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段,黄磊和小女儿关于尿床的一段对话上了微博热搜。

“爸爸,你知道我怎么尿床的吗?”

“你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要尿尿,然后你就找卫生间,找啊找,找啊找,终于找到卫生间,然后你就尿尿,然后你觉得凉凉的,然后你就醒了,你就发现自己尿床了。”

“哇塞,爸爸,你怎么知道的?”

如何正确引导小孩子尿床(做好这5点改掉孩子尿床)(1)

黄磊教科书般的回答,不禁让小女对他儿无比崇拜,更让网友疯狂点赞,评论达到7千多条,可见这个话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看了网友的评论,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尿床的经历,有的网友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遭到父母的语言攻击,甚至打骂,留下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

反观黄磊与小女儿尿床后的这段对话,充满了家长对孩子尿床的理解与包容,也充满了满满的爱。

你家的孩子尿过床吗?你知道孩子尿床的原因吗?你是怎么帮孩子改掉的呢?

♦️♦️♦️

孩子从出生到可以自我控制排尿排便,需要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夜间尿量会逐渐变少,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控制也会逐渐成熟。

到5岁时,有15%~20%的孩子会尿床,7岁时有10%会尿床,到了10岁只剩5%会尿床,其中男孩多于女孩。

满6岁的孩子如果还出现尿床,家长要引起重视,因为6岁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尿床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影响人际交往。

如何正确引导小孩子尿床(做好这5点改掉孩子尿床)(2)

家长应该请医生进行诊断,是不是生理原因方面的原因,如果是,要积极治疗。确认无生理原因后,孩子尿床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过度熟睡。当膀胱充满尿液时,一般孩子都会被憋醒,自主去上厕所。如果白天孩子玩得比较累,过度熟睡沉入甜蜜的睡梦中,感觉不到充盈的膀胱需要排尿;或者像黄磊的小女儿一样,在梦中到处找厕所,找到了,尿出来,就尿床了。
  2. 睡前饮水过多。孩子晚饭后到睡前这段时间大量饮水,喝多了喜欢的饮料,或者吃了利尿的西瓜等都可能会造成孩子尿床。
  3. 心理因素。孩子换了新的幼儿园;在幼儿园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家庭关系发生变化,家里有了弟弟妹妹,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等,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抒发,这些不安的心理因素到了晚上睡着后放松下来,导致出现尿床的行为。
  4. 压力过大。孩子偶尔出现一次尿床后,家长没有给予理解,嘲笑甚至责骂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恶性循环,导致频繁出现尿床的行为。

♦️♦️♦️

孩子尿床后,家长要明确一点:孩子并不是故意尿床的,只是控制不了自己。家长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我们还是爱你的,我们会一起帮助你,找到好方法,帮你慢慢改掉这个行为,不要让孩子有心理压力。

如何正确引导小孩子尿床(做好这5点改掉孩子尿床)(3)

家长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孩子改变尿床的问题:

  1. 注意保护隐私。孩子尿床毕竟是个人隐私,家长不管有意无意,都不要和外人说起。别人的调侃或者关心,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容易造成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心理。
  2. 避免睡前饮水过量。家长应限制孩子晚餐后到睡前这段时间的饮水量,不能过多,也不要吃西瓜这类利尿的水果或饮料。睡前要上厕所,排空尿液。
  3. 行为引导训练。在行为方面,引导孩子进行夜间训练,告诉孩子如果半夜有尿意,应自己起床上厕所,让孩子产生自主上厕所的意识。刚开始家长半夜叫醒孩子入厕,为了避免孩子产生心理依赖,一周后提前跟孩子沟通,试着不再叫醒孩子,让孩子自己起来上厕所。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如果晚上尿床了,第二天家长换洗被子床单时,可以让孩子全程参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体会家长的辛苦,看到自己尿床给家长带来了麻烦,从心理上正视这个问题,并了解只有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尿床的行为。
  5. 奖励机制。家长和孩子用小游戏的方式,以月为单位,没有尿床的日子,就在日历上画一颗红心,积累7颗红心可以得到一个小礼物,15颗红心可以得一个玩具,30颗红心可以得到神秘礼物等。这种奖励机制,孩子每天都会很期待得到小红心,会有意识的尽量控制不尿床,就有了充足的动力维持不尿床的行为。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孩子尿床这件事也一样,不是家长告诉孩子怎么做就可以了,是需要家长主动的行动参与,孩子积极的配合,这样才能改变。

(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