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勇士:迁徙的鸟

文/杨杰清

迁移的鸟类,可以称之为飞翔的勇士。它们秋天南迁避寒越冬,春天北回繁育子女,年年岁岁,始终如一。

每当迁移时节,它们飞越高山平原,飞越沙漠海洋,为抵达目的地克服千难万险,千里万里,风雨无阻。

在迁徙途中,它们战风雪,斗雷电,要经历各种严酷的恶劣天气的考验。如灰雁,斑头雁,白鹤,灰鹤,天鹅等鸟类,它们的一生可谓惊心动魄。

它们起飞时铺天盖地,像乌压压的云瞬间遮蔽天空,气势恢宏,场面颇为壮观。在空中集结飞翔的鸟群规模庞大,会黑压压密密麻麻占据半个天空,描绘着一幅幅空中会游动的巨幅水墨画,让人惊叹。

这会动的画时左时右,时高时低,时扁时圆,时大时小,时疏时密,变换着浓淡不一、形状各异、让人眼花缭乱的多种图案,强烈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迁徙的鸟在天空飞翔时以“人”字或“一”字排列,候鸟的头、颈、躯干、腿、脚爪大多呈一条直线,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以利飞行。

它们还会巧妙地利用风,飘浮在空中,停止扇动翅膀,用滑翔来继续航行,以更好地节省体力。对鸟儿来说,它们的双腿就像飞机的起落架,在高空里飞翔时收起,在降落地面时放下来。

空中飞翔的鸟会持续不断地以鸣叫保持彼此的联络,提醒掉队的鸟跟上来。

遇大风大雪天气,它们会选择一处高地后面暂时降落,在雪地中席地而卧,将头颈弯曲钻入翅膀下躲避风雪。

待风停雪止,头鸟首先将头颈抬起,在一声响亮的鸣叫之后扑打着翅膀率先冲向天空。其它鸟在听到头鸟的号令之后,急忙齐刷刷抬起头颈,紧跟着头鸟直飞天空而去,继续未完的航行。

迁徙的鸟在迁徙时,往往要飞越几千里甚至几万里的航程,它们每年春天总是会从南半球准确地飞到北半球的出生地繁殖后代;每年秋天再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越冬。

迁徙的鸟会根据太阳和磁场调整方向,同时也能记住途中经过的一些标志性的高大建筑物,不会迷失方向。

有一种叫蓑羽鹤的鸟迁徙时飞越的高度所创造的奇迹实在是让人惊叹:它们每年迁徙时都要拼尽全力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飞过世界最高峰——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到达印度。

能飞越珠穆朗玛峰的还有大天鹅和高山兀鹫,飞行高度都在9000米以上;特别是高山兀鹫,飞行高度能达到10000米以上,创造了世界鸟类最高记录。

迁徙途中的鸟,每当到达一处停顿地,会像开庆祝会一样又跳又叫,欢喜非常。它们快乐地大声鸣叫,在绿地上奔跑舞蹈,在湖泊中拍打着翅膀尽情嬉戏,那种欢乐无比的心情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清晰地感觉得到。

有一种克拉克水鸟会踏着水面跳舞,头颈和身体直立,双翅后收,像是在跳“水上芭蕾”。往往两三只鸟并肩一起跳。跳舞的鸟同时从水下钻出,高高地昂起脑袋,头、颈、身体直立成一条线垂直水面,双脚有节奏地飞快地踏着水面碎步前行,水面溅起白色的水花,发出啪啪的响声,而它们在水面的姿态就像穿着燕尾服舞蹈的绅士一样优雅。

大群的鸟将头埋入翅下安静地休息时,旁边会有负责警卫的鸟。当警卫鸟发现敌情发出一声声警告的急促的鸣叫时,正在休息的鸟会一起飞快地抬起头,振翅,而后同时冲天而起,飞离危险境地。

迁徙的鸟飞越海洋时,会在海洋中船只的甲板或漂浮物上暂时休息;若没有,则要一刻不停地飞到对面海岸才能休息。

飞行距离最远的鸟是北极燕鸥,又被称为“白昼鸟”,它们每年在两极之间飞行,总是生活在太阳不落的地方,飞行距离达4万多公里。

飞行速度最快的是尖尾雨燕,最快时速可达360多公里。还有一种叫北美金鸻的鸟,能连续飞行35小时,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飞越2000多公里的海面。

迁徙的鸟飞到一些城市的上空时要防备一些阴险的猎杀者用猎枪射杀而丧命;落地时还要防备被其它动物攻击或陷入被污染的肮脏不堪的污泥浊水中发生意外而丢失性命。

有很多鸟由于多种原因毙命于迁徙途中从而再也无法返回。当春天候鸟迁徙到北方之后,便开始成双结对繁殖后代。

待幼鸟长大,秋天来临,它们会跟随父母一起长途跋涉,开启一生中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迁徙旅程。

作者简介:杨杰清,女,山东省菏泽市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见报刊、网络、公众平台等。

青未了空中勇士(青未了空中勇士)(1)

壹点号 冰清月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青未了空中勇士(青未了空中勇士)(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