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阅读《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是介绍的是巴菲特家族和巴菲特从出生到结婚的那段经历。

个人财富计划表案例(使用内部记分卡)(1)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成长到青年阶段有什么有意思,对我们有启发的地方。

根本就不存在新模式

1.找到最根本的模式,然后长期践行

书里,巴菲特举了一个石油勘探商的例子来形容人们认知、感受股票的例子,非常形象。

一个石油勘探商死后到了天堂。“我核对过你的情况,你符合所有条件,不过有一个问题。”上帝说,“我们这里有严格的居住区法律规定,我们让所有石油勘探商待在一个区域。你也看到了,这里已经完全满了,没地方给你了。”这位石油勘探商说:“你不介意我说句话吧?”上帝说:“不介意。”于是石油勘探商把手拢在嘴边,大声叫道:“地狱里有石油。”结果可想而知,地狱之门开了,所有的石油勘探商们开始直往下冲。上帝说:“这真是一个妙计,那么,你进去吧,就跟在家一样,随意些。这片地方都归你了。”这位石油勘探商停了一会儿,然后说:“不,我想我还是跟他们一起吧,毕竟,空穴不来风啊。”

按照我们上一本阅读的《穷查理宝典》里芒格介绍的人类误判心理学的心理倾向,这些石油勘探商犯了好奇心倾向和受简单联想影响倾向的错误引导,听到有石油,不进行任何调查就放弃现在已有的优越位置,马上进行未知后果的行动。

而那个造谣的石油勘探商受社会认同倾向的影响,开始怀疑自己,也从众行动。

巴菲特用这个来形容那些股票投资者,不管对专家还是普通人都容易被各种层出不穷新概念吸引,做出错误的判断。

他解释到根本就不存在新模式。股票市场的最终价格只反映经济的产出。经济的发展是根本。

这个道理放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适合。

比如说市面上宣传的各种减肥药、减肥按摩,都只是各种唬人的噱头,相信他们可能会让你的体重短期产生波动,但长期还会反弹。

最根本的模式,就是减少摄入,增加消耗。只要长期保持营养摄入<消耗,就会持续减肥。

比如读书,各种速读班、听书班,好像都在为你节省时间,让你读更多的书,但你会发现,你读得再快、听得再多,过几天都忘了。

读书最根本的模式,就是一字一句的读,并通过转述,与自己原有的知识链接,这样才能有收获。

比如健身,最根本的模式,就是简单的动作重复作,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健身器械

比如工作,最根本的模式,就是每日反思,每天持续的改进。

巴菲特说他的成功是基于一些简单的投资理念和每天满怀热情的工作。

简单的道理 长期持续的践行=巴菲特的成功人生

对于我们一样,找到最根本的模式,长期持续的的践行。这些就足够了,但这些很少人能做到。

为什么?

就和你读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样,总想看点新的知识,看到新的概念,看到新的说法。

2.巴菲特的观念

①当你们投资的时候,你们所做的事情是延迟消费,现在把钱投出去,在一段时间之后获得更多的钱。

②估值不是预测。短期内,市场是投票器;而长期,市场是称重器。重量最终才是有价值的,但是短期内,数量很重要。

③他相信自己所谓的“能力范围”,在自己周围画个圈,待在里面,做好三件事:钱、投资和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因此被视为一名绝对意义上的专家。

④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不要不动脑筋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要认真对待投资他人资金的事。

外部积分卡VS内部积分卡

巴菲特说他的父母对他的教育采取了两种方式,他母亲使用的是外部记分卡。他的父亲使用的是内部记分卡。

外部记分卡:重视他人对你的看法,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比如说,使用外部记分卡的父母会重视,你是否是个听话的孩子,是否比邻居的孩子靠的分高,是否有一个体面的工作等等

比如我们都在抖音、头条看过的非洲的“萨普洱”,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省下牙缝里的每一分钱,去购买帅气的西服,他们使用的就是“内部记分卡”。

内部记分卡: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只关心自己的成长。

比如说,使用内部记分卡的父母会重视,你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否掌握了学到的知识,是否不断尝试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方向,是否能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巴菲特说他的父亲教会他使用内部记分卡,不在乎他人评价,只关注自己的投资理念。这也是他在科技股泡沫破裂前,被大家质疑落伍、失败,但不动摇,坚持自己的投资方法,他取得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成绩说明了一切。

这种内部记分卡、外部记分卡的方式和李笑来说的进取型人格和固守型人格是一样的划分。

李笑来将人分为两类:

固守性人格,喜欢横向比较,喜欢和外部比较,这类人大部分会在比较中,获胜沾沾自喜,失败抱怨怨天尤人,这两种结果都不会给个体带来进步,带来幸福。这就像上面提到的使用“外部记分卡”的人。

进取型人格:只和自己比,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发现不足,改进,发现有提升的地方,继续践行。这样做,未来的自己必然会比现在的自己好,你永远是幸福成长的。

为什么不要在乎他人的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乔哈里窗”视角说一种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乔哈里根据“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和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信息划分为四个区:

我知道-他人知道————共识区我知道-他人不知道——--他人的盲区我不知道-他人知道——--我的盲区我不知道-他人不知道——共同的盲区

你看一次沟通会有四分之三的概率会因为盲区发生错误的信息交流,所能他人对你的判断,出错的概率在75%。

如果你根据这么大的出错概率的评价去改进自己,只不是对自己太不负责了吗。

所以,做个进取型人格的人,使用内部记分卡,关注且只关注对自己未来有益的事情,终身学习,持续成长。

这个结果,没有人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但是在这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你每一天都发现自己有收获,有变化,这个事本身就是幸福的。

从巴菲特读书看与他人的不同

1.《世界年鉴》

巴菲特小时候就喜欢准确掌握细节,他会记得《世界年鉴》里每一个城市的人口,并经常与同伴游戏,看谁说出的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数量多。

2.《赚1000美元的1000招》

①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

巴菲特将这本说解读为“能赚100万美元”。书中“复利”的想法深深触动了他,当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小笔钱如何变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

他可以挣1 000美元。如果以1 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 000美元会变成1 600多美元;10年内,会变成将近2 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

巴菲特认为复利把现在嫁给了未来,他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时间。他知道一开始挣到的钱越多,资金复利增长的时间越长,他实现100万美元的目标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若干年后,1美元成了10美元,那在他的脑子里,这两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巴菲特把每1美元都看成将来某一天的10美元,因此,除了必需的花费外,他是不会多拿出1美元的。每一分钱都是雪球的一片小雪花。

②行动

这本书警告说,“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成功。要赚钱就要开始行动……美国有成千上万想要发大财的人都无法如愿,因为他们都在等待。”行动!这本书如此劝诫,并说明了如何展开行动。

巴菲特就是这么做的。行动、持续的行动。

14岁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他最喜欢的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提出的第一步。他现在的储蓄总额大概是1000美元。他知道,保持领先位置是通向目标的途径。

3.《人性的弱点》

原则第一条:不要批评、谴责或是抱怨。

这本书我也读过,但是我和巴菲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看了,觉得有道理,仅此而已。

而巴菲特认为他找到了真理,找到了一套系统方法。这套方法一经学会,他就可以随意运用,而无须针对每一种变化的情形做出新的调整。

巴菲特遵照戴尔·卡内基的规则,结果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不按照规则行事,又会出现什么结果?他决定对此进行统计分析。

他试着关注他人,并给予赞扬,不再做招人反感的事或者发表反对意见。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他正在脑子里默默地对他们进行实验。

他会观察人们的反应,并跟踪记录结果。结果是,他充满了喜悦,而且越来越高兴,他得到的数据证明:原则有效。

沃伦的卡内基行为测试是在进行预期和预测——对人类的天性进行数学实验,他所收集的数据说明了卡内基正确的概率。

现在,他获得了一个体系,他拥有了一套原则。

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那些朴素的真理就放在那里这么多年,随手可见,就是对我没有。

卡内基还说,“不过,对你来说,仅仅看到这些原则是毫无裨益的。你得去实践它们。我谈论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4.《每日赛经》

这其实就是巴菲特年轻时候的马经。他一直在寻找*赔率大于概率的机会

关于这一点,我们单独一篇笔记一起学习一下。

巴菲特在赌马上获得教训:

①不应该每场比赛都下注。这就像我们投资上卖了一个股票接着就买下一只股票,创业上刚失败马上开始下一次创业。机会,你的机会不是无时无刻存在的。

②不要梦想着把输的钱赢回来。输的钱、花的时间等等都是沉没成本,我们做事情不应该被沉没成本所蒙蔽,总想着赢回来。

5.《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

巴菲特学到的三大主要原则:

①一股股票是拥有一家企业一小部分的权利,是你愿意为整个企业所支付价格的某一部分。

②使用安全边际。投资是建立在估计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大范围的安全边际保证了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失败。最重要的是,前进的方法首先是不要后退。

③“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主人。格雷厄姆假设了一个喜怒无常的角色叫“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提供股票买卖的机会,而这些价格经常都是不合理的。“市场先生”的情绪不应该影响你对价格的看法。不过,他真的会一次又一次地提供低买高卖的机会。

巴菲特学到的教训

①正如这次小号演奏一样,生活可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当另一个家伙吹错的时候,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②事先得搞清楚交易内容。

③财富很难积累,但容易失去。

④与比你优秀的人待在一起是一件很有收获的事,因为你会得到提高。如果你周围都是不如你的人,很快,你就会顺着竿儿往下滑。事情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