后找出了失败的原因。

其中在写文章方面,他仔细比对了自己和他人的文章,总结出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写东西太过拘谨,过于重视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贯通和整体的气势。

所以他后来的笨功夫,不是无目的地乱下,而是非常有针对性,专注于解决那些不足之处。

通过不断反思,曾国藩终于找到了作文的窍门,打通了以往十几年百思不得其解的关节,自此科考之路才渐渐平顺,最终过关斩将,进入翰林院。

曾国藩聪明的三个方面:曾国藩勤能补拙(5)

04

由此可见,曾国藩可不仅仅只是下笨功夫,在下笨功夫之前,他做的两件事对我们都非常有启迪意义。

一是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找出失败的症结,再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药到病除。

二是一旦下笨功夫做某事,就一定要“笨”到底,坚决不取巧,不走捷径。

这两个道理听起来都不稀奇,但它们的顺序非常重要,不能反。

也就是说,笨功夫要下到点上。

下不到点上的笨功夫,真的就只是笨功夫,成就不了一番事业。

所以笨功夫可以下,但下之前得动脑子,得先找准点。

之前那位家长逼孩子“死记硬背”的做法,为什么效果不明显?

我想很大原因是,他只注重让孩子“下笨功夫”,但在下之前没有好好反思,没有找准孩子记诵能力欠佳的核心所在。

曾国藩聪明的三个方面:曾国藩勤能补拙(6)

正如很多人,只知道曾国藩一生“尚拙”,却不知道他的“拙”,其实是“巧思”之后的专注执着,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蠢笨”。

先思后行,巧思之后再辅以“拙”的笨功夫,方可不负光阴,不负“笨功”。

勤能补拙,是没错,但“勤”补不了“笨”。

都知道笨鸟先飞,殊不知,笨鸟恰是不能先飞的,因为“笨”,飞早了,会丢的。

曾国藩聪明的三个方面:曾国藩勤能补拙(7)



他是最笨的读书人

他是考学无望的落榜生

他以铩羽之姿

屡屡奋起于谷底

他是一个把“笨功夫”下到极致的人

他是不走捷径的学者大儒

他是一个充满传奇的普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