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对脑部产生的创伤极大,而且会危及生命,对于高血压患者以及中老年人来说,脑中风可谓让人谈而色变。对于疾病的防治,我们一般讲究防治结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脑中风疾病应该如何防治?

心脏发出的30个信号(身体出现这7个小信号)(1)

脑中风有什么危害?

脑中风疾病是一种以脑部缺血以及出血性损伤症状的临床表现疾病,也被叫做脑卒中或者是脑血管意外,脑中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中风疾病主要非为出血性的脑中风和缺血性的脑中风疾病,脑中风疾病以脑梗塞为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常见的危害主要有下面几种:

首先是出现排泄异常,由于疾病的困扰,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难免会出现体位性尿潴留或大便干结。中风严重的患者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

如何识别中风先兆?

1、瞬间失明或视力模糊。这个兆头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仅几秒钟,或数分钟。其发生的原因与病人在中风前,出现脑供血不足,影响了视觉中枢的功能有关。

2、与人交谈时,突然出现短暂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其发生的原因与病人在中风前,出现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功能有关。

3、出现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或头痛的形式与平常完全不同,如头痛由全头痛变为局限性头痛,间歇性头痛变为持续发作,或在头痛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这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溢血的先兆。

4、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种情况往往是与复视(眼睛看到双重物像)、耳鸣一起出现。其发生的原因与病人在中风前,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影响了小脑的平衡功能有关。

5、一侧颜面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持物不稳、嘴角下垂、流口水。其发生原因与病人在中风前,出现一侧大脑半球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调节肢体活动的功能有关。例如有一位老年人,在打网球时突然发现手背发麻乏力,到医院检查发现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经介入治疗后,有效地预防了中风的发生。

6、疲倦乏力,睡眠增多,整日昏昏沉沉睡不够。其发生原因可与病人在中风前,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层和网状激活系统(大脑的警觉系统)的功能有关。

7、突然发生性格、行为、智能等方面的反常。如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情绪不稳、精神萎靡、抑郁焦虑、幼稚滑稽、轻浮愚蠢、暴躁狂乱等。其发生的原因与病人在中风前,大脑的额叶出现了供血不足有关。

心脏发出的30个信号(身体出现这7个小信号)(2)

中医如何预防脑中风?

注意养生。不仅可以预防脑中风疾病的发生,还对身体的养生有很多的益。脑中风患者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要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和阳气的充盛,每天中午要休息半个小时左右,可以避免暑热炎炎的状况,也可以补充夜间的睡眠不足,消除疲劳的状态。

再者,中医强调要避免久睡。每天都可以午休,但是时间也不好过长。夏季指导患者多食寒凉滋润的食物,如绿豆等,秋季指导患者使用平补温补的食物,如黑木耳等。还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及时的调整各方面的饮食。

调摄情志,内守精神:针对不同病人,运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法。首次发病的年轻患者,由于担心预后差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往往心理负担过重。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言语开导法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消除疑问,丢掉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次复发年龄较大的患者,担心疾病进一步恶化会危及生命,悲观抑郁的心理状态表现得尤为明显。

适当运动,功能恢复。利用家庭中医养生方法,预防吞咽功能障碍。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O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

此外,还要做到穴位的按摩,穴位按摩的方法要以点按为主要方式,选择按摩的部位最好是在上肢的风驰,肩井,尺泽,曲池等穴位,这些穴位的按摩时间要集中在每天的下午进行,每天一次,也可以根据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情况决定按摩的时间的长短。

,