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志的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士冯国用之计迅速攻占六朝古都的金陵并改名应天府本来只是想据有金陵这座龙盘虎距帝王之气的城市作为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可在谋士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暂定南京为帝都,并决定在全国统一后重新筛选都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朱元璋为什么把都城定在南京?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为什么把都城定在南京(明朝都城在南京为什么只有朱元璋一代)

朱元璋为什么把都城定在南京

雄才大志的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士冯国用之计迅速攻占六朝古都的金陵并改名应天府。本来只是想据有金陵这座龙盘虎距帝王之气的城市作为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可在谋士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暂定南京为帝都,并决定在全国统一后重新筛选都城。

提到建都,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风水名词——龙脉。古代的帝王皇家对于龙脉一说是深信不疑的,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真龙天子,龙脉当然是必须的,帝王家族的血脉和亲情水乳交融,国运昌盛的根源就在龙脉。

风水上讲究“藏风聚气,得水为上”,聚住吉气,运用“四象”来布局。四象《易经》上明确指出是太阴、少阴、太阳、少阳。

古人又把星宿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四象相融合,青龙为少阳主春,白虎为少阴主秋,玄武为太阴主冬,朱雀为太阳主夏。

照此推理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

明朝的龙脉在哪?传说朱元璋让周颠和刘伯温寻找“龙脉”作为百年之地。

刘伯温大家都知道,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的开国元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其实周颠名气比刘伯温更大,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亲自写了一篇《周颠仙传》《赤脚僧诗》,记录下关于周颠的故事。朱元璋还命令中书舍人、书法家詹希庾把这些诗文书写,让工匠凿刻在石碑上,立碑于庐山之上。封周颠为紫霞真人,将紫金山里道家第三十一福地钟山洞做为周颠的修行地。

话说周颠和刘伯温分别去找龙脉,这一天两人同时来到金鸾殿,都声称自己找到龙脉,周颠说他在龙眼处埋了一枚铜钱,刘伯温说他在龙眼处插了一把宝剑,双方各不相让,朱元璋亲自带徐达、汤和去验看,宝剑正插在铜钱的中心处。“三人和,穴遂定。”

这个龙脉就在紫金山独龙阜。独龙阜有完美的“四象”格局,独龙阜西侧的一座山“小虎山”,正处在白虎位上,与独龙阜青龙位形成龙虎环抱之势;正前方是梅花山,如座如屏,且在远处还有方山,呈俯伏拜揖之状,西南方位是前湖,又有钟山逶迤南下,构成了“朱雀”。

但是,在孝陵正式破土动工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这块风水宝地原是开善寺宝公塔的旧址。宝公塔是南朝时期宝志和尚所建,宝志禅师是传说中“济公”的原型,俗家姓朱。既然宝志和尚姓朱,朱和尚也姓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挪窝吧!朱元璋一锤定音,将蒋山寺和旁边的志公塔都给移走,不想宝志禅师的真身便葬在塔下,打开志公塔,塔下有两口对合的莲花缸,宝志真身赫然在目,容貌如生,任凭千军万马,大缸纹丝不动。

朱元璋烧香占筮,求得一签,签上有四句话:

“世间万物皆有主,一厘一毫莫强求。英雄豪杰朱天下,也需规矩志公留。”于是朱元璋给宝志另造了一座新寺,亲赐“灵谷禅寺”,御笔题写了“第一禅林”寺门匾悬。宝志的墓、塔、碑,一同迁到灵谷寺附近。

与此同时,朱元璋下令不动孙权墓所在的梅花山,因为梅花山正是孝陵风水堂局中的“案山”。如果朱元璋将孙权的墓葬挖了,就等同于破坏了“案山”的风水,他不仅是想让孙权给他看门,还想让孙权为他守住这块风水宝地。

然而朱元璋原认为独龙,是指天下唯有大明这条独龙,大明王朝万子万孙,却不想印在他身上,南京城只留下他一条独龙。

朱棣登基后大明王朝迁都北京,独龙阜之名也被渐渐淡忘。

取而代之的是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明孝陵是因皇后马娘娘谥号“孝慈高皇后”得名,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